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方方日记》引起的社会撕裂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0-04-25 09:57:45归属于读书笔记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方方日记》引起的社会撕裂

作 者 | 刘胜军
01

昨晚在老友群里,多年不见的老朋友们为方方日记吵翻了天,一个个面红耳赤、恶语相向,只可惜微信里没法拳打脚踢。
似乎全社会也被方方日记空前撕裂了。其实,不是日记撕裂社会,而是本来就存在的社会撕裂被日记的一束亮光照射得清清楚楚而已。看到一个很精辟的评论摘录如下:

对于此次疫情,你憋了一肚子的火:很多人很多事你不敢骂,但你敢骂方方和方方的武汉封城日记;很多人很多事你不敢骂,但你敢骂那些骂方方的人。一个方方,数十篇“日记”,一下子稀释甚至几乎掩饰掉了中国社会的共识危机。

原本很清晰简单的事情为何双方在认知上出现如此大的鸿沟?

这件事情的本质很简单:

• 生活在武汉的方方,记录下那些惊恐日子里的感受、情绪和身边的人和事,这种情绪的出口对于武汉人民来说太宝贵了,不然会被“九百万种心碎”憋死。某种程度上讲,方方就是疫情期间武汉人民的“心理呼吸机”。说实在的,全体中国人都应该感谢方方日记抚慰了武汉人民的伤痕,让他们在人生最灰暗最惊恐的日子里有所慰藉、有所倾诉。很多人不仅不敬佩她,反而去攻击她,真是缺乏对武汉人民撕心裂肺痛苦的起码的“同理心”。

舆论场先后出现了两波对方方的攻击:

第一波攻击,指责方方记录的太负面。说这些话的人,无法想象生活在武汉的人什么感受,在那样的惊恐中,不记录灾难还能有心情去“激动地赞扬经验”?方方并没有很极端,只是沉默的人实在太多了,就显得她的话很醒目。其实,她所做的只是捍卫一个社会的底线、一个作家的人性底线。当大多数人不正常时,一个正常人就显得似乎“很不正常”了。

第二波攻击,指责方方卖国。这是典型的阴谋论。攻击者翻箱倒柜、挖空心思梳理方方说过的每一句话,然后上纲上线说其如何用心险恶,其手法之拙劣,令人不能不想起文革期间的批斗之风。

今天看到方方的回应,有几个关键信息:

• 日记记录的基本都是事实,只有两处无伤大雅的细节出入:一是“雷神山”写成了“火神山”;一是把王广法“第二批来汉”写成了“第一批”。那些揪住两个细节问题就认定日记歪曲事实的人,真是抹黑高手。


• 外文版的封面并非方方本意,是出版方未经方方授权的擅自“小聪明的营销手段”,由于书要在 8 月份才正式出版,所以方方知道后已经勒令对方纠正。


• 为何要国外出版?“国内本来有十多家出版社想要出版此书,但是因为极左人士(我要说明一下,极左人士只有极少数人,其他的人我并没有说他们是极左,是他们自己往自己身上套的)的叫骂,目前所有国内出版社都不敢出了。我的出版人还在国内努力,希望争取抢在国外出版之前”。

对于这么简单明了的事情,国内不少人锣鼓喧天炒作成“给外国递刀子”,真令人啼笑皆非:

1. 美国的确有甩锅给中国的明显意图,但方方不是科学家,她的日记并非“科学成果”,也不可能提供实质性的“把柄”。

2. 方方日记原本就是网络公开的(全世界都看得到),别有用心的人如果真想利用日记做文章,难道不会自己去翻译成英文吗?

3. 如果美国真要找茬,一定会利用官方的文件、政策、声明或者科学家的研究成果,而不是方方日记这样的文学作品。有句网友评论说得好,“如若“递刀子”这个说法靠谱,疫情初期某些官员的颟顸昏聩,提供的岂不是原子弹?进而言之,官媒向全世界播发的“武汉八医生造谣”、“未发现人传人”和“可防可控”,不得是威力更大的中子弹?”

4. 方方也没有很多人指责的那样“内心阴暗”,只是那些内心阴暗的人,自己戴着有色眼镜选择性失明。方方说,“我很详细地写到了后期湖北换帅之后的各种举措。写到了疫情是怎样得到有力的控制的。写了方舱医院,写了下沉干部,更写到了医护人员、志愿者、建设者们是如何努力的,以及武汉九百万市民是如何坚守的。这些人如果看了我的日记,会明明白白地看到中国抗疫成功的经验。”


但为何这么多的公众(我感觉是大多数)会被蒙蔽双眼呢?窃以为有几点因素:

1. 越是国家之间的情绪紧张,越容易滋生阴谋论。

2. 方方感叹不少人“缺乏常识”。其实更重要的是缺乏“正常的逻辑”。阴谋论的一个关键特征是“既难以证实也难以证伪”。同样一句话,不同的人能“推导出”不同的结论,因为逻辑体系不一样。和这些人辩论,无疑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美国社会的分裂也是如此:底层白人群体听不进去理性的声音,反而觉得特朗普式胡言乱语是天籁之音。

3. “左”的思想很可怕。小平晚年最不放心的就是“左的思想”,他说,“综观我们党七十年的历史,突出的,都是“左”。现在,有右的东西影响我们,也有“左”的东西。有些理论家、政治家,拿大帽子吓唬人的,不是右,而是“左”。“左”带有革命的色彩,好像越“左”越革命。“左”的东西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可怕呀!一个好的东西,一下子被他搞掉了。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

4. 文革遗毒依然存在于不少人内心深处。文革最可怕的就是用政治语言代替法治语言,动不动就“上纲上线”,很挖“私字一闪念”。在对方方的攻击中,此类文革遗风昭然。文革反思任重而道远。邓小平吃过苦头,他有句经典之语,“我是维吾尔族姑娘,辫子多。”1978 年邓小平在那篇影响深远的讲话《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中指出,“要重申“三不主义”:不抓辫子,不扣帽子,不打棍子”。正是这样的“三不主义”,才让中国摆脱了文革的历史漩涡,走上了改革开放的高速公路。

在 2016 年的知识分子座谈会上,最高领导人强调:

对来自知识分子的意见和批评,只要出发点是好的,就要热忱欢迎,对的就要积极采纳;即使一些意见和批评有偏差,甚至不正确,也要多一些包容、多一些宽容,坚持不抓辫子、不扣帽子、不打棍子。
一个社会,存在不同的声音、看法都很正常,但应该“理性思辨”,而不是“人身攻击”,更不能“上纲上线”扣帽子。

像方方这样敢于讲话的人,不是太多,而是实在太少。如果连方方这样的“人性底线守卫者”都不被容忍,长此以往岂不变得“鸦雀无声”?想一想就不寒而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