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红岩》读后感范文解读:与你一起走进《红岩》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0-09-06 07:33:52归属于读后感范文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红岩》读后感范文解读:与你一起走进《红岩》

高三(1)班刘海燕

昙花一年默默地酝酿,才换来一夜风姿卓越的绽放;蝉虫十七年黑暗的培育,才换来一个夏天的歌唱;中国共产党一百年的风雨兼程,才换来现代和平盛世的辉煌。(语言押韵,比喻恰当,排比手法,使阅读感悟喷薄而出,特别有气势)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值此百年之际,我们光明中学举办“重温红色经典,传承革命精神,肩负时代使命”的读书交流会,我有幸受邀参加,重温了红色经典《红岩》,感触颇深。借交流一会,与卿共勉。(必要的情景抒写,完成了相关的写作任务)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百年前的中国,风雨飘摇,山河破碎。1921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从此,中华民族便从黑暗走向了光明。这是一批有坚定信仰的人们,虽是“星星之火”,却迅速形成燎原之势。阅读《红岩》,你不能不感佩:渣宰洞中,江姐受尽酷刑,鞭痕遍体,纵然竹签子扎入血肉,她傲然宣告:“党员的意志是钢铁做的!”在地窖里,许云峰用手指和铁镣为同志们挖出一条生的通道,自己却无法逃生;16岁就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成岗,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仍坚守气节,在狱中完成《挺进报》。(以建党一百周年起笔,交代《红岩》中有坚定信仰的共产党人的由来,思维严密,例证恰当,言简意赅,没有重点介绍《红岩》小说的内容,显示考生对读后感材料的精确理解和取舍)


我想,这便是信仰的力量!才有了如此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这就是共产党人传承的革命精神!(“我想”,这是读后感的必备的标志性语言,很多同学都不会运用)

一个世纪的沧桑巨变,当时的满目疮痍已不再,但植根华夏儿女血液里的共产党人的信仰和初心与坚守依旧熠熠发光。(过渡照应)忠诚信使王顺友在雪域高原送邮二十年,行程达二十六万公里,以奉献,无悔谱写一首坚定之歌;钟南山、李兰娟院士负重前行,日夜坚守在抗疫最前线,使万家灯火得以点燃,照亮整个寒冬;洪涝爆发迅猛不及,无数战士奔赴灾区,以骨搭桥,身躯挡洪,因心怀大义,才能坚定地战洪水、斗恶浪。(延伸传承,完成内容任务)

我想,这便是传承于《红岩》的信仰的力量!华夏儿女的铮铮铁骨,永不垂朽的革命精神!(紧密结合阅读的《红岩》,顺理成章)

那年战火硝烟时,星星之火点燃希望;今日和平盛世间,茫茫微光照亮时代。(过渡)

我们作为光明中学的学子,更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前路任重而道远。在国家发展路上,对内,全面小康不待我;对外,美国领头的霸权主义国家步步紧逼。虽有少年曹原以坚定信念研发出超导电池;孙家栋团队研究的北斗导航系统声振寰宇;华为的鸿蒙系统和麒麟芯片对老鹰发出怒吼和反击;但是国家强国之路尚未通顺,民族复兴之梦仍未实现。(完成第三个写作任务)

今日再读《红岩》,我想,时代的重担即将落在我们肩上,我辈青年应当继承先辈精神,以“尘雾之微补益山海,萤烛未光增辉日月”之心,肩负时代使命。(紧密扣阅读《红岩》,《红岩》精神传承和使命)

沧桑岁月缔造大国之梦,时代更迭感召青年鸿志。纵然前路漫漫,吾辈亦将志存高远,坚守初心,砥砺前行。(艺术收束,精彩有力)

交流者  刘海燕(文体任务)

点评:

这是一篇完成写作任务较为出色的考场作文。

情境与内容完美契合  相对来说,本次金太阳联考的作文任务比较繁杂,情境与内容方面的结合较为难以把握,但是该考生能够把情境写作与读后感的文体近乎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显得难能可贵。

行文架构顺如流水  就内容任务来说,读书交流会的主题“重温红色经典,传承革命精神,肩负时代使命”,便是考生写作结构需要把握的,本篇作文能够很好地理解了这一任务,在结构设计上,巧妙地把交流会的主题凸显出来,出色地完成了作文结构的建构任务,读起来顺如流水。

过渡照应,思维严密  本篇作文,阅读者最大的感受,便是考生思维的严密,作者思源探本,从阅读《红岩》中思考,这些坚定信仰的共产党人是从哪里来的,因此,紧扣“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主题”,这二者的结合,是许多考生未能思考到的。接下来,考生能够联系传承的共产党人,例举了现代的坚定信仰的共产党人,以及新时代的共产党人,再延伸到自己肩负的使命和责任。结构上看,浑然一体。

语言流畅优美  该生有较为扎实的写作语言功底,思维的延伸也很开阔,开头及以阅读的感悟起笔,以优美押韵的文字,抒发阅读感悟,能够很好地吸引阅读者注意。中间也有很多段落的语言亦很值得欣赏,诸如“一个世纪的沧桑巨变,当时的满目疮痍已不再,但根植于华夏儿女血液里的共产党人的信仰和初心与坚守依旧熠熠发光”,“沧桑岁月缔造大国之梦,时代更迭感召青年鸿志。纵然前路漫漫,吾辈亦将志存高远,坚守初心,砥砺前行。”等等。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文中的例证都是以排比句形式出现,形成了读后感特有文章气势,因此,感想才能喷薄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