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苦难辉煌》读后感1400字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2-10-27 08:35:59归属于读后感1000字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苦难辉煌》读后感

     金一南教授在《苦难辉煌》的前言中说:“不是要你到历史中去采摘耀眼的花朵,应该去获取熔岩一般运行奔腾的地火。” 他用‘地火'比喻隐含在历史事件中的、当下依然需要的精神力量。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发展成为拥有九千多万党员的第一大党,金一南教授归结于中国共产党的韧性,“他们为了胸中的主义和心中的理想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义无反顾、舍生忘死,不为官、不为钱、不怕苦、不怕死、只为主义,只为信仰,他们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展现出空前的生命力和战斗力。”

      “十月革命的一声炮火,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还记得初中学习历史时,一直想不通,为何共产国际要事无巨细地指导我们党内的路线、方针、政策?后来才知道,共产党早期党员只有几十个人,没有自己的经济来源,起初共产党员还能在报社兼职供稿,随着党内事务日益增多,亦是无暇顾及其他,经费用度一度捉襟见肘,共产党早期经费开支主要由共产国际拨付,没有自己的武装队伍。

      中山舰事件后,陈独秀曾产生准备独立的军事势力和蒋介石对抗的想法,要求共产国际匀出一批武器军火用于武装广州农民,深受斯大林信任的苏联顾问鲍罗廷认为中共应将所有力量都用于拥护蒋介石、巩固北伐计划,拒绝了陈独秀的请求。轻视共产党人的力量、不给与武装的援助和支持、将国民革命成功的希望全部寄托在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军队身上,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后,又企图一夜之间建立一支能够与国民党军队抗衡的队伍无异于痴人说梦。领袖毛泽东起初主张不流血的革命,中间经过了革命的洗礼实践,领袖毛泽东认识到革命不是请客吃饭,革命是要流血牺牲的,要用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继而提出了石破天惊的理论“枪杆子里出政权”。

       鲍罗廷被蒋介石的军事才能蒙蔽了双眼,亲手将极大的权利交给了蒋介石,经过第二次东征之后,蒋介石个人权利达到巅峰,他不是代表中小资产阶级的‘雅各宾派’,而是代表大资产阶级的‘波拿巴’式的人物,所以,当他有机会并且有能力实现军事独裁时,他毫不犹豫地利用政治、军事、警察全权,排除异己,清除了他夺取权利的一切障碍。潘多拉的盒子被打开后,失去了权利制衡的鲍罗廷已经约束不了蒋介石了。“爱财如命、挥金如土、杀人如麻”的蒋介石每每向共产党人挥起屠刀,屠刀所到之处,血流成河、尸横遍野。到1932年以前,我党被杀害人数达到100万人之众,周恩来也曾万分痛心地说:“敌人可以在几分钟之间毁灭了我们的革命领袖,我们却不能在几分钟之内锻炼出我们的领袖。”

       蒋介石穷极一生也想不明白,为什么中国共产党人打不垮、剿不灭、杀不完?蒋介石发动了反革命政变、发动了五次围剿,发动了内战,动用了“八大金刚”、动用了黄埔嫡系,甚至亲自上阵指挥,仍然消灭不了共产党人。我们共产党人擦干了身上的鲜血、掩埋了牺牲的战友、凭着坚定的理想和信念,凭着崇高的信仰和精神,依靠人民的强大力量,迎着子弹、迎着炮火、迎着刺刀,在白色恐怖下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并最终取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

       孙中山先生认为中国不存在建立共产主义制度的土壤,只有三民主义才能真正救中国,这是囿于其资产阶级属性的见地;苏联认为我国不可能走得通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这是不了解中国的国情而得出的结论。苏联的历史经验告诉他们,必须武装占据城市,进而夺取城市,但领袖毛泽东根据中国独特的国情和实践,走出了工农武装割据、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经过了八年的抗日战争,接着又是内战,我们的祖国早已是满目疮痍,革命的道路没有鲜花和掌声,不是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是无数革命先烈浴血奋战、舍生忘死才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和平是‘打’出来的,‘打’是为了‘不打’,没有革命先辈披肝沥胆经历的苦难,哪有属于我们今天的辉煌,成平日久,才越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时代,记住我们曾经经受的苦难,才能不断创造出新的辉煌。凤凰浴火、涅槃重生,经历了战火的淬炼,我们的党百炼成钢。我们要保持共产党人的韧性,树立“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 ,坚定“四个自信”,保持共产党人的纯洁,对党忠诚,不负先烈的苦难,不负党的嘱托、不负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不负明天的灿烂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