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读《自在成长》有感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19-11-11 08:15:27归属于读书笔记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读《自在成长》有感


10月份,我花了一个星期读完了李子勋老师的《自在成长》一书,看到最后一页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好像在书中得到了很多人生启示的金句,但仔细回忆起来,似乎一句也想不起来了,好像从书中什么也没得到,有点平淡的感觉。
我现在这段时间因为没工作,每天散散步,看看书,做做饭,偶尔出去听听讲座,看看画展,逛逛街,日子过得很清闲,很自在。只是我觉得自己还年轻,应该不能这么在家待着,偶尔有点焦虑。可我觉得自己现在生活很舒服,这就是我一直在追求的生活状态,应该好好享受这种快乐自在的生活。
我大学毕业二十多年的时间里,经历过多次下岗、失业、在职学习、辞职、求职、再下岗、再上岗等等人生历程,工作单位换得多了,经历也多了,对于工作的事情也看得有点淡了。

毕竟工作只是一个挣钱生存的一种手段,虽然我挣钱不多,但如果不得大病,现在我的基本生存已经没有问题了。现在是互联网时代,工作形式多种多样,我还可以有机会这种形式来挣一些钱。

我这么想着,也就安然自得地享受现在的生活:早上轻松地散步,然后去买菜,回来读书,该吃饭时做饭吃饭,想睡觉时就睡觉,有感受时,就在电脑上写点文字,抒发自己的一点感悟。读李子勋老师的《自在成长》这本书,我也是想寻求一点生命成长的意义,缓解自己的焦虑情绪。

我大概20年前在《父母必读》杂志上读过李子勋老师的文章,是有关家庭教育方面的文章,从那个时候我知道了“李子勋”的名字,也知道他是心理治疗师,我对心理治疗有了浓厚的兴趣。


那个时候我刚刚结婚三年,有了一个两岁的孩子,对孩子的教育有很多不懂的问题,对婚姻也有很多困惑,与公婆在一起生活,有很多三代人相处的难题,我夹在很多复杂的关系中,不知道怎么处理,感到很痛苦,经常独自哭泣。我在工作上也遇到了很多挫折和问题,在工厂做着简单重复的劳动,学无所用,每天加班,累得要死,收入还很低。加上我唯一的哥哥突然去世,让我觉得活着也是无趣,甚至一死了之的念头。
当我看了李子勋老师的文章后,似乎找到了救命稻草,原来很多人在婚姻开始的这个阶段都会面临这些问题,只要熬过这个时期,很多问题就会自然解决。我读了这些文章之后,才知道心理治疗的概念,我也开始改变自己的观念,积极地看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于是,我每个月都盼着《父母必读》早点来到我手里,看看李子勋老师的文章,就能解决我心中太多的困惑,至少我能从另外一种角度看待婚姻、家庭和孩子,开始积极解读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不再钻进牛角尖里,让自己陷入忧郁的情绪当中。

后来,我等孩子四岁之后,就送儿子到幼儿园,自己离开家,到北京去工作,做自己喜欢的编辑工作,并开始在北京师范大学学习发展心理学的在职研究生课程,跟随杨凤池老师学习了心理咨询课程,跟随方晓义老师学习家庭治疗课程,同时继续订阅《父母必读》杂志,读过不少李子勋老师的文章,对心理学和心理治疗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也在学习中让自己变得强大,能够应对工作和生活中出现的很多问题。

在随后的二十多年里,我把自己学到的心理学知识应用在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虽然我依然经历了很多痛苦的时刻,可是正如李子勋老师所言:“所有经历,都是完成自己。”我不断学习,不断成长,面对困难时,变得越来越淡定和从容。

去年我知道李子勋老师去世的消息,也是很惊讶,我感觉他年纪不大,总是那么儒雅的笑容,没想到他竟是英年早逝。我想再读读他的文章,在网上看到《自在成长》这本书,就买了来读。

我开始看《自在成长》时,第一天看第一部分《我们生来孤独》,一开始看,感觉有些句子很入我心,我一边读一边在书上画满了红色的波浪线,颇有一种读到名言警句的感觉。可是,我又觉得人的观念和感觉很奇怪,现实并没有改变,但是人看待现实的观念改变之后,很多问题就不再是问题,人也就不再纠结和痛苦了。

其实看书的这几天因为天气有点阴郁,加上外面草木枯黄,我有点悲秋的情绪,但是读了李子勋老师的这本书,我知道人生总有高潮和低谷,情绪也总有起伏,这些都是自然存在的现象。在平静的生活中,我也需要有些改变,来体验不同的生活状态,我或许要改变一下简单重复的生活,外出看看风景,或者和同学聚会,一起聊天,也许会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快乐。

