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西游记》读后感1500字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1-10-31 07:42:20归属于读后感1000字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西游记》读后感

       可能,你会好奇,居然不是《西游记》观后感。是的,你没看错,我也没打错,确实是”读后感“。

       一提到西游,可能大多数人第一反应是想起,每到寒暑假电视里都会放映的82版电视剧《西游记》。不得不说,那部影视作品承载了太多人的童年,杨洁导演和各位演员的工作也是YYDS。但是我还是喜欢回归书本。正好8月份因为西安疫情管控政策,没回去实习,所以,今年暑假在小外甥对孙悟空的迷恋的影响下,我打算开始读这部”四大名著“之一,本意是消磨时间并且和他能有更多共同语言,便于代际沟通。

       初三时,语文老师推荐读四大名著其中一两本,英语老师推荐学习《新概念》。于是那个周末,爸爸骑车带我到县城里的新华书店,买下了一整套四大名著和新概念第二册。说实话,当时年少轻狂的心底有一种想法就是,这四大名著里有三部我都”看“过了,再读一遍不是浪费时间吗?(其中,三国最早,小学时在读过姐姐送我的缩编注音版后,还在爷爷家看过多遍二大爷送他的94版电视剧光盘;82版西游也是小学初中寒暑假看过多次;11版水浒是在11年暑假在山东卫视看的。只有红楼不太了解,下本书可能会详写。)这还引发一个辩论,就是,人生应该多尝试、读新书/提高数量,还是多次读某几本书?每个人在每个人生阶段可能都会有自己的答案。言归正传,这套书在家里一直放着,初中读了一部分三国,感觉很枯燥,没读完。直到高中才读完红楼。(可能这也是一种早期冲动消费?现在再读是在及时止损?)

       其实,中学时期,学校会发好多关于四书五经的传统文化书籍,老师不讲,精力也不足,就搁置了,成了一直想打开读却又读不下去的东西,心里也似乎亏欠着它们。

       最近一年,不知道在哪里听过这样一句话,叫”四大名著,分别对应着古人的四种追求——西游对应修身,红楼对应齐家,水浒对应治国,三国对应平天下“。仔细一想,虽然不能说绝对准确,但也不无几分道理。而这四种追求和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一样,可以看作层层递进的关系。现在再来看当时读三国半途而废,就会发现,除了生动的电视剧先入为主之外,平天下的谋略也不是我一个小屁孩儿所能招架住的。再扯多一点,有段时间非常迷恋政治类公众号的分析,想通过读他们的文章来训练思维,但现在看来也是徒劳,因为层次到不了齐家治国平天下,甚至修身都说不上好。当然,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线索是清晰的,但要达到相应的层次,死读这四本书也是不行的。

       就这样,在一个孩子创造的孙悟空环境的导火索点燃之后,我愈加想要继续完成四大名著的读书之旅。再加上8月份,在“早茶夜读”公众号看到杨早老师转发的“少年读邻”公众号关于共读西游原著活动招募的文章后,我非常想加入,但后面因节奏原因只能从看”直播“变为看”录播“。这里的直播是指能发表每天的心得,跟上团队计划;录播是指只能读他们的心得整理,自己安排进度。

       从8月中旬到10月中旬,每次大概1-2小时,共27次,我完成了原著和心得分享的阅读。想了想,还是要做一个有输出的智能系统啊hhh上面是我”读到原著“的经历,下面是我”读完原著“的感想。

       首先,读原著拿起书很难,但一旦读进去,就会身临其境,既简单也愉悦,大概就是5分钟效应吧。而且大家一起读,更有坚持下去的动力。因此,非常感谢杨早老师这个公益活动和一起伴读的小伙伴、大朋友们。团队作战走得远这件事儿在2019年春节假期就曾在21天读书群里感受过,但当时还是各读各书、各说各话,没有现在这种团队感。而且恐怕也只有经典名著才能集结起来足够多的人来陪伴、分享、交流吧。

       其次,读西游前几章,会感受到时间、空间的宏伟。从时间上来说,作者从鸿蒙初辟起笔,正是让你体会到最近接触到的大历史观;在空间上,四大部洲也能让你感受到人的渺小、个体的谦卑,个人的烦恼、喜怒哀乐在历史长河中、在浩瀚宇宙中又算得了什么?相比于他们经过的九九八十一难(有些是虚构),我们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又算什么?

       再次,成长、团队这些话题是老生常谈了。但读过原著,会发现虽然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但其实每个人的进步并不显著。可能这种平坦的进展就像他们走过的各地平凡的生活一样,是生活的真谛?还是告诉我们一种看待生活的平常心?除了团队随着成员的磨合而成长,我觉得四个人也只有孙悟空有世俗意义上的进步了。就像我最近问到舍友对我的评价一样:

       我:你们觉得我比大一更内向还是更外向?

       舍友:肯定更外向啊!

       我:那如果排除咱们关系上的深化呢?

       舍友:。。。。。。

       可能西游是在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是属于团队属于集体的吧。就像在别人的分享里所说,师徒五人恰似五行,构成一个整体。或者再放缩,其实佛、人、妖、仙构成了一个人。前者在有些章的标题中的”木母“等词中可以看出。而我们共读的集体,也是五行共存,才有各种观点、细节解读。

       最后,回到修身的主题。有的人说,西游是一部传颂佛法的宗教书,也有人说其实是传颂道法的宗教书。但抛却其中的妖佛仙、轮回等,半现实半虚幻的场景实则展现了芸芸众生的人性,有人性的优点,也有人性的缺点,一一剖开展示在你面前。在取经路上,这个团队斩妖降魔,也是“但行好事,莫问前程”的修行;经受各种诱惑,也是宋明理学推崇的“存天理,灭人欲”的所谓“自律”。

       就像歌曲唱的那样,修身的道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再次感谢家人给我提供的环境,感谢杨早、凤梨老师的领读、小伙伴们的共读,为其中的小剧场、文化考证、不同立场的辩论、联系社会实际的精彩解读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