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读后感写作技巧及范文_读后感怎么写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19-12-14 15:28:52归属于读后感怎么写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训练目标:学会写读后感、观后感、听后感

  作文题目:

  让我流泪的人

  ——观《中国骄傲》有感

  训练要求:

  1.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和冲动,学会感动

  2.学会写读后感、观后感、听后感的基本方法

  训练过程:

  一、思路点拨:

  读后感、观后感、听后感写法大致相同:要明确四个字:引、感、联、结。但不必苛求固定的模式,一层不变,应针对自己的写作内容。

  1、引:这是读后感的开头部分。先找感触点,即将所读到的、所看到的、所听到的事物中你认为最能引发自己感触的内容简要引述下来,不要企图面面俱到,那样你的感触点多而杂乱,给读者以思绪凌乱的感觉。

  2、感:这是读后感的重点部分。将感触点内容引述完毕之后,首先要表达出你对这一段内容的主观感受,然后写出你由此而产生的感想。注意,感受和感想是不一样的,读后感重点要写出的是自己的感想。这一段文字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说出自己的观点、看法、意见或评析。议论时要正、反结合,正面谈好处,反面谈危害。有的同学读后感写不好,主要就是在这一部分不会想、不会说。至于如何想,如何评,则功夫在平时,一个较有主见的,平时爱分析问题的同学这一部分写的就深刻一些。

  3、联:这是读后感的另一重点部分。小学同学有时将1、2两部分写出来再加个结尾就算不错的读后感了。初、高中同学则必须有更加深刻的思想内容。这一部分是联系生活实际,即联系与你所写的感触点相类似的事物加以议论、评析,使感的范围增大,使感的力度深入,议论、评析的要更深刻,事例与道理相结合,进一步加深2部分自己的所感、分析或判断。

  4、结:这是读后感的结尾部分。主要起总结全文作用,将自己的感受、观点用凝练的文字加以重申,或呼吁、或提倡,使文章结尾显得更响亮、有力。

  在这四个字中,关键在感、联上。感,要抓住重点,可就某个人物、某个场面、某句话,谈自己最深刻的感受。这就要求观看后在体会、思考、分析的基础上,选择最值得发表,确有自己见解的感受来写。这样才不至于面面具到、中心模糊,或者泛泛而论、空洞无物。联,就是要求联系实际,努力开掘。写自己的感受,一定要联系实际,就是结合自己生活经历中有体会的有代表意义的东西谈,或者把一些有内在联系的人和事比较对照。这样才能使发表的感想有较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感。不要把联系实际理解为自我检讨,或者在文章末尾加上一段表态的话。

  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要将重点放在一个“感”字上

  不少同学开始写观后感,往往将“观”的内容写得很长,总爱把故事情节从头到尾加以介绍,生怕读者不知其内容,而发表“感”的文字却很少,如一个同学在写《一个独生女的故事》观后感时,先将整个故事从头到尾讲述了一遍,先写张鸣鸣如何品学兼优,再写张鸣鸣的父亲突然去世,母亲因承受不了这一打击而重病缠身;接着写张鸣鸣从自己学梳头开始,怎样担负起繁重的家务,接受一个个严酷的考验,然后写她在社会的帮助下一天天长大。最后结尾时才写到:我要向张鸣鸣学习,不被困难所屈服,从小要学做自己能做的事。针对这样一篇结构的观后感,我首先肯定他看得很认真,记住了影片的情节,但

  从观后感的文体要求上看,是不合格的。因全文只有最后一句“感”,虽然这句“感”的内容贴切,但文章没抓住“感”这个重点,写偏了,好像一篇电影内容简介。我强调学生应以“感”为主,从文字上看,“感”的内容大约占影片主要内容的四、五倍。文中适当引用影片内容,是为“感”服务的。因此,引用电影内容只要三言两语,不要具体叙述,更不要什么细致的描写。观看了《伟人爱迪生》后,我要求学生:谁能用最简单的语言概括故事内容?有个同学说:本片主要讲述爱迪生从一个身无分文的打扫地下室的清洁工成长为一个举世闻名的大科学家的过程;还有个学生补充说:主要讲了他发明电灯的事,他给全世界带来了光明。我将两位同学的发言进行比较:前者准确些,后者只是无数发明中最突出的一项,并肯定他们能用简短的语言概括故事内容,然后让学生抓住一点谈自己的感受。如爱迪生刻苦钻研的精神,不怕失败的精神,敢于创新的精神等,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就克服以叙述故事为主的毛病了,不仅突出“感”字,而且读后能感人。

  2、“感”是重点,不等于离开“观”

