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决定写下一篇这样的小说,就是这篇《活着》,写人对苦难的承受能力,对世界乐观的态度。写作过程让我明白,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活着》自序
01
—
我咋没读懂了?
活着是什么?
活着本身又是什么?
什么叫为活着本身而活着?
02
—
我来尝试理解理解
我就随便一说,你就随便一看,简简单单图一乐。不乐你就叉掉我。
如果你能读完,我很开心。
如果你不读,说明你知道了你不喜欢什么,我很开心。
如果你认可,我也很开心。
如果你不认可,我还是开心。
如果你愿意留言,那我真的感到非常荣幸,哈哈!
反正这个心我是开定了!
言归正传,举个例子吧。
古代,我们常用沙漏来计时。
沙子从上半部分,经由中间狭窄的通道,漏到下半部分。沙子通过狭窄通道,就像是时间在流逝。
上半部分即将漏下,我们可能把它看成即将发生的事情,也就是将来。
下半部分已经漏下,我们可能把它看成已经发生的事情,也就是过去。
狭窄通道中,沙子正在通过,也就是现在。
当沙子穿过“现在”这个狭窄通道落到下半部分时,它就变得固定了——不会减少、不会变化,更不会消失。
我们一般提到过去,都会觉得它们已经消逝。沙漏这个角度很有意思:一切过去,都得到了保存在沙漏的下半部分 —— 它们被我们打包收起来了。
我想到,一个刚结婚一年就失去伴侣的人。他十分绝望,并且在未来生活中看不到任何意义。如果他可以认识到,他过去那一年的幸福婚姻生活,是已经发生了的,那将很有意义。谁都夺不走的他的幸福,因为那些幸福已经被打包收起来,妥妥地安放在沙漏的下半部分了。
03
—
哇,好有爱!
我猜,这样想的话,他可能会好受一点。
我们在过去所经历过的幸福,在过去所遇到过的善良的人,在过去取得过的成就和成功,因为它们都已经发生了,所以是无法抹去的,永恒是不会丢失的。这对于我们来说,无疑是一种安慰和希望。
可是痛苦和难受也会放入永恒呀。所以,我要从现在这一秒开始,特别谨慎地挑选下一秒我要做的事情。我想做一些让我不再那么痛苦和难受的事情,我也想做一些让我以后回想起来会很开心的事情。
好,然后我把它们都做了!这些事情发生了,就跑到了我的沙漏下半部分,变成我的永恒。
我正在创造我的永恒耶!
这就是“为活着本身而活”吗?如果不是也没关系,我现在宣布这就是了!
我真是太棒了!
最后,这篇文章也正在成为永恒。
我现在就可以在我的日历上记上一笔,然后把它小心地保存下来。这样一来,以后我看到这些笔记,也可以骄傲而开心地回想所有的丰富内容,以及我度过的生活。
写字真好!创造永恒真好!活着真好呀!喜欢,下次还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