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1600字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3-04-16 07:14:54归属于读后感1000字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

成长比成功更重要。关注成长,推荐阅读成长小说。成长小说旨在揭示个人的成长经历和成长困惑。关于生存的《布鲁克林有棵树》,关于成长的高尔基《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秦文君的《男生贾里》《女生贾梅》,曹文轩的《根鸟》《草房子》……

直到看了这本《麦田里的守望者》,更明确了成长中的好多方面的问题和方法,这是一本对成长发育中的青少年特别有指导意义,对陪同青少年成长的初高中老师特别有借鉴意义的成长小说。

《麦田里的守望者》堪称成长小说的现代经典之作,小说讲述了一位青少年寻找人生定位的漫漫心路历程。青春期是生理上趋于成熟的时期。体形上的迅速变化和性的发育是这一时期的明显特征。本文的主人公霍尔顿在成长过程中所产生的对性、对死亡、对社会身份的成长困惑,主要是由于迅速的生理发展与相对滞后的心理发展产生了明显的不协调所造成的。他不仅是二战后遭受精神危机的青年一代的代言人,他的遭遇对于指导当今青年一代的成长也同样具有借鉴意义。

个体从孕育开始到成长为一个成熟的社会成员,经历了从一个近乎纯粹的生物体逐渐转变为具有丰富心理内容的社会实体的过程,不仅受到生物性因素影响,同时又受到他的心理和社会性因素影响。对于青少年来说,由于在身体方面逐渐达到了成熟,而在心理上却还处于不够成熟的状态,由此引起了种种心理发展上的矛盾和问题。

对性的困惑是《麦田里的守望者》的重要主题。弗洛伊德认为:“青春期是生殖期,也是性心理发展的最后阶段。这阶段个体的性心理对象由异性父(母)转向其他异性。”这一点在主人公霍尔顿身上得以充分体现。正值青春期的他和大部分同龄男孩子一样,自然而然地会对异性产生好奇和兴趣。他喜欢纯洁、有内涵的琴,但也不拒绝和庸俗、但很迷人的萨丽约会,甚至还憧憬像成人一样结婚、生子。随着生理日趋成熟和性意识的觉醒,他热衷于谈论关于性的话题,希望了解性,这也是青春期男孩子的普遍性心理特征。他像天真儿童那样不停地探问路斯的隐私,试图以此来获得相关的性知识。造成他性困惑的主要原因在于虽然生理已近乎成熟,但在心理上,他并未作好准备。

除了青春期所特有性心理特征之外,无论社会、学校还是家庭都没能就性的问题给予他以及时的指导,这也是造成主人公霍尔顿性的困惑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把握了这一文本主题,我们作为中小学老师要做好学生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引领。

对死亡的困惑是这部小说的另一个主题。“生命是美好的,而死亡意味着美好的结束。对生命的热爱、对死亡的恐惧,乃是人之常情。在现实生活中经常看到、听到别人死亡的情景,更加加深了对死亡的恐惧。进入青春期个体对死亡有了更深层的理解。”对于死亡,霍尔顿曾先后有过两次难忘的经历。一次是他的同学凯瑟尔因为不堪屈辱跳窗自杀的情景。他的死让霍尔顿意识到生命的脆弱。另外一次让霍尔顿永生难忘的是他心爱的弟弟艾里的突然离世。如此亲密的家人的突然离开让这个十三岁,刚刚步入青春期的孩子对死亡的认识有原来的抽象变得真实起来。他惧怕死亡,因此拒绝长大。在他看来,长大就意味着接近死亡,而死亡又是残酷的。

由此可以看出,一方面,死亡成为他心头挥之不去的阴影,让他厌恶、恐惧;另一方面,死亡对他来讲充满神秘和诱惑力,让他无限憧憬。

青少年自杀的话题,网络、社会上、附近学校都有事件发生过,不知道家长是否和自家孩子交流过这样的话题,涉及孩子的生死问题,我们不由得极其慎重、讳莫如深,不免逃避着这个话题。即使谈论到珍爱生命,也多联系到感恩父母珍惜时光创造价值上来。谈自杀类还怕给孩子带来不良诱导。和孩子们交流生死观尤其是死亡的困惑和恐惧,这些道理不能是简单地说教,对于年幼的孩子可能要从生命的点滴开始,从绘本开始,从一棵小草、一朵小花开始;对于中学生则需要有高度的思辨,也许可以读读哲学、文学。借助图书、电影和孩子讨论生死问题。《麦田你的守望者》有关生死的思辨给我们老师,尤其是班主任和家长有力有效的一个个支架。

这一问题不应回避,学生能接触到的自然界其他生命的生死问题太少了,难以迁移,一旦面对就会措手不及。家长老师在学习和生活中如何优化环境,丰富生活,关爱呵护……也包括对负面消息的分析疏导,总之让孩子们体会体验到生命是美好的,值得珍惜和敬重的。生命是负有责任的。生命是会遭遇各种苦难的,在苦难中你依然可以活得有价值。死亡是无法避免的,但你依然可以让生命富足而有尊严.......

身份的认同和归属是成长小说的另一个普遍主题。一个人一旦无法认同社会所赋予他们的身份,就会倍感无所适从,甚至对社会产生消极、抵抗情绪。

《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主人公霍尔顿处在需要确认身份以维系心理安全感的特殊时期,他正是由于无法确认自己的社会身份而遭受巨大的困惑。首先,他不愿意像他身边的同龄人那样,要么骄傲自大,要么卑微渺小。他认为他们私底下都是邋遢鬼。其次,他鄙视那些父辈所推崇的体面的工作,他既不要进“混帐军校”里学习,也不要做“混帐教师”,这也是他屡次退学的最根本原因。成人眼中的“伟大事业”在他看来是庸俗的职业,但又苦于找不到适合自己的人生定位。对身份的困惑是他对自己的前途感到一片茫然。他想成就的是做一名麦田里的守望者,去保护孩子不落入他眼中污秽的成人世界。

“我只想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我知道这有点异想天开,可我真正想干的就是这个。我知道这不象话。”他的话真切地流露出他那时内心所承受的压力、对确立身份的渴望。但是他的这一理想本身就是一个悖论。只有具有成人身份,他才能具备保护那些儿童的能力。很显然,他既不能拯救自己,也不能救那些他所爱的人。在他与社会的磨砺中,进一步认识了社会和自我,他便意识到那是一个异想天开的社会角色,是不现实的。他的最终回归意味着他对人生有了顿悟,他学会妥协并开始接受社会的复杂性、多样性。

如果我们的学生有机会读这本书,一定会给躁动和不确定的发展中的青少年成长的警示和引领。文章的最后,主人公霍尔顿能在回顾过去的过程中想念每一个人,甚至他讨厌、憎恨的人,再次表明他已经把自己融入到整个社会当中,从而完成青春期向成人期的顺利过渡。真为主人公而庆幸。

《麦田里的守望者》是一本读着读着能让人静下心来,读着读着让人放心安心的一本书——它如同涓涓流淌的清泉一样的开场白,精妙的叙事方式与生动的故事情节,勾起了读者的阅读欲。它也是我们家长和老师理解当代青少年的钥匙,它既是一本文学成长书,也是一本心理成长书,真诚的推荐它先成为我们老师和家长们的一本枕边书、工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