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雷雨》读后感1400字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2-08-12 08:08:50归属于读后感1000字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一场雷雨,花谢知多少——《雷雨》读后感

曹禺先生著名的代表剧作《雷雨》。剧如其名,在故事的结尾,一个雷雨交加,倾盆大雨、黑暗至极的夜晚,被雷电击中而死的周冲和四凤,自杀而死的周萍,以及侍萍和繁漪被关进精神病院的凄惨故事。事出有因,而故事的最开始又是因何而起?

剧的开始周家为主,鲁家为仆。周家奴仆侍萍与周家的老爷周朴园短暂的相爱并发生关系,生下两个儿子周萍和鲁大海,但侍萍也并没有过上富裕的日子,而后的生活里几经沧桑、落魄求生。可悲的是她与鲁贵所生的女儿再次阴差阳错进入周家为奴,并与周萍相恋,走上侍萍的老路。故事的结尾,周萍想要带四凤离开,而繁漪处处阻止并喊出了周朴园,一番纠葛后,他们弄明白了各自的关系,也因此丧失理性,几近崩溃。剧中细致的描述了周鲁两家的关系,人物性格特点鲜明,阐明了“宇宙是口井,谁掉了进去,怎么呼号也逃不出这黑暗的坑儿”主题,耐人寻味,引人深思。造成悲剧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从宏观上来讲,封建社会的黑暗和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每个人都麻木不仁,愚昧自私。封建社会大家长周朴园拥有极强的控制欲,对繁漪处处相逼,让周冲请她喝药,又让周萍给繁漪下跪,逼繁漪喝药。以此来凸显他的控制,让他的儿子们处处遵从他,是典型的封建资本家的代表。再如侍萍,她不许四凤与周家来往,逼着四凤起誓,以此来得到心安,点点滴滴可见她的愚昧。

第二,从更小的方面来讲,是因为人性的悲剧。当时的社会并不允许每个人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想做的事情,种种的纲要和人性道德束缚着他们。剧中的各个人物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也证明了当时道德的沦陷,人性的丧失。既已为过往,为何不随它而去呢,然而繁漪偏要周萍带她离开,揪着周萍不放。是良心上的谴责,也是深度的反思。

鲁迅先生说过“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诚哉斯言,而他们又何尝不是呢?当然,剧中的人物体现出的正是一个时代的特征,一个时代的悲剧,他们都是时代下的点点缩影。

话剧中引发思考是周朴园在第一章结尾的自白,尤其讽刺的说:“我的家庭是我认为最圆满,最有秩序的家庭,我的儿子我也认为都还是健全的子弟,我教育出来的孩子,我绝对不愿叫任何人说他们一点闲话的。” 而现实中他才是真正不知道自己病在哪里的人。在周朴园这个大家长的影响下,妻子繁漪漂亮却乖戻阴郁,犹如锁在笼中的金丝雀;大儿子清秀美丽却自我怨恨,心灵残缺,通过别人填补自己;二儿子青春活力却软弱无能,不敢抗拒威严;这就是他所谓的“最健全的子弟”。他的掌控之下,这个病态的家庭充斥着专制下的秩序,这就是周朴园的“圆满家庭”。中国自古以来,父系家庭是主流,很大程度上构筑了父亲至高的家庭地位,也为父亲的“专制”营造了温床,但健康的家庭教育是平等与沟通,父爱如山,让树苗在山上汲取营养,自由生长,不能让山成为自由健全的障碍。

剧中有两个人物的描写与众不同——四凤、周冲。纯真美好、充满青春活力、对一地鸡毛的生活仍保有希望,仿佛雷雨夜的一盏夜行灯,在黑暗中独自坚守,但他们的结局也未脱命运的捉弄,唯一让人感到慰藉就是他们相携而去。周冲曾对四凤说:“有时候我就忘了现在、忘了家、忘了母亲、忘了你,并且忘了我自己的,像是一个冬天,非常明亮的天空,在无边的海上,有一只轻得像海燕似的帆船…”周冲心中的伊甸园是如此美好,可理想愈美好,现实愈黑暗,被腌臜撕破时更是残忍。我认为,四凤周冲跟家庭冲突就是曹禺先生跟社会现实的写照。单纯美好与黑暗腌臜斗争,是曹禺先生与现实抗争呼喊。

曹禺先生曾说“《雷雨》是在‘没有太阳的日子里的产物’,那个时候,我是想反抗的。因为陷于旧社会的昏暗、腐恶,我不甘模棱活下去,所以我才拿起了笔”。品读过《雷雨》后,我深觉那个世界是“没有太阳的”、是变态的,也是雷雨剧名的来源。莎士比亚说:黑夜无论怎样悠长,白昼总会到来。我想雷雨无论怎样漫长,晴朗总会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