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百年孤独》读后感1300字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4-01-18 08:17:39归属于读后感1000字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百年孤独》读后感:孤独的秘密。


你不可能将整个海洋煮沸。但每次只煮一滴,就可以。人的力量是微弱的,信心加上智慧,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既是“命运”的钥匙,也是被命运捉弄的原因。

什么是“孤独”?孤独意味着命运早已被智者看穿,写在羊皮纸上,而后来者却依然在孜孜不倦地“骄傲地”追求。直到最后化为灰烬,留下悲伤的、喜悦的、痛苦的记忆,却毫无意义!对待命运,应该接受它,但不要妥协。与命运妥协,就会“忍受着盲目服从还要体验光荣感的烦恼。”连最好的信念、爱情也往往瞬息即逝。

爱因斯坦说,单调宁静的生活激励创造性。单调与宁静和谐共处,这是智者的孤独。魔鬼也是孤独的,不然他干嘛老是来打扰你?魔鬼的痛苦在于,他知道什么东西是对别人好的,却不知道什么是对自己好;人类的悲剧在于,他既不知道什么是对自己好,也不知道什么是对别人好。智者与孤独和平共处。

《百年孤独》的作者是加西亚·马尔克斯。讲的是哥伦比亚偏远小镇一个家族七代人的故事。其人物之多,关系之复杂,堪比《红楼梦》。后者的时间跨度只有十几年,故事极其复杂,讲的是真与假的虚幻。而《百年孤独》的时间跨度虽然超过了一百年,叙事的方式却极其简单,同样让人唏嘘感叹。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逍遥游》里面有一个大鹏,大鹏扶摇直上九万里,依靠的即是一个“息”字,这“一息”就是六个月。并不是休息了六个月。它也不是通常大家误解的那样努力,怒而飞,前后也只是拍了一下翅膀而已。“息”是呼与吸的转换,动与静之间,是心不被打扰的极限。万物都是野马(微细的习惯)、尘埃(极小的事情),在“息”的力量下汇聚而成的。这是“齐物”的根本逻辑。

《百年孤独》讲的是“布恩地亚”家族的故事,第一代跋山涉水,建立与世隔绝的“马贡多”小村落,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繁华的小城市。经历了和平、战争、和解、战争、和平、屠杀、希望、寂落,直到后来城市消失得一干二净。百年家族里有两个反复出现的名字:“阿卡迪奥”与“奥雷良诺”。

叫“阿卡迪奥”的,都是家族的延续者,他们胡作非为穷困潦倒。叫“奥雷良诺”的都成就非凡的事业,但后代一个个死于非命。只有两次例外,一次是第四代,人们估计是双胞胎玩换名游戏从小就搞错了,他们死后又被互换埋错了;第二次是第六代,叫“阿卡迪奥”的去罗马学习神学,结果变成了一个恋童癖,被杀。家族延续的责任落在名为“奥雷良诺”的身上。结果他的后代,也就是第七代,刚出生不久就被蚂蚁吃掉了。从此,这个家族就消失了。

《百年孤独》之所以风靡全球,是因为里面有太多的经典语录。比如开头的一句,就成为很多作家模仿的典范:“许多年之后,面对行刑队,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上校将会回想起,他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上校没有被枪决,但作者却在书的结尾写到,“过去都是假的,回忆是一条没有归途的路,一切已往的春天是无法复原的,那最狂乱而又坚韧的爱情,归根结底也不过是一种瞬息即逝的现实。”

边做笔记边看完全书,发现里面最关键的,或许也是作者最想告诉读者的一句话,却基本上被忽略了。这句话就是书中不止一次出现的,“一切都是可知的”。我不知道这句话在原著西班牙文当中,是否还有别的意思。但通观全书,这句话实际上包含两层意思:一切都是可以预测的,并且一切都是不可避免的。那么,观察命运的意义何在?

当一件事情开始的时候,它的结果就是注定的。当你试图中间去改变它的时候,付出的代价只会更大。就如第九章布恩地亚上校打算率领游击队投降的时候,书中的一句话:“要取得这种失败,比争取胜利还要困难、还要残酷,付出的代价还要大。”当他成为独断专行的人的时候,有种感觉,“最好的朋友,就是刚刚死去的人。”

他已经厌倦了。“他的命令总是在发布之前,甚至还在他脑子里形成之前就被执行了,并且总是执行得远远超过他敢于达到的地步。” 大概是真正体会到了命运的力量,布恩地亚上校才有了这样的感悟:“一个幸福晚年的秘诀不是别的,而是与孤寂签定一个体面的协定。” 以围棋术语解释,体面的协定就是“和棋”。并不是要与孤独成为朋友。

至于造成布恩地亚家族的命运的根本原因。也许在于,叫“阿卡迪奥”的,都不知道什么是对自己好。叫“奥雷良诺”的,都不知道什么是对别人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