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读《剪一段灯光》有感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0-09-21 10:33:27归属于读书笔记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灵 魂 深 处

——读《剪一段灯光》有感

“从视觉上去除一个村庄的容颜,是非常容易的事情,而从精神上剜却村庄的灵魂,却是很难很难!”
——李业陶

我与李业陶老师第一次接触是在2018年,因了一篇家教文稿,我有幸蒙受李老师的教诲,他不厌其烦,连发数段语音,直到我完成文稿,是我见过的最负责任最耐心的文学老师。经过那次长时间的交流,我们成了忘年交,私下里互称“爷们儿”。

爷们儿不仅是我敬仰的老师,还是我的伯乐,在这里,我丝毫没有抬高自己的想法,仅仅表达对爷们儿举荐的感激之情。是爷们儿举荐我进了孙武湖畔,当了一名编辑。可以说,自从当了编辑,我比以前更刻苦、更勤奋了,也能真切地感受到自己身上些微的进步。至今还记得李老师的话:“爷们儿啊,咱县文联和作协联合建了一个微信公众号,你是一中的老师,文笔也不孬,你愿意为广饶的文学做点贡献,做个编辑吗?”当时我觉得有点受宠若惊,回道:“李老师,我这水平行吗?再说,我也没操作过公众号啊。”爷们儿说:“慢慢学,慢慢学!”我说:“那我愿意!”于是,我便与孙武湖畔结下了不解之缘。
爷们儿七十多岁了,身体欠佳,曾被颈椎病折磨得进院医治。但他身上有股子韧劲,尤其是对家乡的那份爱更是到了最深处。爷们儿祖籍大王镇王李村,对于生他养他的至亲,他饱含深情地写下了感人肺腑的《不老的亲情树》、《木讷赤子心》、《如果有来世,我不会让您感到卑微》、《父亲的钱包》及《惟愿长跪有高堂》等文章。另外,令他念念不忘的还有那些父老乡亲,记得去年春节我去给他拜年,他刚从老家拜年回来,对家里父老乡亲的热情赞叹不已,说老家人厚道,一个劲地非要留他吃中午饭,那份真诚质朴的情谊暖人心扉。
与村子相依的无疑是土地及土地上生长着的万物,俗话说得好“头顶一片天,脚踏一方土。”还有“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有谁离得开大地母亲,离得开自己的脚下的这片土地?《剪一段灯光》再现了村子的风貌,村子的灵魂,把“故土难离,叶落归根”的情怀展现的淋漓尽致。
2019年6月,爷们儿又自己搞起了公众号《草根文坛》,到现在为止已经发行了二百二十多期,搞得有模有样,风生水起。有时候真的很佩服爷们儿的写作热情,他不仅文章写得带劲,而且在他的文章里极少会发现错别字,这种认真劲是不是让你也肃然起敬呢?
你说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能有多少精力,对我们年轻人来说都做不到的事,他却做到了,而且做得相当好。他不仅写作,办公众号,还与其他市地联合搞文学采风活动,当他的身影又出现在文章里,公号上,必会有一篇很长的,饱含深情的文章问世。他是用心在写,用情抒发。
爷们儿在去年十月出版了他的散文集《剪一段灯光》,拿到书已经是年底了,因为疫情,这本书与我邂逅得稍晚了一点,却丝毫不影响我读这本书的兴致。读完,我真切的体会到“写一篇文章都需要呕心沥血,出版一本书更要克服各种苦难。”
“业陶”与“陶业”,注定他们之间会发生联系,正如《那些窑事儿》中开篇就写到的“爷爷为我取名业陶,或者意味着我就应该担负起这样的一个责任:有一天会写下村子里的那些窑事儿。”这一写就是五千多字,他回忆的是往事,揉进的是真情,那一声在时代洪流中发出的长长的哀叹叩击人心。
《剪一段灯光》共收纳了六十篇散文,大致分为三辑,第一辑:“那时”,偏重于时代感明显的事物,纵的线条更清晰一些,以此彰显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第二辑:“那事”,侧重于更具体叙述某一件或某方面事情,尽管同样是回顾往事,“断面”的印记更深刻一些。第三辑:“那情”,完全是抒情文章,而且几乎都记述了具体的人,也是这本书最能打动读者的部分。

把记忆书进文里,写进书里,也是我的梦想,爷们儿做到了,我更需努力。我想把《剪一段灯光》中每一段灯光都呈现给大家,只是不大现实,想来想去,还是把目录附上吧,虽然只是目录,你也能体会到爷们儿对那片热土深沉的爱,也必然会勾起生活在那个年代的人的某段记忆,深层次地挖掘灵魂深处,继而产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