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读梁晓声《知青》有感‍800字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1-10-11 09:09:14归属于读后感800字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至真至善至美

—— 读梁晓声《知青》有感‍

《知青》是梁晓声2012年出版的小说,也曾被改编成电视剧。最近因为听书,我才读到了这本书,相见恨晚,特别想推荐给现在的年轻人。

百度百科上把知青一词称为历史名词,“知识青年,简称知青,英文是educated youth,广义泛指有知识的青年,一般指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特定历史时期的称谓,指从1968年代开始一直到1978年代末期自愿从城市到农村和农垦兵团务农或建设保卫边疆的年轻人,这些人中大多数人实际上只获得初中或高中教育。”我们大多数人都知道这个词,对于知青生活却是一无所知。梁晓声的这套书(上、下两册)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当年的那段历史。

知青们在一场瓢泼大雨中来到北大荒,成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的成员,开始了火热的垦荒生活。异常艰苦的劳动生活锻炼,使这些来自不同地区的年轻人迅速成长,并结下了兄弟姐妹般的深厚友谊。在陕北坡底村,生活是我们想象不到的贫穷与艰难,知青们与淳朴善良的人民群众生死与共、命运相连。

书里的知青们大都十四五岁,十七八岁的老高三们已经可以当班长、排长了,他们担负起对集体、对同伴的责任。他们的文化知识不如现在孩子丰富,甚至可以说很贫乏,但他们每个人都那么善良,就像作者说的:“原来做一个心灵中多一些真善美、少一些假丑恶的人是如此值得的事”。

六十年代的生活条件很艰苦,城里人忙着“革命”。上班的人虽然有工资,但买东西凭票,拥有自行车、戴一块手表都是奢侈,农村更不用说了,有饭吃、有衣穿、有地方睡觉就是幸福。那时的人们对于物质没有太高的追求,很快就可以适应生活,甚至用他们并不富裕的钱包去帮助那些更加需要的人们。在书里,我们看到的是人性之善:村民们善良淳朴,把知青当做自己的孩子,就算孩子犯了错,依旧会用一颗包容的心去接纳;知青们扎根农村,当上支书后帮助村里打井,甚至为了村里的孩子献出自己的生命;工人们直率实在,因为孩子们在一起,父亲们就在一起相互帮助。还记得其中一段是几个知青从新疆为连队买羊,路过哈尔滨换车头,四个父亲,让孩子们去洗澡休息,自己为他们打扫车厢,给他们铺上稻草取暖,其实四个父亲里只有一个的孩子在其中,这个父亲还是个给其他父亲偷偷保护起来的“臭老九”;还有在农村改造的一对父母豁达开朗,孩子想买鸡被人骗买成了猪头,依旧很开心,还特意把其他知青叫回家吃饭,自己啥都没吃到也毫无怨言,他们养育的孩子坚强勇敢,善良乐观,得到了大家的喜爱和尊重。

在《知青》里,我们还能看到人性之韧。十几岁的知青们到了农村就要劳动,体力上的辛苦是他们没有经历过的,虽然也会有抱怨,偶尔也想偷懒,但真正劳动起来每个人都不含糊,手上磨了血泡拿手帕包裹一下继续干活;班长不睡觉为其他人磨镰刀、裹手柄,让大家第二天干活能轻松那么一点点;因为速度慢,半夜起来偷偷干活,不让自己成为其他人的累赘,也因此品尝到了领先的喜悦。

真心喜欢这套书里的每一个人,喜欢每一个微小却充满大善的举动,跟着他们一起哭一起笑。我从他们身上看到了至真至善至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