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我与地坛》读后感1200字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3-01-29 09:41:39归属于读后感1000字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我与地坛》读后感

也许是年前边干活边听视频的缘故吧,我的读书欲望成功地被郦波、白岩松、罗翔诸人“煽”了起来,于是在兔年初三,进入读书模式,看看这一年我到底能读多少本书。

                                    ——题记

今年,我读的第一本书 ,是史铁生的散文集《我与地坛》,封面是米黄色略暗一些 ,凹凸不平,像粗纺布。上边是一副黑框眼镜 ,一如史铁生戴的那副眼镜 ,中间是勾勒的地坛的上部轮廓线,书名极小,整个封面朴实,也许在告诉我们作者像大地一样朴实,又像大地一样厚重。

这是我第二次读 ,说实话,依旧读的不怎么懂 。

作者21岁那年,患了腿疾,走着进去医院,住了一年多,最终被朋友抬出医院,从此,一生都在轮椅上度过。后来又得了尿毒症 ,两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在59岁那年,终于没有抗得过上帝的召唤。

史铁生的一生 ,真的是太苦了。曾经拥有过双腿的奔跑,最终却只能禁锢在轮椅上,即便在轮椅上,还要疾病缠身。所以在作家的文章里 ,随处可见对生死的思考。但他的思想,终究是飞出了轮椅 ,飞向了苍茫的天地间。曾经有一段时间,因一件事我总也走不出当时的困境,时时处于焦虑之中,对未来充满了恐惧、臆想 。机缘巧合,读了史铁生《 我与地坛 》中的一句话:

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 ,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 ;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 ,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 ,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
读了这句话 ,突然觉得安心了,不再执着于已经发生的往事 ,不再执着于自己创造的可怕 。  读懂了史铁生,我们也就读懂了生命的意义,也就明白了怎么去面对生命。

他的生活是苦的,但在字里行间,我们看到的是生命的不屈 ,就如同地坛——那个看起来荒废的园子 ,那个作者流连了15年, 给作者带来安静的园子: 苍幽的老榆树 ,灿烂的落日,高歌的雨燕 ,雪地上孩子的足迹 ,草木和泥土的气味……15年,地坛的每一个角落 ,每一棵树下 ,都有作者的脚印 ——车辙印,安静的园子,让作者去思考 ,思考后蜕变、了悟、升华 , 使作者终究不再囿于自我 ,而去思考人生,直面人生,所以他的文章里,哲思随处可见。

由于生活的沉重,他的散文,有好多时候,就像在听他的喃喃自语 ,就像在读一种感觉,正如部分选文的题目《记忆与印象》一样,没有完整的叙事,但从疏离的叙事中,从平凡人的身上,看到人性,触摸到那个时代的脉搏。读着读着,那种感觉,有时在不经意中,把我拉回到我的时代经纬中 ,校园的铃声 、晚风、泥墙、儿时的 伙伴。那是时代的烙印,那是对时代的思考 。在作者具有跳跃、思辨的叙述中,已经是跳脱的作者在回望当年的自我,回望当时的世界, 与当时进行对话 ,所以具有超越性 。

选集中,有一篇《秋天的怀念》,被选入了小学语文课本 , 我达不到王崧舟老师的深刻解读 ,但把整本书中对母亲的描述连缀起来,就能感受到作者的痛彻心扉 ——孩子身上的苦 ,到了母亲那里便会成为双倍的苦,甚至更多 。面对病儿,母亲的爱表现得小心翼翼 ,不敢说,不敢做,只在儿子的身后默默陪伴,心底默默地为儿子担心 。就在史铁生写的小说快要获奖的时候 ,母亲却再也熬不住了 ,溘然长逝,她怎么就不能再等一等呢 ?

最后一篇 《想念地坛》最后一句话 :我已不在地坛,地坛在我。多少年后 ,若作者若读者再去寻找地坛,地坛已面目全非 ,人非物亦非,可地坛已在作者的心里,曾经在地坛里的徘徊、思虑 、迷茫、释然、接纳,已流淌在作者的血液中。

书的封底有几句话:

要是有些事我没说 ,地坛,你别以为是我忘了 ,
我什么也没忘 ;但是有些事只适合收藏 ,
不能说,不能想,却又不能忘 ……
地坛,不仅在作者的心里,也在读者的心里。

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心里,也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地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