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童年》读后感750字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3-08-17 07:34:04归属于读后感600字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苦难中不灭的希望

                   —《童年》读后感

                      城郊乡中心学校:庞珍珍

   《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调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讲述了阿廖沙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前苏联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写出了高尔基对苦难的认识,对社会人生的独特见解,字里行间涌动着一股生生不息的热望与坚强。

   当我读完这本书的时候,感觉有些压抑,可能是被文中的气氛给感染到了吧。

   阿廖沙的父亲在他三岁的时候已经离开了他,虽然阿廖沙那时候还很小,不过我猜阿廖沙也很心疼吧,自己深爱的人离开了自己,能不心疼吗?躺在昏暗的小房子里,穿着一身白衣裳,光着脚丫的那个人,已经不能再见到了,失去了父爱的童年不是一个完整的童年。阿廖沙的母亲在知道自己心爱的丈夫离开人间的时候,想在孩子面前树立自己的坚强形象,可是眼泪还是不争气地往下流,她在哭,哭到手都抖了。

   没人知道她有多么想替躺在地上的这个男人与这个世界别离。因为父亲的去世,令他们母子两个没办法在这里生存下去,就这样,阿廖沙跟随悲痛欲绝的母亲和慈祥的外祖母到专横的、濒临破产的小染坊主外祖父家。

    在这里,阿廖沙看到了一系列令人作呕的丑事。可是阿廖沙所要经历的苦难,并非只有命运的折磨,还有对他形成阴影的人们的危害。如,阿廖沙的外祖父,他自私残忍、野蛮粗暴,动辄就打人骂人,阿廖沙就经常遭受到他的毒打,他还残忍的虐待工人伙计,甚至六亲不认。虽然他在教阿廖沙写字时,体现了对阿廖沙的疼爱,但这并不能改变他的品性。再如同那两个粗野自私的舅舅。他们为了分家产不顾兄弟情份而大打出手;他们恶意捉弄老长工格里戈里;害死了手艺高超的“小茨冈”;把阿廖沙的父亲推进冰河里,使他双手残废;甚至殴打他有孕在身的妻子…尽管身边有一些没有人性的人,但阿廖沙却并没有因此变坏。这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那些品德高尚的人。比如,那个善良、乐观、富有同情心的“小茨冈”,那个忠厚老实、教导阿廖沙要做“正直的人”的老长工格里戈里,那个进步知识分子“好事情”,以及为人善良慈爱,爱所有的人,爱所有弱小的事物,心甘情承担下生活中的一切压力,但毫无怨言,不论是生活的困苦、丈夫的殴打、儿子的忤逆…都熄灭不了她内心深处的仁爱之光的外祖母。

   以上这些或好或坏、性格鲜明迥异的人,促使了阿廖沙心地善良,善恶分明,不向强大屈服,坚信未来生活会更加美好、光明。虽然我们无法选择命运,却可以掌握命运。不论出身地位,都可以有一番成就。既然,高尔基这样的文豪可以在“苦水”中成长,那么,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能快乐成长呢?对于书中的那句话,正是高尔基童年生活的最好诠释——漫漫日月,忧伤是它的节日,火灾是它在狂欢,在一无所有的面孔上,伤痕也成了点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