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人间有味》读后感2000字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0-04-29 08:18:36归属于名著读后感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人间有味》读后感

最美的人间四月天,品味汪老的《人间有味》滋味幡然而至,或浓烈如酒让人沉醉或淡然清纯让人回味。与其说是美食的味道,不如说是人生的味道,故乡的味道。浅浅流淌的是浓浓的乡情,是忘不掉的故乡味,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绵延不绝、历久而弥新的文化之根。故乡人,故乡事,故乡情。人间有味,处处真情。
“一个人的口味要宽一点,杂一点,‘南甜北咸东辣西酸’,都去尝一尝。”这口味又何尝不是人生的滋味呢!
味道中的童年。在《故乡的元宵》《故乡的食物》《寻常茶话》《吾家小史》里我们看见了汪老美好快乐的童年,看到了汪老故乡的风物人情,特产小吃,在增长见识的同时沉淀在心底的是浓浓的亲情和依依不舍的乡恋,这也是让我看了一遍还想再看一遍的原因,读着汪老的文章,我的脑海里也满是家乡的人,家乡的事,也满是父母兄妹与自己的点点滴滴,读书也便因之充满了乐趣,充满了温情。
“炒米和焦屑”在我们北方是不常见的,但读着读着也不禁把我带回了自己的童年“爆米花”。每年的冬天特别是临近春节,都有“炸爆米花”的师傅到村里来,那时炸爆米花的器具不像现在,那时的炸锅是比较笨重的,整个形状像一枚装有摇手的炮弹,旋开盖子倒入玉米粒或大米粒,然后拧紧,然后架在炭火上,转动摇手使锅内的籽粒均匀受热,待到籽粒熟透,炸爆米花的师傅将其下,对着一个钢丝网织就的铁笼,将锅盖拧开,“砰”一声巨响爆米花便从锅里飞进笼内。
所以,每次炸爆米花的师傅都会选择村里一处宽敞且人流较多的主干道旁,支起炸锅、炭火和铁笼子(防止炸出的爆米花崩地满地都是)便开始了一天的活计。这时最兴奋的要数村里的小孩子了,尽管有铁笼罩着,但总还是有爆米花在巨大的威力下从铁笼里飞窜出来,他们便都是等在旁边准备着抢飞奔出来的爆米花的,尽管自家都会炸一些,但“抢”到蹦出来的爆米花俨然是另一种乐趣,也成为了那个时期孩子们的一种游戏。也有抢不到的,但也总能分享到爆米花,那时的爆米花真香。其实,爆米花完全可以不飞出来的,可爆米花师傅偏偏故意让他们飞出来 ……呵呵,我笑了,没有飞出来的爆米花便哪有了这般乐趣。当然,对炸爆米花的师傅而言这也是一种不错的营销手段。
再就是让我想起了炒面。那时初中时在镇上的,路途比较远,所以都是住校的。90年代,虽已改革开放,但农村也尚未完全富裕起来。冬天的早晨是很冷的,所以喝一碗热腾腾的稀饭是不错的选择。那时,同学们都会带一小袋炒面。各家的炒面制作方法也不相同,有放糖的,有放姜丝葱丝和盐的,所以风味也便不同。我们常常交换着吃,取两大勺炒面放进搪瓷缸里,倒上开水搅匀,至今我都能嗅见那浓浓的香味。已经好久没有吃过炒面了,下次回家一定央求妈妈再做一回。其实,那时最美味的要数咸菜了,咸菜耐储存且下饭。那时谁家有学生,家里都要腌一大缸咸菜的。妈妈腌的咸菜在我们那一带是出了名的好吃,新咸菜腌好,邻居婶子大娘都要到我家捞上一块。每年冬天,腌菜疙瘩(学名根用芥菜)成熟的季节,妈妈都会将菜根用刀削掉茎叶根须,然后放进腌缸中放一层菜根铺一层盐直至半缸,然后倒入老咸菜水,据说这样才不容易长毛。新腌的咸菜断是不能进入雨水的,一旦进了雨水满缸的咸菜便会烂掉。咸菜可以有多种搭配,可以炒花生碎咸菜,可以炒鸡蛋咸菜但不宜久放,可以炒豆腐咸菜(豆腐切条炒得金黄,在拌以咸菜炒动),最好的莫过于肉丝咸菜(肉切丝用油炒熟,然后拌以切丝的咸菜翻炒,肉味鲜香,鲜菜丝清脆爽口),当然这些咸菜都已尽满油的部分最是鲜香。中学时,每周一瓶咸菜,我们都喜欢掏底吃的,尽满油的咸菜最是美味。那时我们五六个人围在一起吃饭,互相分享着不同的味道,现在想来口中还泛有那时的馨香与美好。
