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的《观沧海》,宛如一幅气势磅礴的历史画卷。在岁月的长河中展开,每一笔都蕴含着深深的情感与伟大的理想。
初中时期,读到这首诗,并未领悟到其中的内涵,但我还是将它流利的背下来。只是浅浅喜欢那几句写景的诗句"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好一派气势恢宏之景,诗人仅用三十二个字,便向世人展示了一幅登高远眺江渚之水,浩浩荡荡向东流去的磅礴之景,深深吸引了我。
《观沧海》是建安十二年(207)九月曹操征北乌桓,消灭了袁绍残留部队胜利途中,登临碣石山时所作。这首诗借诗人登高望海所见到的自然景物,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观,即刻画了高大山河的动人形象,更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是建安时代描写自然景物的名篇,也是我国诗歌宝库中不可多得的非凡之作。
一花一世界,一首《观沧海》尽显曹操一腔热血雄心。如今,再次细细品读。仍让我感悟至深,已非四句写景之段,取而代之的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句诗以大海之包罗日月,容纳星辰之景象自比,暗示诗人自己将如大海包罗万象一样。一统中国的凌云壮志。这种想象和夸张的描写是诗人‘眼中’景和‘胸中’情交融合成的艺术境界。言为人声,如果诗人没有宏伟的政治抱负,没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没有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那是无论如何也写不出这样壮丽的诗境来。
《观沧海》寄托了诗人很深的感慨,一首诗往往能反映一个人当时的心境,一个时期的心情。关键是应该静下心来去深读细品,体会诗的感情,诗的内涵,诗的气势。曹操作为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胸怀统一天下之志,一生戎马面对浩荡无边的大海,所视,所思,所想都不同于常人。同时面对经过浴血奋战取得的胜利,曹操既没有忘乎所以,更不会失意消沉。在他看来,困难与奋发都是人生历程中所必不可少的,动荡安定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之路。
《观沧海》——展现了一个雄心勃勃,大有作为、叱咤风云的传奇人物,真是见诗如见人啊!同时,也被他的文学才华所折服,更为他的壮志豪情所震撼。这首诗也让我明白,一个人的胸怀和志向决定了他所能达到的高度。以开阔的心境去面对生活的种种挑战,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