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宝葫芦的秘密》读后感1900字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2-12-29 10:19:33归属于读后感1000字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宝葫芦的秘密》读后感——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今天我们继续来认识神奇的宝葫芦。《宝葫芦的秘密》是一部家喻户晓,充满中国传统文化与神秘色彩的童话故事。主人公王葆是一个天真烂漫的小男孩,总希望可以不用付出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

你知道么?就这么一个不切实际的想法,它居然实现了。王葆意外钓到一个无所不能的宝葫芦,它能替王葆做任何事,但王葆的生活却并没有变得像他想象的一样美好,反而一团乱麻。

作者以第一人称的叙述手法,通过对主人公王葆心理活动细致入微的描述,生动地刻画出天真热情却又好逸恶劳的人物特点。并以拟人化的写作手法,赋予宝葫芦生命力与超能力,讲述着一个个可笑又可气的童话故事。并以此告诉小读者生活没有捷径,不劳而获无法获得幸福,只有自己努力、辛勤付出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

一、从“好逸恶劳”到“身体力行”

主人公王葆做事喜欢投机取巧,整日幻想不劳而获,定了的目标却不想付出努力,因此不论是生活还是学习都一事无成。

他做数学题,不会列式子了,就幻想有个宝葫芦能帮他写作业。他和同学比赛种向日葵,可惜家里的向日葵又瘦又长,上面顶着一个小脑袋,可怜巴巴的样儿,比谁的也比不上。他又幻想有个宝葫芦给他一颗最好的向日葵。

刚钓到宝葫芦时,王葆很开心,他不会钓鱼,宝葫芦就给它“变”来满满一桶鱼。他不会做手工,宝葫芦就给它“变”来精致的飞机模型。王葆一开始还沉浸在“不劳而获”的喜悦当中,好景不长,他就吃了“好逸恶劳”(成语:意思是贪图安逸,厌恶劳动)的亏。

王葆下棋,只要想到“吃”对方的棋,对方的老帅就会忽然不见,弄得大家手忙脚乱。王葆打牌,刚发了牌,就有人嚷了起来:“我少了牌!”“我也少了两张!两个王不见了!”这些王牌忽然就“变”到王葆手里,他只好把牌一扔,抽身走开。

王葆知道有的事情,只有亲自体验,才能感受到快乐。《淮南子·氾论训》说“圣人以身体之。”(圣人会亲身去感受,努力去实行),由此延伸出了成语“身体力行”。

早在西汉时期,学者就将“身体力行”的处事原则写入史书,教育人们若想成功,无比摒弃好逸恶劳的思想,一步一个脚印,身体力行的去做,才能离成功越来愈近。

古人认为无论求学还是做事,需要“体察”,需要亲自实践才能有所收获。南宋诗人陆游写过“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意思是要想认识事物的根本,就得用自己亲身的实践,去探索发现。

愚公移山的主角愚公为“移山”之梦,身体力行,不畏艰难,坚持不懈,最终感动天帝而将山挪走。如果愚公也是“好逸恶劳”,对大山视而不见,他的子孙也会终身被山所阻碍。愚公移山阐述了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而这一切不正是从身体力行开始的吗?

二、从“仰人鼻息”到“自食其力”

作为王葆“实践”的化身,宝葫芦把他口中所念、心中所想都变成了现实:喷喷香的零食、油汪汪的熏鱼、每个男生都想拥有的飞机模型,甚至还有名列前茅的学习成绩。

可是宝葫芦只会接收与执行,没有判断和思考,王葆只能仰人鼻息、被动接受,一个个“倒忙”让王葆一次次陷入窘境,渐渐失去了朋友与信任,也使王葆最终懂得:做任何事,与其依赖他人,不如依靠自己。

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一方面,孔子告诉弟子,遇到问题,君子会从自身找原因,而小人会推卸责任。另一方面,也在告诫弟子无论做事还是遇到困境,都要以“自己”为行动主体,自食其力,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伟人毛泽东讲过一个故事。他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的历史老师叫罗元鲲,罗老师讲到“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时,在黑板用力写下了“自食其力”四个大字。紧接着,他又对学生们说:“我在家给孩子们编了一首歌谣:要吃饭,得流汗,自己的事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父母,都不是好汉。”

歌谣深深的印在毛主席的心里,影响着他革命奋斗的一生。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根据地财政情况困难。毛主席就喊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口号。

八路军359旅响应党中央“自食其力”的号召,把荆棘遍野、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变成了“处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好江南”,被称为“南泥湾精神”。

“自食其力,躬耕自资”的精神承载着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指引着革命先辈不依附于西方列强,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自主与伟大复兴奋斗之路。

作为新时代的中国少年,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先辈们踔厉奋发的斗争精神,为了梦想脚踏实地努力奋进,在一次次历练中增长本领、获得成就,自己成为“宝葫芦”。

(知识拓展:成语“仰人鼻息”出自《后汉书·袁绍传》,指依靠别人的呼吸才能活着,常用于比喻依赖别人,看人脸色行事)

三、从“碌碌无为”到“有所作为”

王葆贪玩懒惰,做事经常半途而废。科学小组同学一起制作电磁起重机,他负责绕电磁线,组长苏鸣凤告诉他绕线不整齐、绕线太松了。王葆不高兴了,他辩解说:“又要绕得紧,又要绕得齐。假如让女孩儿来做这样的工作,那就再合适不过了。而我呢,恰巧不是个女孩儿。问题就在这里。”

王葆赌气说干不了,组长让他去做绞盘上的摇柄。王葆认为摇柄对整个工程至关重要,可是他还是粗心大意,被同学们嘲笑后,他气不过,把东西扔到地上跑了。

王葆不专心思考、马虎了事的行为态度,不仅影响了整个团队,也让他无法感受付出努力换来成功的喜悦。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在《进学解》中告诫人们“学业因为勤奋而专精,因为玩乐而荒废;德行由于独立思考而有所成就,由于随心盲从而败坏。”

人若想有所成就,就一定要静下心来,持之以恒、不断钻研。

韩愈出生于官宦世家,虽三岁丧父,但在哥哥韩会的影响下,自幼便发愤图强、勤学苦读,七岁开始读《四书》《五经》,十三岁就能作文,最终考取功名实现伟大报国情怀,成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哲学家、教育家。

韩愈的伟大成就正是源于对“业精于勤”的坚持与实践。

故事中,王葆问宝葫芦为什么为他做事情,宝葫芦不假思索地回答,“我既然活在世界上,我就得有我的生活:我就得活动,就得发展,就得起我的作用。要是我不活动,又不使力,又不用心,那我早晚会枯掉烂掉,我可不能闲着,像一块废料似的。我得找机会把我的能力发挥出来——这才活得有个意思。能力越练越强,我就越干越欢。”

宝葫芦虽然不动脑子地给王葆一通乱帮忙,但它也让王葆明白了生活没有捷径,碌碌无为、虚度光阴没意思透了,怀揣理想、有所作为才是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