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读后感
读纪静蓉的《我才不想做家务》时,看到林越爸爸和姑父理所当然享受妻子做饭、对家务“袖手旁观”的样子,想到了生活中那些“酱油瓶倒了都不扶”的男性,像我爸爸,这种对家务的缺席,其实悄悄传递着一种“家务就该是女性责任”的失衡观念。反观我家,老公做饭打扫卫生带孩子比我做的都好,说要为他孩子做个榜样,让孩子从小就明白,家庭责任不分性别,爱不是一方的付出,而是彼此的体谅与分担。这种恩爱里藏着的平等与尊重,才是一个家最珍贵的“家风”。
林越妈妈的经历特别让人感慨——从被家庭困住的“隐形人”,到在北京靠家政行业活尤其收纳活出自我价值,月入过万、转型做初级收纳师,这哪里是简单的职业转变,分明是把多年为家庭的付出,变成了滋养自己的底气。她的“喜欢”终于不再是围着灶台转的琐碎,而是能被看见、被尊重的能力,这本身就是对“为谁而活”最好的回答。
还有林越大姑,拿着30万存款去圆自己的梦,像那位自驾旅游的阿姨一样,在人生下半场突然“觉醒”,太有力量了。人活一辈子,总为别人着想固然可敬,但藏在“付出”背后的自我,也该有机会晒晒太阳。人生一世不易,既要懂得承担,也得学会“自私”一点——为自己的热爱奔跑,为没完成的心愿出发,这样的人生,才更完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