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读后感1200字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1-08-11 08:29:07归属于读后感1000字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读后感

直到看到这本回忆录为止,我以为这样的生活只会存在于小说中。原来它是真实存在的,存在于爱达荷州,存在于巴克峰上,那是发生在一个叫塔拉的女孩身上的真实的一切。它拥有小说该有的所有冲突,所有的跌宕起伏,但它比小说多出的那份真实让人难以承受。结局自然也不会如小说那般完满。事实是,生于一个价值扭曲的暴力家庭,你无法带领全家人投向崭新的生活。最终,塔拉把她的过去抛在了巴克峰上,抛弃了父母兄弟姐妹的爱,也抛弃了所有偏执的宗教崇拜,转身投入了一个无亲无故但能被自己掌控的世界。

没有接受教育的小孩是分辨不了是非的,她只能接受旁人灌输给她的观念,她认为神的意志掌控一切,她认为医院是邪恶的。她拥有父亲灌输给她的很多观念,常人看来非常难以置信,但在她的脑海中,这些都是真理,是她忠于家庭的表现。但也有一些力量在告诉她,不要屈从于父亲。爷爷奶奶鼓励他们接受教育,三哥泰勒的顺利逃离,但更重要的,是作者自己感受到的在父亲的意志下那些不能承受的痛。她的腿被废料厂的长钉扯开一道深长的口子,她目睹四哥卢克小腿烧伤双眼翻白,她被有暴力倾向的二哥肖恩把头无数次按进家中的马桶,直到她承认自己是妓女。她的家庭在那几乎与世隔绝的巴克峰上上演了一场又一场"戏剧",“受伤,暴力和来回变换的忠诚”,而这一切,对她父亲而言,都是上帝的意志。但这些明显都是可以人为控制风险的事情。

在家中,一切都是上帝的意志,或者说是父亲的意志造成的,塔拉在这里永远只能感受到卑微、无力、矛盾,她不知道对自己的下一次伤害会从哪个方向,在哪个时刻到来。但是在学校,她被保护着,经济上她得到了政府的贫困补助(经济独立是逃离的必要条件),生活上有好心的舍友罗宾照料,思想上她把自己的不幸都讲给了善良的主教听。但更多的,教育给了她查证的、思辨的力量,她从课堂上和资料中明白了父亲有双向情感障碍,澄清了小时候被父亲曲解的诸多事件,她研究家庭责任问题,解决了一些自己心中长久以来的困惑和偏见,教育为她重塑了一套价值观,当她又一次归家的时候,她已经不再是当年卑微的女孩,她开始了温和而有力的抗争。

在我看来,教育对于作者有着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不同的意义。很多人接受教育,是为了考上好的大学,找到稳定高薪的工作,拥有更好的生活。作者接受教育,起初是为了逃出父亲的废料厂,不再受到自己所爱之人的伤害;后来她在撰写论文中学会了独立思考批判,将论文与自己的经历结合,去求证一些一直困扰自己的问题。正是教育带给她的这种思考能力,让她认识到自己家庭的问题,而这些学术训练让她对于自己的生活第一次有了掌控感,让她不愿回到那个自己毫无掌控能力的专制家庭,屈服于父亲的偏执和兄长的暴力之下。

唯一让我难以离开家人的原因是,我无法想象没有他们参与的未来。我觉得人人都这样,我们成长在各自的家庭里,被塑造成了既定的模样。我们总以为自己能够摆脱束缚,重新定制自己,但一旦我们重回到旧环境,又会陷入死循环之中。

——塔拉·韦斯特弗

我曾以为我们无法脱离原生家庭的桎梏,儿时的伤痛会伴随我们一生,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可能。至少,在这本书中,一个如此的家庭,七个孩子中有三个完成了逃离。只要我们愿意去承认自己看到的另一种被我们最爱的人否认的真实,我们就还有改变的机会。过程也许痛苦,我们的心里也许有一个角落终究难安,但我们可以拥有掌控自己生命的力量。“我学会为了我自己而接受自己的决定,为了自己,而不是为了他(父亲)。因为我需要如此,而不是他罪有应得。”我们要做的不应该是怨恨,而是体会自己的需求,认准自己的方向,继续完成自己的生活。

这不是一本成功学的书,所以作者简化了其中关于升学,关于自己怎样17岁自学考入杨百翰,随后进入剑桥、哈佛的故事。她对于教育的强调远不在于自己拿到了多么辉煌的学历,而在于教育唤醒了她自己的观点,她的思辨;教育让她敢于接受不同,让她认识到世界的有序中的混沌(或是混沌中的有序)。对于教育,我们最在乎的部分,恰恰是她最不在乎的。在教育中最宝贵的是过程,是这一过程施加给我们的影响,而不是结果。作者想让我们看到的并不是一个励志的故事,她没有强调为了升学你需要有多努力,她只是想让人们看到学习给人带来的变化,书本和课程对她的引导,以及她对于书本和课程的思考,这才是教育最重要的部分。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作者希望我们为自己做选择。我们读过不同的书、走过不同的路、思考过不同的命题,只有我们自己才知道,什么才是对我们最正确的选择。同时我们也要学会理解,为什么别人会做出不同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