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正常人》观后感2500字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1-01-30 09:57:41归属于观后感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正常人》观后感

前阵子在哔哩哔哩看到有这部叫做《正常人》的剧,青春爱情片,有点兴趣,就把它看完了,显然是被阉割了,从评论里看,应该是阉割了一些“煽情”的镜头,大部分都不太影响观影,但是最后有一幕不是太明白,于是找来了原著的译本看了看。

这大概是一个讲男女主角从不正常,互相纠缠,互相救赎,最后变为“正常人”的故事。因为文化背景的不同和个人阅历的限制,书里面有些地方我不是太能理解,不过,不影响它让我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女主角玛丽安是个不幸的富家小姐,生活优渥,但从小就活在家暴之中,看着母亲被父亲家暴,自己被父亲和哥哥家暴,而她的母亲和她之间并没有互相温暖,而是彼此漠视。这样的成长环境,让玛丽安长成了一个对外竖起尖刺,内里敏感脆弱,甚至自我厌弃的人。

男主角康奈尔与玛丽安刚好相反,虽然他是由单亲妈妈洛兰独自抚养长大,但洛兰给了他十分的爱和温暖,但由于家境不好,尽管康奈尔高大帅气,成绩优异,但在玛丽安面前十分自卑。

在学校里,所有人都厌恶玛丽安。她不化妆,穿着难看,独来独往,成绩好到怼得老师哑口无言。同学更是和她说不上话。我猜,她的同学也许尝试过接近她,但她防御力极强,防备心也重,不给任何人机会,于是,青春期的孩子们自尊心受挫,自然而然也就越来越讨厌这样一个存在。

康奈尔是一个例外,他不会和学校里的同学一起对她评头论足,更不会去传播任何谣言(单从书里面,将人群分的话,康奈尔确实是极其难得的善良)。另外,他的妈妈洛兰在玛丽安家里做清洁工,使得他有机会在私底下和玛丽安聊上几句。

玛丽安在私底下是个言辞恣意,甚至可以说是口无遮拦的人,和内向讷言的康奈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两个人在同龄人中是如此与众不同,彼此吸引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可二人的性格缺陷,却导致了从一开始,他们之间的关系就是畸形和不平等的。

玛丽安向康奈尔告白,康奈尔犹疑着接受了,他们成了亲密的床伴,但康奈尔要求玛丽安不要跟任何人提起他们的关系。

玛丽安表示无所谓,她没有朋友,没有对象去提起。康奈尔对此表示松了一口气,毕竟玛丽安太不受欢迎,如果大家知道他和她在一起,他肯定不好收场,可他确实受她吸引,这是没办法中的办法。也许他就是这么自我开解的吧。

从这时候开始,康奈尔就在无意中开始了对玛丽安的掌控。

可毕业舞会却让康奈尔假想的这一切都崩塌了,且付出了失去玛丽安的代价。

毕业舞会他告诉玛丽安他将邀请另外一个女孩作为舞伴,并表示玛丽安应该能够理解他。但从小就生活不幸的玛丽安,受到这样的打击之后,也许是神魂俱裂的。康奈尔并不了解她的家庭,也不了解她的处境,他只是就他们之间的关系,提出了自以为无伤大雅的要求。

玛丽安和他决裂了,不再来学校,拒接他的电话,不回复他的短信,一直到毕业考试才再次出现,但并没有和他有任何交流,就再次消失了。

洛兰为此和康奈尔大吵一架,她不能理解康奈尔为何能如此伤害玛丽安。康奈尔极力为自己辩解,他说玛丽安反应过度,他说玛丽安不该就这样不理他,最后他说到,玛丽安跟他不是一个阶层的人。

康奈尔的朋友在舞会上告诉他,大家早就知道了他和玛丽安之间的事情,但根本没有人在乎。卡里克里镇太小了,小到藏不住任何秘密。但康奈尔到这时才意识到这一点。

少女的爱,不顾一切,似飞蛾扑火,将自己伤得体无完肤,只能狼狈逃走。

少年的爱,掺杂了太多杂质,直到失去,才追悔莫及。

但即便这样,他们也还是没有领会到底要怎样去爱,属于他们之间的矛盾和问题并没有解决,只是暂时被搁置了起来。

在圣三一大学,两个人再次相遇。中学时,康奈尔对未来感到迷茫,玛丽安看出他非常喜欢阅读,建议他到圣三一大学念英文系。

在这里,他们的处境出现了颠覆。玛丽安成了万人迷,交了新的男朋友,有了许多的朋友和追求者。即使在光鲜亮丽的大学生中,也是最吸引人的那一个,举手投足间都充满了魅力。

康奈尔却显得格格不入,穿着不合适的运动衫,背着双肩包,脚上永远是一双阿迪达斯。玛丽安的男朋友住在两层的公寓楼里,而他和别人合租,房间是隔出来的。他必须打好几份工,才能负担得起房租和生活费。

玛丽安改变了许多,康奈尔还是那个康奈尔。但两个人就像是两块磁铁,即使在人群中,也极易分辨,他们互相吸引着对方,一点一点不可抗地向对方靠近(不知是不是主角光环给我的错觉,如果这也能叫光环的话)。

这一次比上一次看起来要和谐多了,价值观相仿的两个人,还都是学霸,从诗词歌赋聊到人生哲学,没有丝毫阻碍。康奈尔几乎住到了玛丽安的公寓里,很少回他的出租屋。玛丽安的朋友给他介绍了一份工作,玛丽安负担了交往期间的大部分花费,康奈尔知道玛丽安从不在乎金钱,但他不是。

