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在熟悉的家中向世界道别》读后感1000字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3-03-26 08:21:45归属于读后感1000字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在熟悉的家中向世界道别》读后感

上野千鹤子,女性主义,因与三位北大女生对谈成为热点人物。

上野千鹤子是谁?度娘说,她是日本著名社会学家,日本女性学、性别研究领域的开拓者、引领者及理论学家,东京大学名誉教授。

她生于1948年,二战后的日本。

什么是女性主义?

她说:“女性主义追求的是一个弱者也可以安心生活的世界。”女性主义不是慕强的、弱肉强食的成功学,不是性别投机主义。

她还说:

“对自己诚实,不要糊弄自己。

生而为女,我有无限的选择。

最重要的是自由选择。

首要的不是平等,是自由。......”

这些话,都深深的触动我。

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对自己诚实,不要糊弄自己,追求弱者也可以安心生活的世界。朴实简洁的话语,却把最重要的问题说清楚了。不慕强,不追求成功学,不做投机主义者,不教条。

真实的生活,真实的表达,面对真实的自己,就算是弱者,也可以安心生活,不必强悍,也能好好生活。

她写了很多书,代表作是《厌女》《父权制与资本主义》《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等。

我首先翻开的是她的新作《在熟悉的家中向世界道别》。

上野千鹤子已经75岁,此前她照顾过暮年的父亲和不久前离世的日本历史学家色川大吉,色川大吉是她的老师,在他生命最后的15小时,她和他注册成夫妻,只是为了获得法律权利帮助他处理离世前后的相关事宜。做为一名社会学家,她关注人的生活,死亡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在老龄化社会的日本,如何度过生命的最后阶段,她有独到的见解,这些见解源于她的社会观察和研究。

首先,她的观察和思考令我放松了很多,死亡,以及迟暮的老年,在大众话语中是沉重的,而在上野千鹤子教授的表达中,理性、冷静、客观和轻松是主要的感受。

从她的标题中就能感受到这样的心境:“独自一人”不可以吗?对死亡的忌讳已经消失、“孤独死”并不可怕、迈向一个患上认知障碍症以后依然美好的社会......

在日本,“独居者”的数量正在以惊人速度增加,而研究数据显示“晚年的时候,独居者是最幸福的”;其次是三、四人户,也就是多代同堂的情况,老人的生活满意度接近独居者;没想到的是,生活满意度最低的是“二人户”,也就是老两口共同生活的家庭,又被称作“空巢”期的家庭,冲突激烈,生活满意度极低。

太意外了!

“有没有子女,生活满意度都不会变化”这一结果,也出乎我的意料。

那些认为“一个人生活太可怜了”的人,不要再说这样的话了。还有“无儿无女的可怜人”这样的蠢话更不必说了。

“称心如意的老年生活”需要三个条件,在熟悉的地方,拥有真正信赖的亲友,以及随心所欲的生活。(我妈的养老生活完全具备这些条件,难怪她的幸福指数特别高呢:)

一个少子化,老龄化的社会,必然会进入超级老龄化社会,再之后就会进入老人“大规模去世的社会”。毕竟人类的死亡率是100%,所以,不必忌讳死亡这回事。

上野教授认为,老人独居生活是最理想的生活,在生活可以自理的阶段,这种生活是美妙的,进入“虚弱期”之后,也没有关系,就算是静悄悄的离世,也不希望被人说成是“孤独死”,因为所有的死亡都是孤独的。另外,就算有一群亲人在身边,也并非是每个人都喜欢的死亡方式。

另外,推出合理的护理保险制度是非常重要的。

上野教授认为,“今天的常识到了明天可能很荒谬”,而“今天很荒谬的认知到了明天可能就是常识”,事实如此,所以,需要面对现实,研究当下的问题,给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目前而言,改变一些陈旧的观念很有必要。比如“独居者”不可怜;“和子女同住是幸福的”不对,“不住在一起才是明智的”;一个人生活并不意味着孤立无援,一个人死去也不是“孤独死”,而是“在家独自临终”。

在家独自临终能够实现,需要护理保险制度的支持。需要有一线从业人员的专业护理。日本的护理保险,无论是制度、一线从业人员,还是护理服务的质量,与其他高福利的发达国家相比,一点都不逊色。

衰老是任何人都避免不了的。死亡的概率是100%。患认知障碍症的概率据说有20%。建设一个即便需要护理也能让人感到安心的社会,一个即便患上认知障碍症也能安心生活的社会,一个即便有残疾也不会被杀害的社会,才是重要的。

她最后写道:“如果你能和我一道为之奋斗,我将十分开心。”

日本做为发达国家,有相当完善的社会福利。相比之下,我们更需要建立一个弱势者也能安心生活的社会,为此,需要更多的努力。路很长,从看见更高的文明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