纵是天涯海角也忘不了的味道,故乡的味道。“我很想喝一碗咸菜慈姑汤。我想念家乡的雪。”汪老的思念情真真,意切切。
《吾家小史》中每个篇章都韵满深情,故乡情、亲情、友情绵延不绝。“湖通常是平静地,透明的。”这样一片大水,浩浩淼淼(湖上常常没有一只船),让人觉得有些荒凉,有些寂寞,有些神秘。黄昏了。湖上的蓝天渐渐变成浅黄、橘黄,又渐渐变成紫色,很深很深的紫色。这种紫色使人深深感动。我永远忘不了这样的紫色长天。”估计这一方水是常常萦绕在汪老心头的,忘不了的又何止那紫色长天。“二丫头…….回来吃完饭来……”一声召唤穿越时空,把我唤回了自己的童年。多么熟悉的吆喝声,一辈辈,一代代成为多少人永恒的回忆。
“我的童年是很美的”养金铃子、刻西瓜灯、放蜈蚣风筝……满满的都是作者对父亲的怀念。这些趣事又该勾起多少人美好的回忆呀,我便是其中之一了。在我的印象中我的父亲是个多面手,泥瓦匠、木匠活、自行车修理、钯盆钯罐、扎扫把……阴雨天里父亲总是忙着修修补补。最喜欢父亲做木匠活了,锯子锯下的木头碎屑、小木头块,还有刨子刨下的薄薄的卷成花一样的刨花,都是我们上好的玩具。
有时,父亲会用剩下的木板木条给我们做成木质的手枪和小汽车。甚至我也能体验一把劳动的乐趣,和父亲一起拉锯锯木头,那是最让我兴奋的时刻了,但往往并不长久,毕竟锯木头也是项技术活。“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牵着我的思念和梦幻,走回到童年。记得那年三月三,一夜难合眼,望着墙角糊好的风筝,不觉亮了天。叫醒村里的小伙伴,一同到村边,怀抱画着小鸟的风筝,人人笑开颜。抓把泥土试试风,放开长长的线,风筝带着天真的笑声,白云去作伴。如今每逢春风暖,常念三月三,还有画着小鸟的风筝,和那小伙伴。风筝懂得我的心,朝我把头点,牵着我的思念和梦幻,永把我陪伴。”这是儿时天天哼唱的一首歌,当时还喜欢哼哼的也是谷建芬老师的《妈妈的吻》。三月风大,是放风筝的好时节,父亲会用报纸和高梁杆给我们做五角星的风筝,虽没有精致的造型和亮丽的色彩,却也把我们的笑声留在那一望无际的麦苗上,田垄中。仲夏时节,在田间劳作常能见到蝈蝈,父亲便会捉来用高粱杆编起的蝈蝈笼盛了给我们玩。夜晚乘凉我也总喜欢提着蝈蝈笼,倚在父亲的腿上听牛郎织女、嫦娥奔月的故事,在蝈蝈的鸣叫声中不知度过了多少个有故事的夏夜。童年的事,童年的人总让人难以忘怀,即便做着梦,也会偷偷笑醒。比起自己来,却总觉得女儿的童年似乎少了很多天然的童趣,也许是时代使然。
难忘茶馆。汪老的文章有好几处写到茶,写到茶馆,特别是西南联大周边的茶馆,那一定也是记忆中最深的痕迹。自是最苦的时节在汪老的笔下也显得那样恬淡。《面茶》、《炸弹和冰糖莲子》都写到了联大的生活,别说吃饭,有时就连生命甚至都没有保障,然而就是在这种条件下联大人也没有向命运低头,幽默诙谐中自是最坚强的人生。“泡茶馆”这是联大学生特有的语言。联大图书馆座位不多,宿舍里没有桌凳,茶馆便成了看书的最佳去处。在那个污浊而混乱的年代,联大的学生胸怀家国,在茶馆里学习读书,做论文写报告,养一身正气,能自许清高,鄙视庸俗,并保持绿意葱茏的幽默感,面对恶浊穷困,不颓丧,不灰心。“如果我现在还算一个写小说的人,那么我这个小说家是在昆明的茶馆里泡出来的。”
不论是家常酒菜,还是面茶、油茶,无一不带着人的情感,人的生活,吃已不仅仅是吃,还常常融入了情感,成为一种文化的积淀。有时我们找寻的不只是菜,而是菜里曾经的味道。“口味单调一点、耳音差一点,也还不要紧,最要紧的是对生活的兴趣要广一点。”
生活处处有情趣,做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吧,当你张开臂膀,生活也必将拥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