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被讨厌的勇气》读后感800字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5-07-17 10:16:20归属于读后感800字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被讨厌的勇气》读后感

翻开心理学家阿德勒《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书中的一些文字让我想起了从前那个没有主见、讨好型人格的自己,首先满足朋友的需求,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因他人评价而自我怀疑,活得唯唯诺诺,没有自我。当我随着文字走进这本书,才明白:我们困住自己的,从来不是别人的眼光,而是对“被喜欢”的执念——而是被讨厌的勇气,恰恰是打开自由之门的钥匙。

书中反复提到的“课题分离”,像一把手术刀,剖开了”怕被讨厌“的本质。阿德勒说,每个人的人生课题都是独立的,别人如何评价你,是别人的课题;而你选择做什么,才是自己的课题。可在现实中,我们常常把两者拧成一团。就像之前考研期间,朋友叫我去参加聚餐,可是我十分不想去,又担心扫朋友的兴,最终纠结许久还是决定去,去了之后又觉得耽误了自己复习的时间,整个人非常矛盾,既没放松,又没学习到,内心十分痛苦。读了此书才懂,原来”怕被讨厌“,不过是把别人的期待当成了自己的责任,最终在别人的课题里弄丢了自己的节奏。

起初我以为,“被讨厌的勇气”是教我们变得尖锐、惹人不快。但读得愈深越明白,它真正想表达的是:允许自己被讨厌,不是主动制造冲突,而是敢于守住自己的边界。就像书中的哲人所说,“自由就是不再寻求认可”——不是不在乎别人,而是明白“不可能让所有人喜欢”是种常态。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总是希望把工作做得尽善尽美,希望得到每一个家庭的理解和支持,但是好像无论做成什么样,都会有人不理解或者不支持,这才是工作常态。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我们都无法做到让每个人都喜欢。守住自己的边界,做好自己的事,向内求发展,向外求价值,至于能否看见与否是别人的课题。

当我试着握着这张“入场券”,生活开始有了微妙的变化。我不再强迫自己回复发每一条消息,拒绝了不想参加的聚会,不再盲目地随大流。起初确实有些不安,怕被说“不合群 ”,但久而久之发现,那些因此而离开的关系,本就不真正属于我;而留下来的人,反而因为看到真实的我,走得更近了。更重要的是,内心的紧绷感消失了——不再揣摩他人的语气,不用再计算每句话的后果,获得了一种 “为自己而活”的自由。

合上这本书,山城的热风正在呼呼地吹动着树叶,发出沙沙的声响。阿德勒的另一句话也随着风声在耳畔回响,“人生是一连串的刹那,我们只能活在‘此时此刻’。“或许我们终其一生,都在学习与“被讨厌”共处,但正是这份勇气,让我们有机会推开那扇门,走进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旷野。毕竟,自由从来不是活成别人喜欢的样子,而是敢于接受别人讨厌的现实,也敢喜欢这样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