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在峡江的转弯处》读后感1500字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2-02-17 10:00:25归属于读后感1000字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在峡江的转弯处》读后感

       之前读的书大部分与工作相关,类型多为经济方面,如去年读到过温铁军先生的《八次危机》、陆铭教授的《大国大城》,也读了母亲推荐的《洛克菲勒家书》,这次因为江苏办事处赠书活动,阅读了陈行甲的《在峡江的转弯处》一书,老实说这种类型的书籍在我之前的印象中比较“文艺”,接触较少,所以在读之前我特意在网络上找了陈行甲在《我是演说家》年度总决赛上的演讲,对陈行甲的经历,特别是弃官从善的决定产生了极大的好奇,带着这种好奇,我开始了这本书的阅读,我几乎是在泪眼朦胧中读完了第一章,并在感动、震惊、思考中读完了这本书。

      老实说这本书对我冲击很大,甚至反思之前读的书是否太过“功利”,与之前读书为了学习的目的不同,这次读完《在峡江的转弯处》学到的反而比之前出于“功利”性质选择的书到的更多,干净、共情、自强是我读完这本书印象最深刻的三个词。

      关于干净。“爱干净,穷不久”,是陈行甲母亲常挂在嘴边的话,这句话看似平常,但却代表着整洁、秩序、纪律,也是陈行甲性格形成的重要来源之一,他通过对母亲的追忆,从一开始就解释了他善良的来源,因为母亲的爱,让他学会了爱别人,对芸芸众生用悲悯的态度来对待,最后走上公益的道路。而我对陈行甲母亲印象最深刻的两件事,一个是在老家屋后的山脚旁种了两行南瓜和豌豆,被举报到生产队,当成“资本主义的苗”,在批斗大会上做检讨时并没有慌张,反而把《毛主席语录》带在身上,用其中的口号将生产队长噎住了,也渡过了那次危机;一个是母亲给陈行甲起名“甲”字,村子里面上下几辈人有叫丙丁戊的,就是没有人敢起“甲”字,按道理农村母亲这样一个低调、传统的人,一般会恪守传统,避免出头,但是在儿子起名这件事上却坚定自信。我想在那样的年代,老人家自己从出生起就安全感不足,一路看着家里人、村里人的眼色度日,婚后又同丈夫长期不能相见,老人家是有委屈的,但隐忍的性格让她默默承受了这一切,但面对儿子,母亲希望他有超凡的勇气,力争上游的决心,希望儿子能够有和她不一样的生活,去改变自身的命运。

       关于共情。印象最深刻的是在陈行甲在水月寺镇工作期间结识的老百姓向琼,也就是《拔》里面陈行甲儿子阿鱼提到的向阿姨,用作者话说,向琼是一个命比黄连还苦的女人,小儿麻痹导致下半身瘫痪,嫁到了晒谷坪村老乔家,老乔是一个智障,动不动就打她,而她又没办法跑,只能挨着,向琼平常在家里爬着种田、爬着喂猪、爬着做饭,在家里他受着智障丈夫的打,在外面村民瞧不起他,村支书嫌她说话不好听,也不待见她,直到遇到了时任水月寺镇长的陈行甲,陈行甲帮助向琼的女儿辍学后重新入学,春节拜年去向琼家给她“撑腰”,让村里的人认为他们是亲戚而不敢欺负她,但最后向琼还是没能熬过生活的苦,在一次被老乔剧烈殴打后喝农药自杀了。写到这里,我突然感觉到自己写了一个故事,这个故事那么的不真实,离我们的生活隔着十万八千里,而我草草写下的几句话这正是一个人真实的一生,也可能没有陈行甲的纪录也就没有人知道,现在她的一生被知道了,被提起了,还有没有人过着向琼一样的生活,一辈子爬着,智障的丈夫相伴,何来尊严?何来安慰?何来希望?人类的悲喜并不相通,因为我实在想象不到向琼一生喜悦的时刻究竟有哪些,或者说是否有过,而说到“共情”也只可能是我独自的悲悯,三峡风光秀美之地,与南京共饮一江水长江经济带不远处,竟有这样的村,这样的人。

       关于自强。“自强百强”是我读完这本书的感受之一,作者生在一个贫穷的山村,从老一辈的言传身教,到读书工作后的身体力行,甚至体现在对爱情的追求和对人生下半场“弃官从善”的决定。那么如何才能自强?我认为自强来源于对自己所做事情的崇高信仰和坚定追求,就像本书的作者,在大学毕业时、清华首届公共管理硕士毕业后,都有大把机会留在大城市工作生活,但他却毅然决然留在了农村,秉持着“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信念,在获得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明显处于仕途上升期不久后辞官做公益,“更多人需要我,我要为更多人”,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并有打破一切的决心是自强的真实体现。

       最后,我依然要重新提起干净、共情、自强,这三个词语,因为这不光提醒着我们的生活,更映射着我们要如何工作。节后办事处将推进办公工位定制化、统一化,也包括各种业务流程标准化,有了纪律和秩序的保障,工作当然会“干净”。与同事相处、部门间沟通、上下游协作要多一些“共情”,互相体谅难处、查缺补漏、不在关键节点互相推诿、充分依靠团队力量不居功自傲。要通过不断努力在团队找准自身定位、发挥自身价值,不抱怨环境,依靠努力和执着不断提升自身能力,有能力后不要忘记自身改善环境的初心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