李子勋老师在书中说:“一个人如果想真正获得快乐,就需要感激身边的一切,不仅感激那些帮助你的人,还感激那些曾经为难过你的人,让你痛苦的人,这样你的快乐就谁也拿不走了!”(P16)我觉得人必须经历过痛苦而才能要达到这种快乐的境界。

我越看越觉得李子勋老师的文字像哲学家的思考,有些话看似像心灵鸡汤一样无用,却又引人思考。比如这句话:“在哲学意义上想,人类正是逃避不愉快,逃避孤独,逃避痛苦,逃避无意义感,才努力去工作、创造、恋爱、社交,并创造出如今美好的世界。”(P19)


以前我忙着读书、工作,然后忙着恋爱结婚、生孩子、养孩子,压根没有时间停下来去思考什么人生的问题,感觉每天都在为生存而忙碌,其他都没时间多想。我甚至觉得思考人生的问题都是矫情,人首先是要努力工作挣钱才能好好活着,否则人生就没有意义。

可是现在人到中年,当我看到很多同龄人突然去世,我才来思考活着的意义。忙碌的时候,觉得自己很累,很想闲下来,可是闲下来的时候,才觉得忙碌才是有意义的生活,忙碌才是活着的意义!

我想起父母亲在家的时候,他们年逾古稀,本来应该是享清福的年龄了,却总是各种忙碌,早上起来打扫房子,在菜地里忙碌,总是给自己找事情做,总是不想闲下来。我们觉得他们的忙碌毫无价值,但是他们依然忙碌。在他们看来,忙碌的生活才更容易过,要是一天啥也不做,只是每天搞三餐饭吃,或者只是等着吃饭,那日子才更难过呢。

人不但在忙碌中寻找生命的意义,也在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中确定自我的价值。李子勋老师在第二部分《自我探索与做自己》中很好地论述了人在婚姻、职场等各种关系中如何构建自我的问题。比如“人总是活在关系中,你的‘在’与对方的‘在’共同构成了一种关系现实。”(P23)

如果二十多年前我读到这些文字的时候,我还觉得只是心灵鸡汤而已,并没有什么深切的感受,但是现在我经历了很多之后,对这句话有了深刻的理解。

比如读《女人什么年龄开始做自己》时,我就非常同意李子勋老师说的观点:“一个女人不再在意别人的喜欢与否,不为社会的期待、物欲、荣誉所压迫的时候,就可以真正做自己了。”(P28)我们年轻的时候,都会被一些外在的东西所吸引,所迷惑,自己的欲望也很多,别人对我们的期待也很多,这也是很必要的,因为这些期待、物欲和荣誉吸引年轻的我们去努力奋斗,去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当我们到了一定年纪之后,大概会停下来思考生命的意义,考虑怎么做自己的问题。

李子勋老师还说:“真正的自我蜕变不是形而上的而是把成为社会、他人喜欢的人转变成为自己喜欢的自己。”(P30)要做到这点真的很不容易,我承认我并没有做到。我常常只是希望维持着一种稳定而平庸的生活,常常要顾及到家人的情绪和需求,并很少考虑到自己的需求。也许我更需要照顾好自己,让自己喜欢自己,才能让自己活得更开心。
 
我在读李子勋老师《自在成长》这本书的时候,觉得李老师真是活得通透了,很多话甚合我心,都引起我的同感,但是我自己也写不出这样的句子来。我在写这篇读后感的时候,重读这本书,依然觉得很多话让我认同。

李子勋老师说:“时时遇见未知的你,才是女性保持一生美丽的唯一法门。”我深以为然。我要时时学习,保持自我觉知,才能不断遇见成长的自我,这种成长让我觉得快乐和充实。李子勋老师《自在成长》这本书,我要经常读,才能读出其中的深意来。

作者简介
徐小英,资深编辑,湖南省儿童文学学会会员,长沙市作家协会会员。1994年毕业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青少年工作系思想教育专业,2003年获得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研究生学历。曾担任团中央《辅导员》杂志社下半月刊编委,主持《家长学堂》《家校互动》《童年传真》《为师反思》等栏目。2005年—2014年在湖南宏梦传媒有限公司做图书编辑,任副总编和执行主编,参与编写了《虹猫蓝兔七侠传》《奇奇颗颗历险记》《虹猫蓝兔十万个为什么》《开心智趣园》等二百多种动漫图书。2015年—2018年在湖南笨狼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担任新媒体总编,目前为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