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琼瑶的契机,是因为有不少朋友评价拙作“太平”。
何为“太平”,缺乏感情、缺乏起伏。前文的郎情妾意,和后文的以命相搏,读来竟差别不大。
说来可笑,我曾在作品中描写一说书人,大言不惭:“一颗平静的心,永远无法演绎惊心动魄的桥段。”
我的心虽毛糙,却已臻平平庸者的境界。可喜可贺,可喜可贺。
此外,本人的感情经历也如一纸空谈,感情戏写得如梅山逗猴。是以也有朋友推荐我拜读些言情女作家的作品。
言情女作家,我第一印象便是琼瑶。一来她不久前仙逝,却是轻生,让我无端联想到海明威;二来如今网络对琼瑶老师谩骂不绝,我也是道听途说过几分。
换作从前,我会对琼瑶老师嗤之以鼻。但如今我早已对网络舆论失望透顶。也许是这种莫名的叛逆,我便开始看起琼瑶的代表作《烟雨蒙蒙》。
多美的标题,让我忆起微雨的西湖。
多癫的故事,我本无期待,却让我一天内读完。
癫狂的故事,总是要第一视角的。
《烟雨蒙蒙》中陆家种种,若是从一位饮茶喝酒的看客角度,我多半会笑骂两句“贵圈真乱”,唏嘘三声我的高风亮节,这故事便会从我生命中随风而去,轻如鸿羽。
无非是大户人家的又一笑料,无时无刻不在世上重演。
可这就是第一视角的魔力。有限的视野和深刻的内心描写,为这所谓“癫”的故事增添了些许合理。
这些合理不多不少,正可让自诩理智的人,愿意去了解其中“癫”的成分。
更何况女主角依萍是那么惹人喜爱,又是那么惹人生气。我紧紧便随着她的心路,走马观花般纵览了整个悲剧。
前半温存,后半凄凉。最后的留白,让这本该婉约的烟雨蒙蒙,显得如此苍白悲怆。
新生的父女情、本还算欢愉的陆府、依萍书桓的恋情,种种美好于步步皆错中奔向覆灭,没有悬崖勒马,一切都药石无医。
一切的始作俑者,皆是依萍复仇妄念?
可细来想想,纵使她同如萍那样无心复仇,陆家也总有一日会轰然坍垮。
一来,我实在喜欢依萍,不愿将责任归咎于她;二来,自开篇伊始,陆家便萦绕着一股死气。
如此,悲剧便于开篇铸就。也许书中所写,正是此事此人最令人叹息的悲剧;而读者期盼的其他选择,看似出路,却无一不通往既定的终焉。
悲剧应当这样写,这是我在这个稍显癫狂的故事里学到的。
虽然同阅文的本意南辕北辙,但学到了东西,便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