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曾国藩传》读后感650字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4-01-20 07:44:25归属于读后感600字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曾国藩传》读后感

一时兴起,瞎捉摸一番——曾国藩为何与沈葆桢、左宗棠决裂?按照曾国藩的“反思”习惯——反过来思考的思路,咱们不妨也推理一番。

沈葆桢与曾国藩的决裂,团练乡民以“最没有良心科”已经给沈葆桢定论,可曾国藩为何也没有主动伸出橄榄枝?要知道,曾大人可是善于念起忍字诀之人,善于以没有“对立面”而忧心之人,善于以勤求自过、求阙之人。

难道沈葆桢的所作所为,真的让曾国藩哀莫大于心死?不然,一直擅长忍让之术的曾国藩为何也会勃然大怒?为何也会针锋相对?为何也会奏报朝廷罢免沈葆桢?

个中缘由,咱是不得知晓的。但,不排除咱们可以按照常理去揣测一番究竟。

沈葆桢想立功名,可以理解,曾国藩也何尝不是如此?谁不站在自己角度把问题想明白了,谁会把希望一股脑门地挂在别人的腰上?不可能罢——普通大众如此,圣人也难幸免。

于是,沈葆桢也好,曾国藩也罢,都难逃俗气缠绕,都回避不了自己的内心所思所想。即使,再善于掩饰、再善于伪装之人,只要触动到其内心之根本,没有一个人能够潇潇洒洒的。

左宗棠与曾国藩的关系走向,何尝不是如此?

抛开所谓的仁义道德不谈,左宗棠敢于奏报朝廷“洪幼天王”不死之真相,他是充分估量所有的前因后果的,这点不单说是仕途中人,也不单单是同道为官之人。即使是一般的草民,也都会掂量一番的。

左宗棠之所以选择了冒曾国藩之大不韪,一定有他的道理,即使你不一定知道是啥,但,道理一定是存在的,毫无疑问。

而曾国藩之所以不再忍让,也是知悉此情此景之下,即使曾国藩有意不想暴露他与左宗棠之间的矛盾,也是纸包不住火的。成年人的世界,有时候是需要真刀真枪的。

这也许就是曾国藩之所以放弃忍之诀之缘由罢!不然,按照曾国藩中年变法之强大,不至于如此抉择。

按照推己及人之思维,沈葆桢、左宗棠也好、曾国藩也罢,大伙都是站在各自的立场去思索未来,没有一个人在“xxx搞倒,xxx吃饱”的小框子里打旋旋,更多考虑的是建功立业、保家卫国。

在这点上分析,这应该是国之大幸,个人的恩恩怨怨又算啥呢?

为此,即使他们三人关系不再了,但,作为国之栋梁者,仍然以国家为重、以民生为重,这是晚晴之一大幸事啊!

一个人只要忧国忧民、只要一心为公,所谓的个人关系亲疏远近真的没有那么重要。

曾国藩与沈葆桢、左宗棠的关系,放到整个大环境之下,何尝不是如此呢?

您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