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雾都孤儿》读后感1200字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2-02-15 08:02:17归属于读后感1000字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雾都孤儿》读后感

查尔斯·狄更斯是个多产的作者,最有名的著作可能是《大卫·科波菲尔》或者《双城记》,当然这本《雾都孤儿》也不差。

狄更斯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呢?一句话足以描述:他和马克思是同时代的人,生卒年份差不了几年。这时的英国,这时的伦敦,简直是无情的资本野蛮生长的沃土,各种乱象无人监管,狡猾的人们纷纷大打出手。

《雾》,又名《奥利弗·退斯特》,讲述的是一位名叫奥利弗的小男孩(12岁左右)的悲惨遭遇。这位小男孩从小在习艺所长大(习艺所类似于流浪汉接济中心和劳改所的融合),由于没吃过一顿饱饭而非常瘦小,整日生活在言语和物理上的暴力中,经常徘徊在死亡的边缘。因为一系列事件,这位从出生便沉浸在苦难中的小男孩决定逃跑,然而却误入了贼窝,而后卷入到一场针对他的阴谋中去,差点被培养成一个儿童罪犯。最终,阴谋被揭发,奥利弗被如此针对的原因也被发现——原来他是大户人家的孩子。最后,故事有着一个好结局,小奥利弗得以与自己仅存的亲人和长辈团聚,并继承一笔剩下不多的遗产。

《雾》的语言特点极其鲜明,作者在书中直接以讲述者的身份出现,并经常发表各种感慨,有时是讽刺,有时是义愤,有时是发自内心的悲伤。除此之外,不论是在发表议论还是叙述故事时,狄更斯都善用极其有力量的语句。这位作者善于把最悲伤的思想或最卑劣的行为转化为文字。

这里不妨摘录几段,第一段是作者发表的议论,第二段是故事中人物的话语,第三段是心理描写:

“我真希望某些被酒肉撑得发呕、饱食终日的冷血和铁石心肠的哲学家们都来看看奥利弗大把抓起狗都不吃的美味碎肉的情景。我希望他们能看到奥利弗在饥饿的迫使下,以如何可怕的贪馋相,把那肉一块块撕开送进嘴中。在这里只有一件事会更合我的心意,那就是看到那些哲学家,以同样的胃口,也来吃和这相同的饭食。”

“‘我听到大夫们对他们说,我就要死了……我知道那大夫的话一定是对的,奥利弗,因为我经常梦见天堂,天使,和许多我醒着的时候从未见到过的仁慈的脸,吻我……’”

“但不管怎样,他只感到心情沉重已极。当他爬进那狭窄的床铺的时候,他希望那就是他的棺木,希望他能安静、长久地沉睡在教堂的墓地上,一任长长的青草在他的头上轻轻摇动,由那古老深沉的钟声为他催眠。”

由于篇幅有限,在这里展现的文字并不能很好地体现《雾》的凄苦。可能有人会批评我见识短浅,读书太少,智力低下或心灵不够坚强,但我在第一次阅读《雾》时确实有几次被激发出了泪水。

《雾》所展现出的矛盾是如此之尖锐——儿童犯罪,入室抢劫,贪污腐败,阴谋夺财,乃至害得无辜女子凄苦死去、儿童悲惨成长——以至于我在阅读时仿佛一只饿狼,几乎是立刻就把这本书读完了:逐字句地,甚至一句话没读懂就一定要读懂才能继续地,迅速地读完了。我太想让书中的正面人物得到好结局、让恶人得到惩罚了。幸亏,狄更斯向来相信善恶有果,为强盗贼头们都一个个安排了(尚且不能让人消气的)死亡;但是对于好人,有些角色却真正地死掉了,而且并非是在完成心愿后安然去世,而是不明不白、心怀不甘地死去了。

狄更斯是一个讲究教化的作者,他希望通过自己的文学作品激起社会反响,鼓励人心向善。在这一点上,不论是历史上他产生客观影响,还是读完《雾》后我的主观感受,都能证明他无愧于他伟大作家的地位。

如果说《雾》让我哪里感受到不满意,那就是狄更斯提出的解决方案不能让我满意。奥利弗是幸运的,他的故事之所以能有一个美好的结局,归根到底是因为他的生父母原本是所谓“高尚的有钱人”,这样才会有故事中各种通情达理的善良老先生的出现。但是《雾》中其他孩子呢?被虐待而死的迪克、彻底堕落成了贼人的溜得快、还有已经不再是小孩子的女青年南希,他们各自都没有好下场——只因他们是平凡人,没有上流社会的朋友。

我阅读《雾》,最终的感想就是:假如能有什么人能打碎这悲惨世界,把一切阴霾统统扫除一空,那该会有多美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