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读《苏东坡传》有感1300字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4-04-07 09:19:35归属于读后感1000字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读《苏东坡传》有感

一直想写写苏东坡了,却不知如何下笔,近来读了林语堂的《苏东坡传》一书,有了写一写的冲动。所写未必全面,未必正确,只是心中的一点思绪罢了,只能管中窥豹,及其一点而已。

对于苏东坡,大文豪大才子之言自是不必多说了。《苏东坡传》给我最大的感受也不是这一点,而是他家国天下的情怀和对生活如火般的热情。谈到苏东坡,我们经常想到的形容词是旷达,豁达,达观等等。这里的“达”,我想可以理解为一种对人生,对宇宙,对哲学思考上的通透。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能够“常行于所当行,而止于所不可不止”。而这里的“当”以及“不可”,我想其判别标准全在乎己心,而非外界。所谓“此心安处,即是吾乡”,苏东坡的一生是随心而行的一生,心之所念,行之所向。苏东坡有颗赤子之心,但绝非天真不通世务。他不是心中不知,而只是将这种“知”有意识地置于他处。因为他追求的是灵魂的纯澈与安宁。勘破世道,然而心中依然有所秉持,有所坚守,这便是苏东坡。

苏东坡是有家国情怀的,或许这种情怀不惟他一人所独有,而是他所处的那一代知识分子都拥有的。如:王安石的情怀在于以一己之力,试图再造乾坤的执拗;司马光的情怀在于寒暑不断,专心著史的毅力等等。最近情怀这个词有点滥用,说实话,我也不能完全清晰地说明情怀为何物。在我看来,或许应该理解为人们心中的一股执念,这股执念乃是支撑我们人生前行的力量。很多时候,情怀往往蕴含着我们所一直执着追求但又似乎难以企及的东西。我们会觉得如果自己没有尽力去完成它,那么人生将会因此而有些许遗憾。反之,如果即使自己尽力去做了结果仍不圆满,我们也不必自责,因为情怀恰恰就在于执着的过程而非结果。恰如王荆公所言“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这就是我所理解的情怀,似乎有点言不及意,但确是笔者心中所思。

而苏东坡的情怀就在于他秉持着出世的性格,却总是顽强地行入世之事的毅力。他是追求自由的,他本身就极具李白式的自由气质,所以有时会憧憬“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般的随波逐流;会流连于寺院庙堂通宵达旦地谈古论玄而不知归时;会忍不住想要“乘风归去”一探天宫中的“琼楼玉宇”。但是,他的人生志趣又不全在于此,他有致君尧舜的志向,有为民请命的意愿,有平治地方的担当,他不仅有此思,更有此行,比之于杜甫犹有过之。从凤翔求雨到杭州造堤,从徐州抗洪到海南讲经,为官一任,便造福一方。他会很自如地在庙堂和江湖之间游走穿梭,因而,他给我们留下的,不仅仅是大量的诗词歌赋,笔墨文章,更有一处处古迹,以及传颂后世的为政佳绩。很大程度上,苏东坡的人生轨迹就是源自于他的这种家国情怀。不管是身居高位,还是跌落谷底,他对于百姓,对于国家,对于社会的这种情怀没有变,他会竭尽所能,去做自己认为所应该做的事情。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缘何,只因心中有所执念,有所操守。他因此被视为官场的异类,满肚子的“不合时宜”。但也正是这些执念,这些不合时宜,才造就了非凡的东坡居士。

此外,我还想说的就是苏东坡的人生态度。一言以蔽之:热情。读《苏东坡传》,我感受到了满满的生活气息,社会气息。苏东坡是才子,但不是高高在上的,他不会永远站在道德的顶峰上去“哀民生之多艰”(如杜甫),也不会远离市井而置身于自然的逍遥快活之中(如李白)。他的足迹踏遍了天南地北,从西蜀到江浙,从甘凉到琼州。而他思想的触角也往往不局限于一隅,从高深的哲思佛理,到普通的民间琐事。放眼中国古代文人,传至后世的生活轶事之多,似乎应当首推苏东坡。虽然有些或许是后世杜撰,但这恰恰表明了苏东坡魅力之无穷,而其魅力之源,我想就在于其一生所充盈的生活气息,就在于他对于生活始终抱有的热情。他当太守,会带着百姓去修西湖,会想到在湖中筑长堤,方便百姓散步游玩;他会因为担心庄稼受旱,而虔诚地有模有样地前往华山去求雨,求雨成功,他会因为欣喜万分,而挥毫泼墨写成一篇《喜雨亭记》来纪念;被贬黄州,衣食无所出而毫不在意,非常洒脱地去开垦荒地,竟因此而自号东坡,并且名传千古;他会此刻与和尚道士谈经论道,彼时又跟妓女畅谈歌赋,并且还恶作剧般地故意把妓女带到寺院中去玩笑一番;他还是一味美食家,传之后世的东坡肉,东坡肘子是他尽情享受生活的杰作。苏东坡是一个喜欢折腾的人,一个随性的人,一个对于生活有着探知欲望的人。

遥想东坡,感佩其对道义的坚守,对生活的热忱,对世事的达观。永远处变不惊,永远对生活怀有一种最原始的赤子之情。我想,这也正是苏东坡文词传送千古的根源。因为,好的文学作品往往不是因为其本身的才情,而是因为其作品本身所渗透出的精神和志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