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缺中的灵魂之光
——读〈务虚笔记〉有感
128班 邱钰轩
在《务虚笔记》这本没有曲折情节、没有鲜明主角的作品中,我仿佛窥见了史铁生灵魂的温度,他以碎片化的回忆与哲思,在我心中掀起了关于生命、残缺与救赎的惊涛骇浪,如一位沧桑老者,在轮椅上缓缓道来命运的交响。
史铁生以“务虚”的姿态,跳出现实的枷锁,在精神的疆域自由驰骋。书中关于“残疾”与“健全”、“失去”与“拥有”的思辨,颠覆了我对生命的认知——他笔下的“残疾”从不是身体的专利,更是精神的困境,可即便如此,那些在残缺中挣扎的灵魂,却都在努力开出思想的花。他曾写下:“命运的局限尽可永在,不屈的挑战却不可须臾或缺。”这句话如同一束光,刺破我对“完美人生”的执念——生活的困难与残缺本是常态,真正的勇气在于认清这一切后,依然热爱它。
书中对爱的描摹同样动人。无论是画家Z在失明后对艺术的执着,还是诗人L在困境中与友人的相互扶持,史铁生用细腻的笔触写着:爱从不是逃避苦难的避风港,而是心灵的力量源泉。那些困境中相互扶持的人们,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以看似微不足道的关心,筑成了彼此前行的精神柱。就像史铁生自己,在双腿瘫痪的残缺里,用文字搭建起了与世界对话的桥梁,让无数读者在他的哲思中找到共鸣。
合上书卷,我的心中满是震撼与释然。《务虚笔记》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部生命教科书。它让我明白,人生的青春从不在“完美”的虚妄里,而在“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的追寻中;生命的价值也从不在毫无残缺的童话里,而在残缺中依然选择燃烧的灵魂之光里。
史铁生用文字告诉我们,即便命运给了我们一副残缺的牌,我们依然可以用灵魂书写人生。愿我们都能在“务虚”的哲思与“务实”的行动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光亮,勇敢地向美好未来活出自己的风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