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生吞》和《岛》读后感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1-01-18 09:35:10归属于读书笔记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生吞》和《岛》读后感

写2020年读书总结的时候,心里暗自立了个flag,每本书(除了看几页就弃了的那种)看完都写一下感受,稍稍总结一下,因为去年虽然培养起了每天读书,写感受的习惯,但都是在阅读中写下的支离破碎的感受,而不是就一本书整体而言的感受。眼看一月份过去了一半,也读完了两本书了,所以就从这里开始写起吧。

两本都是小说,但是风格迥异,同时看这两本,在两个截然不同的故事中来回切换,体验还是非常新奇的。


先读完的是郑执的《生吞》,87年生人,又是东北人,语言很有亲切感。故事也是从一个女孩儿的惨死开始,跟《八百万种死法》的开头有点像,不过悬疑小说都是这样吧,靠着这个吸引着人读下去。

有人说这是本中国版的《白夜行》,扣上这个帽子之后就难免去比较。的确,基调都是灰灰的,写的也都是关于少女的故事,但我总觉得有些地方有些说不通,当然也可能是我没看懂。

1.故事的主人公是几个小学生,难以想象在那个我还只知道看动画片吃冰棍儿的年纪,他们的故事居然是这样的,总是觉得至少是一群初中生。

2.其中一个第一人称的叙述者,名字叫王頔(di),母亲是环卫工人,父亲是卖炸串儿的,这样的家庭怎么取了一个这样文绉绉的名字呢?冯雪娇,爸爸是警察,妈妈是跟老美打交道做生意的,怎么取了这么一个接地气儿的名字?

3.后来抓了殷鹏,确认秦天是被冤枉的,为什么冯国金还可以记特等功,而不是因为冤案收到惩罚,或者至少功过相抵吧?

微信读书上看这一本的时候,有很多人说是看了郑执2019年的《一席演讲》之后才来读的这本书。于是找了视频来看。初登台上,郑执显得有些紧张,不过开始讲自己的故事之后就慢慢泰然自若了。演讲前半部分的主角是他的父亲。赶在下岗大潮来之前五六年,父亲很有远见地从工厂辞了职,然后在沈阳北站开起了抻面馆。父亲虽然从年轻时就喜欢打架,小有影响,但还不足以辐射到北站,所以开面馆开起来仍受到当地地头蛇的欺负,后来有一天,父亲和厨师揭竿而起,削掉了黑老大的半个头盖骨。听到这里,我才知道,原来《生吞》里的面馆、大众浴池、打架、刀子等等等等,都是郑执记忆中的真实。演讲的后半部分,郑执讲了很具东北特色的酒馆,被当地人戏称为“穷鬼乐园”,2块钱一扎散啤,可以在那里呆上一天。郑执在那里,用几盘凉菜,换了许多故事,《生吞》里可能就有这些故事的影子吧。

图片


有人说《生吞》是一场东北文艺复兴。的确,好像很少在小说里看到这样浓郁的东北大碴子味儿。虽然思想高度、人物刻画都不如一些大作家来得高超,但还是值得一看的,可以看到残酷而真实的东北。

图片


《岛》因为没有找到电子版,所以只有能坐下来的大块时间才打开这一本来看。腰封的介绍语“一举胜过《追风筝的人》《哈利波特》《达芬奇密码》”可能让我对它期待有些过高,觉得似乎没有那么好看。不过现在回过头来看,整本书散发着一种暖洋洋的气息,虽然有麻风病,有死亡,甚至有出轨有情杀,最后回望的时候这些阴霾都被暖融融的爱所覆盖,跟《生吞》的基调刚好相反。

《岛》是维多利亚·希斯洛普的处女座。她曾去参观了一座用来隔离麻风病人的小岛,也就此萌生了写小说的念头。想象一下,身处一座曾经是麻风病人的隔离区的小岛,本以为这些人只是在岛上绝望地等待死亡的到来,却在那里发现了商店、洗衣店、甚至还有电影院,那些被社会抛弃的麻风病人曾经在那里如此积极地生活过,他们曾经创造了一个功能健全的社会,是不是会很震惊?作者正是受到了这样的震撼,从而花了三年的时间,写出了这本关于爱和希望的小说,而在此之前,她从未有过任何写小说的冲动。

故事从一个名叫阿丽克西斯的女孩儿追踪自己母亲的身世之谜开始。机缘巧合,她和男友一起来到希腊,然后只身一人去往那座曾经是麻风病人隔离区的小岛,男友对此毫不知情,以为她只是撇下他一个人去参观麻风病隔离区。阿丽克西斯从祖母朋友口中,听到了母亲从来不敢开口说的完整故事,揭开了母亲多年的身世之谜,母亲也终于鼓起勇气再次踏上故土。事后,阿丽克西斯去找男友,然而男友却只怪罪她对他的忽视,完全不听她解释。我想,从母亲身世的故事中,她知道了什么是真正的爱,也不再犹豫着是不是不应该甩掉条件很好又英俊的男友。

“抱歉这样结束。你从不请听我说。”

留下这样一张字条后,她结束了两人之间的关系。

《岛》的价值观很传统,故事线也很清晰,没有任何故弄玄虚,但依旧让人感动,传递给人一种温暖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