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空巢》读后感1200字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3-01-21 07:49:45归属于读后感1000字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空巢》读后感

     《空巢》以作者亲身经历取材,描写了一位将“清清白白做人”作为一生最骄傲的事情的独居老人,在危机四伏的现实生活中,遭受诈骗电话后陷入了深刻的痛苦以及自尊心遭到强烈的摧毁。整本书就描写了一天发生的事情,用一天贯穿了老人的一生。一天里,老人凭借自己的眼力和嗅觉去判断食物是否到期,喝了过期的牛奶后,会后悔自己的“节约”;老人时不时忆起以往的事情,片段式在脑海里不停地播放着;老人在陷入巨大恐慌后对母亲的对话中透露着老人的缩影......每一个心理活动和行为举止描写得非常丰富详实,很有代入感,甚至我不知不觉地代入进了老人的儿女身上。当顾警官的声音响起我就觉得这时候就应该挂电话了,如果在我家里,我会不停地跟我家人强调,遇到陌生电话直接挂电话,接都不要接。尤其是问到银行存款时,我恨不得飞进书里,跟她说,他是骗子!骗子!骗子!为什么你还想着集结所有的活期存款?你不是一直坚持自己清白的一生吗?怎么可能会卷进犯罪去?但她是老人,是被疾病缠绕的老人。当我们老了之后会怎么样?还会那么清楚地分析吗?还会时刻保持警惕和清醒吗?那些无孔不入的危险,面对越来越高明的骗子伎俩和套路,老人家何来的足够精力去应对,只有醒悟了后才会自责懊悔甚至抑郁。那些遭受过电信诈骗的空巢老人,“那一天的羞辱摧毁了他们一生的虚荣”。
       但是,老人的性格是一生经历堆积而成的。她从结婚的那一天开始就选择了空巢生活,精神空巢,可能在她那个年代对思想的束缚,对清白的重视,很多事情都被放大。而后经历了文化大革命,和父母家人断绝了关系,女儿完全不能交流,思想极端,对自己母亲不好。儿子又没有在身边,又或者是老人自己选择了“空巢”。特殊年代的经历,让她退守“空巢”,形成了沉默、谨小慎微、卑微的性格。环境的恶化、商品的伪劣、人性的虚假与狡诈,这些都让她她在八十岁生日快到来时想着躲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去,逃避纷杂的现实世界。由于身体健康原因,她想要开放式的洗手间,不愿意长时间待在外面,并且觉得只有“空巢”才能够给予这种特殊的自由。
        长时间孤僻的性格和躲在独自躲在房子里,让她变得更加奇怪。一边将身边人推开,一边又轻信卖保健品的小雷,原因是觉得她比自己的儿女更贴心。其实,卖保健品的对她实在是一般,只有在推销产品的时候会热心肠保持耐心。一旦老人不买产品,就各种不耐烦,就把老人拉黑。对比起时常保持联系、一下子就能发现母亲状态不对劲的儿子来说,实在不能放在一起比较。一边选择了独居,不愿和儿媳妇儿子一起住,很固执地对自己相信的坚定不疑,一边又希望儿女安排时间回家。这可能是一部分老人的心态吧,不希望自己的子女看到那“不太好”的一面。作为一名老知识分子,又轻信诈骗电话的“顾警官”,很在意外人的看法,过于活在给自己的束缚和框架里面了,执拗地想要死守所谓的“清白”,让对方抓住把柄,把自己陷入深渊。本来儿子的电话可以成为扭转诈骗局的关键,老人却对陌生电话的依赖和信任多过平时关心自己的儿子,就和轻信卖保健品的小雷一样。
        这其实对于子女来说,是一件特别棘手的问题。不管多么孝顺,都无法时时刻刻在老人身边陪伴,何况是一位内心孤僻、更偏爱独居的老人,如果强行让她和自己住在一起,她是否同样会在日常的小矛盾中把自己折磨得疲惫不堪?“救救老人”的呐喊,可能还需要老人自身自救。放下对他人的看法与评价、保持一颗包容新事物的心、保持积极向上、保持与子女的信任......与时俱进了,就不会那么容易被人骗得团团转。
        她是一位拒绝与时俱进的老人,和不少老人一样。抗拒网络,抗拒新事物,禁锢的内心和积淤的便秘陪伴着她在孤岛上做艰难的挣扎,最后的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