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白石老人自述》读书笔记700字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3-06-07 07:29:20归属于读后感600字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白石老人自述》读书笔记

白石老人生于1863年,卒于1957年。享年94岁。

白石老人自幼家贫,但家庭环境却很温馨。尤其母亲,勤俭持家,教导有方。从母亲说的那句“好孩子,有志气,黄茅堆子哪曾来过好样的官,去看他作甚!我们凭一双手吃饭,官不官有什么了不起!”可以看出,白石老人母亲的性情。白石老人的性格及一生不喜跟官场接近,和母亲的家教是分不开的。

家人对齐白石的教育也很关心,跟着祖父学认字写字,又跟着外祖父读书写字。他本人也是天资聪颖,喜欢读书学习,勤奋用功。从小自然而然顺从天性,对于绘画就显露出超出一般人的热爱。经常是一边干农活一边读书、画画。

祖父去世时他12岁,哭了三天三夜,不进饮食,足见他的孝。

听到师傅说自己做的是粗活,别的木匠做的是细活,说“不是聪明人一辈子也学不成,我们大器作的人,怎敢和他们平起平坐呢?”齐白石听了很不服气,暗下决心要去学小器作。由此可以见到齐白石的性情和志气。因为他有了这样的决心便有了机缘,得遇今后教授自己的老师。明师对齐白石的影响甚大,提携帮助也很大。

他学到手艺后自己也在不断的创新,赢得了顾客的认可。可见齐白石的头脑很灵活,不喜欢因循守旧,求媚世俗。

慢慢的交到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这些朋友对于日后也是帮助很大。画画印刻此艺术之路在一系列的机缘中便慢慢展现了。

他一直都是非常勤奋,也是很有志气的,下定决心做的就一定会付出真心和精力去做。他的机缘与他自身的追寻和努力是分不开的。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自40岁,齐白石开始走到外面的世界增长见闻,经历世事,开阔了眼界,“得江山之助”,五出无归,对于他的艺术风格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期间有可以做官的机会,或者有一些官场的人到访,齐白石不愿虚与委蛇、能躲就躲,27岁便有“不羡牡丹称富贵,却输梨橘有余甘”的诗句,可见他不慕权贵,淡泊名利的性情。

有诋毁自己的同行他也是丝毫不予计较,至于谁比谁更高明,百年后世,自有公评,并作诗云:任君无厌千回剥,转觉临风遍体轻。体现了他的胸襟气度。我想这份胸襟气度应是来自于齐白石对自己的认知与坚守,来源于骨子里的底气与自信。

随着艺术境界的提升,慢慢创作便随心所欲,不刻意求似,在不求似中得似,而显神韵。因此他的画一度不为俗人所喜,他也不愿强合人意。正所谓曲高和寡。

老人刻印和写字一样,“写字,不重描,刻印,一刀下去,绝不回刀”。白石老人常说:世间事,贵痛快。更何况风雅之事,又怎能拖泥带水?白石老人到达的艺术境界可见一斑。而这难得的艺术境界与他几十年如一日的笔耕不辍、勤学苦练是分不开的。

老人晚年经历战乱,对于侵略者和汉奸的痛恨,亦流露于艺术创作之中,拒领日籍人掌权的艺校发的配给煤,体现了老人的民族气节和拳拳爱国之心。

齐白石先生,不愧为一代艺术宗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