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菊与刀》读后感1200字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1-02-01 08:10:22归属于读后感1000字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菊与刀》读后感

8、关于日本二战

这里分享一下《菊与刀》里日本对战争原因的一种新看法:日本人认为,只要每个国家拥有绝对的主权,世界就会是无政府状态,日本必须为建立等级制度而战,当然,这种制度要是在日本的领导下才行。这个看法背后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很长很长一段时期里,日本人对等级制度的信仰和信心」。就像前面提到的日本人喜欢「各就其位」,活在一个大家都会遵守的确定规则下会让他们有「安全感」。

9、关于「落后就要挨打」

「落后就要挨打」是永恒的规律,1855年以前,日本也和中国一样处于「闭关锁国」状态,直到 美国东印度舰队司令佩里将其舰队开入东京湾,并于1856年强迫日本幕府签订了《日美和亲条约》,也就是《神奈川条约》才真正结束其「闭关锁国」时代。接下来30年左右的「明治维新改革」使得其国力大大增加,至少日本军国主义在向外侵略时,日本在国内实现了统一和和平,平定了盗匪,建立了公路、电力和钢铁产业。据官方数据,正在成长的一代有99.5%都在公立学校接受教育。

「落后就要挨打」同样是中国晚清时期收获的「血的教训」,被西方列强轰开国门的晚清政府也曾有过三次「自救运动」,奈何国体+政策+文化导致的「土崩」,必然导致「瓦解」,如果问题出现在根部,则基本是「可杀不可救」的。

从宏观上看,「落后就要挨打」是铁一般的定律,每一个国家的历史中或许都有那么一段类似的「血的教训」,一句话总结:「两国力量相当,外交就是力量,两国力量悬殊,力量就是外交」。

从微观上就个体而言,透过浅薄的「心灵鸡汤」和矛盾的「厚黑学」,回归到真理阶层,用《周易》的一句话总结应该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终于明白:一个人无论经历过多少酸甜苦辣,从真理阶层看只有一个永恒的主题那就是「成长」,而成长又有两种「向往型主动成长」和「挨打型被迫成长」。

10、关于「厌倦」

二战战败以来,日本整个民族似乎有了一个通病「厌倦」,这一点在日本的小说中特点很鲜明,到处充斥着一种「丧」,这些小说中的主人公都具有厌倦情绪。他们厌倦日常生活、厌倦家庭、厌倦城市、厌倦乡村。他们害怕遭人拒绝并把这种恐惧感深藏于内心深处,从而迷失了自己。

日本古代故事中的人物惯于向敌人进行攻击,而如今人们则把这种攻击转向自己的内心。自杀是现代日本人攻击自己时采取的最极端的方式,他们认为选择比较得体的方式自杀可以洗刷自己的污名,使自己的名声清白,所以日本自杀率一直很高。

中国和日本都是东方人,我们的文化之间是有很多相似之处的,日本人这种特有的「厌倦」似乎也慢慢在中国以不同形式表现出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产生一种「既不想活,又不想死」的状态,尤其新一代「打工人」经常遭遇「成年人的崩溃」。

一句话总结: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11、关于输赢

这世上根本就没有什么「Happy Ending」,许多时候应该多问问自己“然后呢?”、“然后呢?”,童话里都是骗人的,王子和公主并不会一直幸福下去,除非时间永远定格在幸福结局的下一秒。

战争是激烈和残酷的,多数情况下是「两败俱伤」,即便是打赢了,只要无法做到「降维打击」,现实的情形基本都是「不断反扑」,这点从中国史上历朝历代「打匈奴」能够看得出。

而且有一个很严重被忽略的问题,就是「怎么善后」!!!仗打完了然后呢?然后呢?然后呢?

二战中,日本战败投降是这场战争的结局,那然后呢?要怎么对待战败国及其俘虏?要怎么防止战事再起?怎么调整日本当前的政府和局面?要不要保留日本的天皇体制?怎么做到「自己活,也让别人活」的国际法则?……

日本二战投降后全国上下迅速接受了这个结局,突然从「军国主义」转向「热爱和平」,「认怂」的相当快,「认错态度」相当好,于是美国人决定给予日本自治的权利,也就是让「日本人打扫自己的房间」,于是战后这个国家迅速调整发展方向和发展计划,迅速成为「发达国家」,综合国力一直处于世界前列。

另外满清入关以后,看似彪悍无比,但现实的情况是满人开始说汉人的语言、穿汉人的衣物、吃汉人的食物、学汉人的学问、用汉人的制度……甚至有人说「清朝的历史,是满人一点点被汉化的过程」。

所以输赢只是一时的结果,有时候输反而并不是一件很坏的事情。

12、Happy Ending

由第11点我学到两点作为结尾:

一是「打不过就跑」,「认怂不丢人」,人们不应该「欺软」,但「怕硬」未必是坏事;

二是「输赢」和「好坏」都是一时的,人们的眼光应该看得更远,要知道「结果一直在变」,要看到并理解「结果改变方向」极其背后「深层的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