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戴高乐将军》读后感1800字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3-08-27 07:18:28归属于读后感1000字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戴高乐将军》读后感

读戴高乐的传记,发现这个家伙不仅是个文艺爱好者,虔诚的天主教徒,而且好像天生对死亡没那么敏感,他在一次世界大战一线战场的表现,还是很让人惊讶的,是相当勇敢。第一次世界大战让我想起王小东先生的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他说西方人能够统治全球,你不得不承认,他们是有资格的,因为他们在战场上的那种勇猛无惧,实在是让人印象深刻。但也正是两次世界大战,让欧洲人自残的太痛了,让他们彻底反省,决定开始联盟,不再互相之间发动战争。戴高乐再次提醒我,法国的一个文艺爱好者,居然都能够成为一个铁血军人。我对法国的了解,就发现这个国家同时具备文艺科学和军事的均衡能力。不像中国,成了一个严重偏向于道德文艺的瘸腿大国。戴高乐的两个文学偶像,都是勇敢参军,死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国的文人有这种铁血爱国传统吗?可能我阅读还是不够多,似乎没有太多让我印象深刻的案例。
第二个截图中的这句话相当有趣:世界上所有美德都无力面对火力。欧洲国家欧洲人能称霸全球,真的是有资格。不仅仅是因为他们掌握了先进的技术和物质力量,而且还因为他们拥有相匹配的铁血精神。其实我对前者并不觉得很难,因为学习先进的技术,对中国人来讲并没有什么不可逾越的困难。但是对后者,我对中国能否赶上过去西方国家的水平还是有所疑虑,因为中国的千年历史文化传统的惯性实在是太强了。就像西方历史学者自己说的,西方传统的支柱之一就是武士传统。人类永远都是慕强的。中国人如果只掌握先进的技术和物质,却并没有匹配的铁血武士精神,我个人是怀疑能否让别的国家和族群敬畏的。
戴高乐的思想几乎非常接近我推崇的一种军政思想。戴高乐的成功绝对不是偶然,他在成名之前就写了好几本书,包括法国的军队历史。以及建立职业军队的专业著作。戴高乐虽然是天主教保守派,但是他更大的立场还是国家民族主义,他看待法国历史和评价法国人物,总的立场就是从国家利益角度,而不是政治价值观角度。戴高乐认为,法国是由刀剑铸就的,认为法国的历史绝对离不开军事史和军事力量。这也是我们平时观察法国会形成的一个重要疑惑的源头之一。这个法国,一方面宣扬自由,平等,博爱,充满了文艺和浪漫,充满了各种公共知识分子。是全世界左派和文艺人士的理想国之一。但是另一方面又充斥着血与火的帝国主义风范。法国相比起德国确实有这个重大不同。如果说德国是80%的军事文明,法国至少也有60%。
我现在逐渐形成了一种基本假设。就是军事化与经济结构的协同会相应的塑造一种独特的人文氛围。欧洲的强权中,德国的军事化应该是最高的,尤其是陆军,并且历史上也最不左派,就像日本一样,从来就是一个右翼国家。那么相应的,它的工业化能力与比重也是最强的。最像德国的国家的确是日本,而不是任何一个欧洲国家。相应的,法国也有悠久的陆军军事传统,但是历史上长期被左派进步思想和文艺传统削弱,不像德国那么军事化。而法国的工业的确在欧洲长期都次于德国。除了戴高乐这个军事精英的上台和影响之后稍微挽回一些颜面。英国虽然祖先是日耳曼的一支,可能是因为地理的影响,长期主要是海军传统,不是陆军强权。这种军事风格,让它更加重视海上贸易秩序的塑造和财富的攫取,而非土地资源的争夺。这导致英国,似乎更偏向某种能够促进商贸繁荣的制度与规则体系。促进了英国的金融和商业法律的发达,英语成了世界上的商业工作语言,英国殖民地通常容易成为金融中心。但是英国缺乏强大的陆军军事传统,似乎也导致它的工业文化不够强悍,现在直接去工业化了。
中国的现代化,不管你认为历史如果怎么样,的确是Ccp带来的。尤其是中国历史上缺乏的军事工业。但是所有了解党史的人都知道,新中国的军队实际上是半途出发,被逼出来的。Ccp一开始是一个文人党,知识分子党。从事武装革命是被逼无奈。教员这样的人,本质上是个教书匠,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精英路线。被逼无奈走上军事路线。这就是我一直强调的中国的现代化与西方的现代化,有一些极有意思的差别。也就是中国的军事文化是极差的,中国的军事建设从来就不是这个社会的主要兴趣和文化重心。哪怕在Ccp带来了军事工业和军事文化以后。所以你会发现,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的军事工业,军事组织,其实与中国的经济社会处于一种相对比较隔离的状态。中国的军事组织看起来像一个神秘的安全部门。而不是西方国家那种嵌入到社会的有机结构。德国的军事勋章可以在大街的橱窗上售卖就是一个非常细微,但是很典型的案例。至于我之前举的大量西方的军事精英和资源与社会各个民事部门的互动的案例,就不再多说。
所以我的假设就是认为,中国的现代化与西方的现代化有一些很有意思的差别,其中一个重要差别就是军事文化与社会有机嵌合的差别。德国的军事文化实际上塑造了德国的制造业和工业传统。也渗透到德国的很多领域。甚至包括文艺领域。第三帝国时期,这种惊人帅气和漂亮的军服与军事符号,绝对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德国的军事导向严重的影响到了德国各个部门,当然最重要的就是工业化部门。但是中国的现代化,在前30年的时候,军事影响还是比较明显,但是总的来说,与经济社会的互动并不密切。这是我们和日本的重大差别。日本的工业化与德国比较类似,也是严重的军事导向。当然,日本在二战以后被强行去军事化,但是它的精密制造的能力和传统不会一下子衰落。所以我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长期保持强大的制造业和工业能力,这个国家对军事文化的重视,最好相匹配。缺乏军事文化的重视,可能你的制造业和工业发展动能会有所缺憾。因为军事文化先天上就有利于制造业。法国在二战以后的工业的相对崛起,我怀疑跟戴高乐的政策密切相关。我带着这个假设,继续看戴高乐的传记。
对了,欧洲还有几个国家有类似的特点,比如瑞士和北欧某些国家,比如瑞典。而非常巧合,瑞士和瑞典都是欧洲历史上的军事重镇。瑞士在欧洲历史上以它的雇佣兵而富有盛名。瑞典是欧洲近代战争史上的强权,如一代名将古斯塔夫大帝。瑞典现在的军事工业都非常发达,如著名的鹰狮战机。相应的,它的民用汽车工业也相当发达,比如沃尔沃。瑞士就不用说了,是欧洲与德国齐名的精密工业重镇。这真的是一种巧合吗?我不觉得。苏联就不用说了,苏联的工业体系基本上建立在军事导向基础上。俄罗斯历史上也是一个典型的军事地主贵族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