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婚姻与爱情》读后感550字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5-08-27 10:12:41归属于读后感500字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婚姻与爱情》读后感
      近来流行“瓦学弟”爱喊女生“妈妈”,被评价为“性压抑”,以及峰哥“想连接了”风靡。这既是一个性萧条的时代,也是一个性压抑的时代,然而性只是一面镜子,反 射出时代的棱角。

     当今社会对于性的压抑与放纵处于两极之间,似乎不是对性压抑,就会被视作性放纵。罗素在本书中开展就是对二者的分析。

     首先,罗素分析与批判了清教徒的性道德观,如彼得所言“我说男不近女倒好。但要免淫乱的事,男子当各有自己的妻子,女子也当各有自己的丈夫。”因此,清教徒式的性道德观本质是以防止私通为标的。因此,清教徒的性道德不论结婚与否,本身就是一种对性的压抑。

     其次,就是对于自由主义性解放的审慎,对于动物性本能的承认,再是对婚姻制度的重新审视,婚姻作为人类建构的制度,是以生育功能为本位的。然而现代避孕技术的进步,性似乎愈发成为一种私事,然而私事中蕴含着公众道德。动物本性的占有与嫉妒,厌倦与新欢,不断冲击这婚姻制度,似乎当下的婚姻制度早已摇摇欲坠。在某种程度上,婚姻已然成为保护婚前各自财产的法律保障。

     婚姻是一种制度,爱情是一种状态。用公权力的制度来守护私人的状态本身就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反之,秉持私人关系的态度想要维持婚姻的制度,也是困难,人的状态是动态的。

   由此来见,婚姻与爱情似乎愈来愈大分离,我们见过太多的婚姻中丧失了爱情,沦为一种经济理性;见过太多爱情进入不了婚姻的框架内。

    所以我们似乎可以预想的到:婚姻制度的消亡,婚外生子的常态化,国家作为父亲角色的强化;爱情作为驱动力而同居的情况也会越来越多。或许这也是一种对人性的解放。

     总结来说,人类的生产方式更迭巨快,人类生物性的进化早已不能跟上,人类构建的社会制度也需要更新。

    人类愈发成为自己的上帝,也愈发迷失在道德真空的无意义之中,对此,存在主义的回答是“存在先于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