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平行的世界》读后感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1-01-06 10:03:12归属于读书笔记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平行的世界》读后感:写作技巧真的很重要
 

衔接导读:

评价一个科幻长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比评价一个科幻短篇的集子简单一些。在针对上一个跨越百年科幻合集的评价中,我们必须按照时间的顺序,把这些短篇放进当时的时代进行评价而不是把所有的短篇放在一起平行地比较,更多地感受个人和时代对作品的影响,不太需要把它们排出好坏的顺序。

可以轻易想见的是,评价中长篇作品,我们应该关注一些更重要的东西而不是纠结屡屡浮现于短篇之中的技艺和巧思。所以即便在对中长篇的评价中也应该注意时代对作者的影响、对作品的影响,但是更要重视某些别的东西,短篇中不太重视提及的东西:比如专注于故事本身,关注故事里时时刻刻渗透的对主题的描摹以及构建长篇的逻辑,技巧;比如关注人物的刻画……

这样的比如可以一直延伸下去,不过这些不应该是一个评价者所要着重提要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评价标准,笔者并不指望自己的标准有什么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合理性。

就个人而言,笔者比较喜欢有一个强有力的科幻核心用以支撑、构建的故事,也就是所谓的硬科幻故事。

《平行的世界》三部曲毫无疑问是一部有着坚硬核心的科幻作品。

第一部的梗概是,在一个有着优良道德规范地球平行世界的两位科学家制造出了量子计算机,在一次实验中,其中一位科学家穿越到了我们当下所处的世界然后在自己“亲人”的努力下又穿越了回去所引发的一系列故事。

故事成立的第一个核心是量子计算机实验诱发的平行世界“虫洞”。作为故事存在的根本,虫洞的产生实际上源自一次意外。相比于当下人类对于平行世界亦或说是对“他者世界”的执着探求,平行世界的另外一种人类对他者世界没有那么强烈的探索欲望,甚至平行世界的可能存在,也只是在科学家濒临人生命运崩溃时候想到的一根救命稻草。而命运也如此无常,让一个掌握了丰富量子科学理论的科学家偶然间变成了两者社会沟通的桥梁……

【对“为什么平行世界的人类对他者世界没什么强烈的探索欲望”以及“有着优良道德传统”这两个问题,书中有详细的解释,请移步微信读书自己寻找答案。】

第二个核心,是对生物基因组的分析,检测对比。2016年,这样的技术已经可以实现,所以科幻的成分在现代显得不那么科幻了。由于人种基因的差异以及长时间的自然选择,两个世界的科技树长出了不同的分支,一个的分支上,人类科技已经可以涉及到“量子计算机的大规模运算”,另一个分支上,已经有人踏上了火星。但是在书中关于基因组的差异,两种人类面临的各项问题是很现实的问题——微生物,也就是病毒带来的差异引起的疾病怎么解决。

两个核心都很坚硬,支撑起了本书的整体逻辑,如果把这本书比喻成大树,这两个核心就是这本书深入地底的根,牢固,坚实。有人说这是“旧瓶装旧酒”就有些见仁见智了,对笔者而言,他带来的感受很独特,很强烈,主要源自于他的写作手法,很有镜头感。

本书的创作涉及到一种手法,就是电影里常使用的“平行蒙太奇”。在文学中,就是在同一时间写两个故事,或者在同样的时间轨道上,两个故事同时进行。在阿西莫夫著名的《神们自己》之中,用了这种创作手法;而《你一生的故事》尽管不是平行蒙太奇,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对于科幻创作来说,平行蒙太奇简直太常用也太好用,它最好的地方就在于读者在两种不同的叙事角度之中跳来跳去,可以一直保持新鲜的阅读体验。不好的地方便是很考验读者的记忆力以及耐心。基于这样的创作手法,它构建的世界观对碰,人物碰撞之中强烈的冲突会被淡化掉一部分,取而代之的是对好奇心的满足。

总而言之,这本书很好地协调了写作手法和主题表达,让主题完美地融入了表达当中,使能沉浸的读者感受很好。但是它不是一部对入门读者友好的作品,主要是“量子物理”“平行世界”和“基因组对比”这些不那么新鲜的概念对入门读者来说很难满足他们旺盛的求新欲望,而且作者的叙述也略显平淡。不过如果对所谓的“新科幻”并没有那么看重,这本书还是很适合入门读者的。对于普通读者来说,它完全没有阅读障碍。

最后不涉及剧透的剧透中,整本书的开篇由一连串的意外展开,但是它很好地环环相扣,并不让人感到任何的突兀,便主要在于对细节的描摹如此真实,就像是真正会发生的事情或者是正在发生的事情。这样的写作手法很容易让人体会到“真实”,受限于作者本身,其中的价值观表达可能并不是尽善尽美的,但是也有一定的“美”与“善”的体现。可惜因为三部曲作品需要的冗长(明暗线索的关联,重要人物命运的终结),导致有些表达稍显累赘,观感受到了影响。

综上所述,本书最终只得到笔者个人的四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