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读《中国哲学简史》有感1500字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3-03-05 08:33:09归属于读后感1000字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读《中国哲学简史》有感

黑格尔说,哲学就是哲学史。

什么是哲学?这是我近期常问自己的一个问题。

我记得十几年前从某处听到,说《周易》《道德经》《论语》等一些经典著作当论其为哲学著作。甚至当年与人辩了几日的名与名实等可笑之论。后觉我这智商去了解哲学无异死路一条,更遑论还是文言文的古哲学,绝对百分百逼死自己(这种想法源于哲学家都是疯子,尤其尼采,哈哈)。所以对其避而远之,然,却对一本正经讨论哲学问题这一问题,甚觉好玩。
后学占卜,《周易》《梅花》《皇极》哐哐一顿死读,像读天书,不过幸好,记住了如何起卦,解卦,算是没辜负花出去的钱。后又想这些自己都看了,读读《道德经》也无伤大雅,万一悟道了呢?我将其当做飞升之术来看的(这就有点扯了,其实就是为了打发时间,练练字。)不曾想一抄,就抄了三四年,无数遍。不解其意,也不想解其意——中国人嘛,很多典籍著述的思想理论早已是刻在骨子里的遗传基因(类似国外宗教对于生活的影响),很多道理都是从小听到大的无需太过刻意的去再研究。比如:反者道之动,这句话看起来多么高深复杂,细论起来能写几万字的论文了。然而,街边大妈骂架都会说,你就作吧,早晚作死你。另一个说了,我乐意,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再比如一个挺搞笑的段子,左眼跳财,右眼跳灾。左眼跳了,老祖宗的话肯定灵,右眼跳了,这全是封建迷信不可取的。杂家就这么随心所欲,谁让咱们是儒释道分分合合思想下的产品呢,谁还不会几句论语,佛语,道可道呢?
我们痛痛快快活着,做该做的事,随心,随性,随事而行就够了,修行都在日常中嘛,吃饭,喝水都是修行,喝酒也是,读书也是。不是治学大家,没必要咬文嚼字,不求为圣,没必要非天人合一,物我两忘,否则真就是难为自己了(当然,当达到一定境界,咬文嚼字,天人合一,就不是为难是享受了,这之前,先睡会,梦里啥都有)。不过阳明先生又说了,人人皆是圣人——做好日常穿衣吃饭就能成圣——圣人为腹不为目嘛!吃饱肚子就行。善不受报,行善有因,无需待果。致良知就行,知道什么不该做。不扯了,再扯圆不回来,就成世故了。原则上,我们不用非去记拗口的古文,但我们总有一个执念,对能出口古文张口古文者就深觉其有文化。其实还有一句话也是老祖宗说的,叫忘言知意。知道意思了,把具体的话忘了就行。这于我们又叫做悟。
当然,想追求高层次的精神享受无可厚非,但且莫急于求成,孔子老人家还是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知天命呢,人需要经历,才能不通而通的,任何思想都需实践才能成为自己的,而这需要漫长的时间,甚至一生去践行。渐悟还是顿悟,神秀还是惠能,看个人机缘,然都脱不开的是当下的修持。莫愁前路,专注当下。居安思危这种思维方式从某种意义来说是阻碍人提高心灵能量的一大障碍。
我在未把《道德经》《易经》看做是需要修通的思想来看待时,一直处于一种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状态——大概会做行一些事,却很难理论性的去叙述,比如,人之初性本善,人人都会这句话,又有多少人知道这是孟子哲学的基本思想呢?再比如那两位大妈,你说她们就是再说反者道之动,估计她们得一起骂你。
因了对这些经典著作的摩拜,像一个基督徒跪拜圣经一般。我们大抵时常都会有种想法,认为最美好,最智慧的都在过去,越古老越美好,越发展越改革会变得越糟糕。这不奇怪,孔子他老人家也是这么认为的。他老人家想念周朝的美好跟我们现在觉得80年代的人更淳朴一样一样的,我就好奇何以我们对过去如此怀念,对未来如此悲观,我们为何会如此讨厌变革?
然后,我就想知道这些思想是如何产生的,它的价值何在,它如何历经几千年依然左右着我们的思想言行的。其中它们又有怎样的精华与糟粕,我们又该如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我就找哲学入门书籍来看,先看了《哲学家们都在干什么》这个搞笑的西方哲学史,收获不大,但引起了我足够的兴趣。然后又看这本《中国哲学简史》。不看不知道,一看,哟呵,牛B!基本上把我能想到的问题全部解答完了,并附赠我很多不知道的新知识。于是乎,再经历半个多月的细磨硬泡之下,对于自己以往的见解只有两个字的评价——肤浅。原本读不懂的《道德经》《易经》竟然在心中通了许多,更甚《皇极》竟也通了些许。正在读第二遍此书,希望更近一步。
回到最初的问题,什么是哲学,书中给出一个非常好的答案。
哲学是对人生的系统的反思。
最后,想起南师的一句话,易经不是用来学的,要玩,玩易经。对于其它古之经典我亦此感,别难为自己,想读时读,通时自通。它们是警示语录,类似红灯停绿灯行,但没说为什么要红灯停,绿灯行,红绿灯为什么会变化——这又与我何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