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读《静悄悄的革命》有感1200字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4-01-29 09:14:59归属于读后感1000字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读《静悄悄的革命》有感

     很早之前就听说过这本书,大家对它的评价很高,可惜由于自己的懒惰一直未曾阅读。幸好这次共读没有错过。读完此书,发现教育问题果然是无国界的,有以下收获与大家分享。

       一、关于“主体性”神话
       佐藤学老师在第一章第一小节里就描述了教学中把主体性神话了的现象,这些现象和我所看到的简直太像了吧,我甚至都要错觉作者是中国人。比如:为了教师不提出课题而一定要学习提出课题,将学生与教师的互动、与教材以及学习环境等割裂开来,成为把学习理想化为只有学生内部的“主体性”来实现的神话。
        然后作者又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产生主体性假象的温床——教学中的形式主义”。如用“石头、剪刀、布”的手势来表达意见,对前面同学的发言表示赞成就举布,反对的话就出示石头,想提问就出示剪刀。还有“补充”一词在课堂上的流行、发言完的学生一定要指名下一个学生的指名方式等等。
      同时日本小学教室“闹哄哄”,初高中教室“静悄悄”这一现象也和我们这里是何其相似啊!从本学期初接手新的六年级以来,我一直在思考学生为什么就是不愿意回答问题、不愿意动脑筋。我曾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以及学生可能一直受到的教学方式的影响,也曾无意间发现只要学生自在交流,起立还是坐着其实都无所谓。但我思考得都太浅显。
       佐藤学老师说:在追求虚假主体性的教师的意识深处,有着与学习活动或内容无关的、想轻松方便地控制教室、维持秩序的欲望。所以,教师可以从单方面地要求学生发言的想法中跳出来,转变为在组织、引出学生发言之前,仔细地倾听和欣赏每一个学生的声音。因为只有在“用心地互相倾听的教室”里,才能通过发言让各种思考和情感相互交流,否则交流是不可能发生的。
       私底下我经常听到其他老师也会抱怨:就是不听啊。当学生关闭了交流的大门,老师说的再多都是徒劳。可是这扇大门是何时因为什么关闭的呢?我们常常并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是一味地责怪学生。随着教龄的增长,我发现自己内心越来越惶恐。以前总喜欢晒晒学生对自己的喜爱和夸奖,现在总担心以前不知道伤害和扼杀过多少学生的美好。以前的课堂交流,顶多算是我强制输出还要求学生必须回应,也许我并不是真的关心学生想要怎样交流,只要我需要学生回应的时候能给我一个合适的回应就行了。在这种虚假主体性的驯服下,学生到了初高中后就开始尽全力反抗了。
       二、教师和家长的合作
       可能因为我现在也是一名小学生的家长了,而且还是一名有很多毛病的小学生的家长,所以从家长的角度,我有时候会反思自己作为教师的言行。以前总是头头是道地和家长沟通,总觉得家长这也不对那也不好,应该这么做可以那么做。可是,当我的孩子有这样那样问题的时候,我发现我曾经的建议都是废话。有时候明明已经很努力了,却没有一点进步甚至适得其反。那种沮丧让我非常质疑自己,觉得非常孤立无援。如果我不是老师,我可能也会成为那个怀疑老师出言不逊的人。所以我特别能理解佐藤学老说的“现今学校的不幸就在于家长和教师之间相互不信任”。“一旦学生遇到挫折,教师就把责任推卸给家长,而家长又把责任推卸给教师的状况。”
        教师和家长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常常会加剧这种不信任的出现,所以佐藤学老师提议学校开展家长们参与学习的家校合作形式。
       家长们的“参与学习”其实给学校带来很大的挑战,学校要做好内部准备,教师要克服内心的障碍,要对自己有信心。老师们完全不必过分注重授课的完美性,也让家长更轻松自在地参与课堂,让家长感受其中的乐趣。同时家长也要放弃以自己的孩子为中心的想法。慢慢的,家长通过参与学习了解学校现状提出建设性意见,而老师也信任起家长,不再畏惧家长们的批评和要求,而是认真、坦诚地听取家长们的意见。这是多么美好的合作关系呀!
       当然,如何把虚假的主体性课堂丢到,建设“润泽教室”,组织以应对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活动,开发综合实践课程等等,都给了我很多的启发,让我重新思考自己的教学行为。我相信,教师改变了,课堂就会变。希望自己有一天也能收获一间让自己满意的教室,成为一名真正引领学生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