玛丽安对他付出越多,他越自卑。在公开场合,他从不对玛丽安有任何亲密的动作。同时,也有一种他自己都不清楚的情绪在酝酿当中。直到玛丽安的朋友佩吉提出,她想和这对情侣一起做一些亲密的事。康奈尔非常抗拒,玛丽安开口拒绝了,但佩吉离开后,玛丽安却告诉康奈尔,如果他愿意,她会答应下来。

那一刻,他意识到那种情绪是什么,这样的玛丽安,可以任他搓扁揉圆的玛丽安,任他掌控的玛丽安,让他产生了对她施暴的想法。他感到恐惧,但到底抵抗住了。

而后,长达三个月的暑假将至,他却在这个时候,失去了一份工作,以致于无法负担房租,他可以向玛丽安说明,原本两个人就住在一起。但也许是自尊心再次作祟,话到了嘴边变成了“我猜你可能想和别人约会”。

玛丽安将这解读为“我们分手吧”,她再次被康奈尔甩了,这也让她心里那种“我不值得被爱”的想法逐渐清晰。

相爱的两个人被自己的情绪和想法裹挟着,以致于对方的言行和态度到达眼睛里,再传达到大脑中时,已经是面目全非。

这个时候的他们还不够了解对方,只凭借着本能去靠近,看似亲密无间,实际有些隔阂一直都在。

两个人回归到了朋友的关系,很难想象,经历了那么多难堪,居然还可以成为朋友。或者说,两个人其实是对方心里非常特殊的存在,也许不能以恋人的方式在一起,但分开之后,仍旧会互相关心,情绪也会被对方牵引。他们也默认了这样的相处方式。

在这段期间,他们各自尝试开始新的生活,各自有了新的伴侣。相对来说,康奈尔比玛丽安要幸运许多,毕竟他只是在某个特定的圈层才会自卑,他和新女朋友海伦相处得非常愉快。而玛丽安,她没有躲开精神对她的驱使,并不是每一个男人都会放过凌虐一个女人的机会,玛丽安的新男朋友就没有。

玛丽安非常平静地对康奈尔说着如斯恐怖的事情,甚至表明那是她主动要求的,康奈尔坐立不安,劝说玛丽安换个男朋友。

而玛丽安得知康奈尔有了“女朋友”之后,情绪直接崩溃,这个身份是她一直想要却一直得不到的,尽管她和康奈尔那么地契合。她又一次选择了离开,去了瑞典当交换生。

两个人之间的联系一直没有断,或是邮件,或是视频通话。

在瑞典的玛丽安灵肉分离,在都柏林的康奈尔同样灵肉分离。一个是因为越来越严重的自我厌弃,和新交往的对象玩起了精神凌虐的“游戏”,除了越来越空虚,什么都没有得到。一个是因为高中好友自杀离世,把自己活活逼成了抑郁症。

两个人既悲惨也幸运,悲惨不必说,幸运在于还拥有对方无尽的精神支持。

在葬礼上,海伦作为康奈尔的女朋友一同出席,她敏锐地发现了康奈尔和玛丽安之间的磁场,两个人经历几次争执之后,分手收场。

故事已经接近尾声,因为总是没有好结果,康奈尔有些退缩,但他知道自己不想让玛丽安走,他爱她。

暧昧的小房间,气氛恰到好处,但最后玛丽安夺门而出,康奈尔阻止不及,坐在床边捂着脸,痛哭失声。

因为玛丽安说:你能打我吗?

气氛就此僵住,玛丽安是个受虐狂,而康奈尔是个不打女人的好人,他们达不成一致意见,进行不下去了。就像康奈尔自己所想,这么说好像没什么问题。

冲回家的玛丽安被哥哥艾伦用门板怼断了鼻子,满脸都是血。这离她离开康奈尔家不过五分钟。她拨通了他的电话,寻求帮助。

康奈尔不仅出现带走了玛丽安,还教训了艾伦,对玛丽安说:再也没有人能够伤害你了。

玛丽安这才明白,她并没有让康奈尔感到恶心,他爱她,不想伤害她。

玛丽安在康奈尔家里过了温馨的圣诞节,和康奈尔一起去了镇上唯一一间,但她以前从来没有去过的酒吧过新年。很多中学的同学都去了,以前所有人都讨厌的玛丽安,在这里也没有受到排挤了,少年们都长大了。

挤在人堆里,康奈尔吻了玛丽安。当然有人在注视着他们,但也没有人说什么。

康奈尔收到了纽约一所大学的项目录取通知书,新的人生道路在他面前展开。这都是玛丽安带给他的。玛丽安为此感到非常欣慰,她为另外一个人带去了改变人生的契机,好的契机,而这个人恰好是她的爱人。

她现在是个会胡乱吃醋的女朋友了。尽管男朋友即将离开她,但这份孤独比起男朋友馈赠给她的美德(我猜是自我保护,自我欣赏),实在是太微不足道了。

他们从对方身上得到了许多好的东西,这让他们成为了更好的人。青春期确实是个容易发生人生重大转折的时期,他们如此幸运,遇到了彼此。

从玛丽安身上,我看到一种坚韧,尽管她在康奈尔面前总是毫无保留。但即使她身处黑暗,也从来没有放弃过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做对的事。她伤害了自己,却从来没有去伤害他人。

康奈尔也许不会回来了,爱情也许会有遗憾,但他们以后都会活得很好。因为在内心深处,他们都构建了更好的更强大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