  有的同学写观后感,只是在开头提一下“观了某部影片后,大有启发”等字样,以后就脱离了原片,说上一通自己的感想,牛头不对马嘴,无实际意义。要让“观”和“感”相吻合。如观了《火烧圆明园》,我进行指导后让学生先打草稿,然后收了部分习作,发现有的同学“感”与“观”内在联系不紧,有的根本无联系,他们写了一下影片内容后,就写到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如何在中国烧、杀、抢。抓不住影片的主题思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从中找了几篇写的好点儿的进行评讲、引路。有个叫王天波的同学在题为《落后就要挨打》一文的结尾时这样写到:影片中那几根石柱至今还挺立在圆明园的废墟上,仿佛在警示人们“落后就要挨打”,我们作为新中国的接班人,一定要学好本领,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不让历史悲剧重演。在这段结尾中,习作者再次将“观”到的“几根石柱”抓住,发表“落后就要挨打”的“感”,使文章全文一体,使“感”发于“观”、“观”服务于“感”。

  3、要联系实际而“感”

  要写好“感”就该联系实际,深入发挥,把自己的“感”写深、写透。这里的实际,不是单指自我实际,还包括他人实际,社会实际。如看了《林则徐》后,学生认为无法联系实际,我就这样启发学生:你看后印象最深的是哪个镜头?有的说林则徐带领官兵虎门销烟的镜头,大展中国人的志气;有的说,当时的清朝政府的腐败无能给我教育最深;有的说我印象最深的是那些受鸦片毒害,痿糜不振的、瘦骨嶙峋的人们。然后我再要求学生用比较法,针对现今社会,看是否有类似于林则徐这样有民族气节或与此相反的人。什么东西给现今人们带来精神和身体摧残?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这样,学生马上想到了电视上披露有的海关把关不严,让一些走私物品进入中国,有的想到了社会上的吸毒现象和不健康的游乐场所,同学们畅所欲语,仿佛一下子有话可写了,一个同学在《观林则徐有感》一文中这样写到:“??在18世纪,鸦片使我们国败家亡,但可悲的是在二十世纪的今天,吸毒的现象又有抬头,有的因吸毒走向犯罪,家破人亡,我们青少年一定要认识它的危害,如发现吸毒、贩毒现象要立即向公安机关报告,同时希望我们的海关把住家门,不让毒品再次蔓延!

  二、自由交流:

  学生谈观看《中国骄傲》的感受

  三、学生写作,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四、自改与互评

  附:例文展台

  读《智勇双全擒歹徒》有感

  今天,我在《新少年》杂志上读到一篇《智勇双全擒歹徒》的文章,说的是一位15岁的初中生刘涛同学在手无寸铁是情况下,运用智慧和勇气捉住了一个持刀入室行窃的歹徒。

  一天,刘涛从外边回家,突然发现一个歹徒正在家里翻箱倒柜。那歹徒看见他进来,

  立刻举起手中菜刀。刘涛毫不惊慌,怒吼一声:“放下刀!”歹徒面露怯色,刘涛接着说:“持刀入室行窃,最少也要判三年五年。如果你跟我去派出所自首,还可以争取宽大处理,否则我有几个同学就在外边,只要我招呼一声,你就跑不了啦。”歹徒闻言,吓得扔下刀。这时众邻居赶来,捉住歹徒送往派出所。

  读完这篇文章,我不禁对少年刘涛的举动钦佩万分。面对持刀歹徒,刘涛毫不畏惧,怒目而视,此乃勇;在手无寸铁、立不及敌的情况下,刘涛巧语骗得歹徒放下刀,此乃智。试想,在这千钧一发时刻,如若刘涛光有勇,见了歹徒就扑上去,与歹徒抱在一起,后果是很难设想的,也许他会被砍成重伤。但如果光有智也不行,刘涛即使智比诸葛,然而一见歹徒吓得转身就跑,最终歹徒也会溜之大吉的。由这件事中得出,面对坏人坏事,决不能畏惧,也不能猛撞,一定要智勇结合,“邪不压正”,最终会压倒坏人的气焰。毕竟,“做贼心虚”嘛。

  看完这个故事,我又想起许多生活中的事例来。光天化日之下,有的人被小偷明目张胆地偷去钱包,而忍气吞声;有的人一见持刀歹徒就吓得哀哀求饶,声不敢吱。这些人与刘涛相比,简直的一种可耻。

  在这故事里的邻居表现也是令人称道的。要是他们袖手旁观,刘涛再有智慧,再有勇气,歹徒也还溜掉的。他们没有回避,而是一齐动手,这也与很多麻木不仁的“看客”形成对比。要的我们每个人都像刘涛那样,遇到坏人不畏惧,遇到歹徒齐动手,那么我们的生活就会安定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