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鳗鱼的旅行》读后感800字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3-09-18 08:05:30归属于读后感800字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鳗鱼的旅行》读后感

《鳗鱼的旅行》是瑞典人帕特里克·斯文松所著,作者是《南瑞典日报》艺术和文化记者,他难忘儿时与父亲于溪畔捕捉鳗鱼的时光。于是他踏上探索鳗鱼和父子关系的旅程,写出了这部集自然书写、科学史、父子回忆录于一身的独特作品。

文章围绕着鳗鱼展开了双线叙事:一条线讲千百年来科学家们对鳗鱼身上秘密的探索(奇数章);另一条线则讲了父亲和我从小到大一起钓鳗鱼的故事(偶数章)。这两条线索带给读者是完全不同的感受:前者是震惊,后者是感动。

作者的文笔优美而温和,以一种充满爱意的口吻向读者介绍鳗鱼的秘密和自己的往事,那种娓娓道来的感觉,让人陶醉。

“一场对目标与意义的探寻”

这是《鳗鱼的旅行》的副标题,也能诠释了鳗鱼独特的一生。

鳗鱼是自然界最奇怪的生物之一。书中提到鳗鱼的情形刷新了我的认知,特别是它经历柳叶鳗、玻璃鳗、黄鳗、银鳗四个阶段的独特生长过程。其间游历的行程之长、历经的时间之久,让人诧异。

柳叶鳗:幼体,在大西洋的马尾藻海出生,幼体呈透明柳叶状,几毫米,即刻开始成千上万公里、长达三年的漫长旅行,他们向欧洲海岸的江河溪流游去。

玻璃鳗:幼体鳗在洋流中向陆地淡水中洄游不断蜕变,直至到达欧洲时蜕变成6、7cm玻璃鳗,他们在大陆找到认为的最舒适的家——淡水流域。

黄鳗:是他们一生中大部分时间的生活形体。强壮而坚韧的黄鳗,可以游历上万公里而不知疲倦。它们顺流而上,游进江河淡流,湖泊湿地,并在此生长,有活到50-80年,有的甚至超过100年,在漫长的等待中,它们不断储存身体能量,此时鳗鱼肥美,最易成为盘中餐。

银鳗:某个秋天,仿佛天启,黄鳗意识到它即将离开,去完成最后一次蜕变,踏上漫漫归途。待蜕变到银鳗之际,也是它们将迁徙回归至出生地之时,在时银鳗发育成为雌或雄成体,并以此度过余生。这是一趟人类仍然知之甚少的长达七八千公里的漫长旅行,它们每天要游近50公里,不需捕食,仅用身上的脂肪储备提供能量,就可以专心致志不眠不休地游上几年,有的可能经历长达十年。他们从四面八方,通过不同路径,经历不同时间,只为回归马尾藻海域。在这里,银鳗产卵繁殖完毕后,沉入海底,慢慢死去。

鳗鱼一生都在围绕着洄流进行,确实是个非常奇妙的物种。“引导这场旅行的是一个无法解释的目的,事关存在的意义。”让读者惊叹和感动,更能引发读者对于生命和存在意义的思考。

如果第一条线索从自然科普角度探索鳗鱼的旅行,那么加入的另一条线索是人文情怀的父子关系的探索之旅。神秘的鳗鱼令作者着迷,与鳗鱼同样难解的还有他与父亲之间复杂微妙的关系。日渐远离家庭出身的他,依旧难忘儿时与父亲于溪畔捕捉鳗鱼的时光。本书在回忆与父亲珍贵的捕鳗时光中,引发探讨生命、死亡以及其间的一切思考。

鳗鱼的不可知、它笨拙又浪漫的生命之旅,宛如隐喻,触发我们对生存与死亡、目标与意义的思考和领悟。

看完此书,面对盘中餐——咸鲜的清蒸腌海鳗,我不禁多出一份敬意。或许对于一切生命,无论以何种形式存在,我们都应该保有一份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