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曾国藩家训》优秀读后感范文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1-09-09 07:52:39归属于读后感范文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曾国藩家训》优秀读后感范文


读后感1——作者:刘杰

中国自古就有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之说,而真正能够实现者却寥若星辰,曾国藩就是其中之一。曾国藩从一个普通农家的小孩,依靠读书改变命运,依靠着超乎常人的自律能力,以学做圣贤为终生目标,在每日不断精进修炼自我的努力下,成为影响晚清命运发展重要大臣之一。曾国藩的人生经历给了我们诸多启示。

一、 勤能补拙,每日精进;持之以恒,终有所获。

曾国藩在湖南湘乡老家读书的时候是家人和私塾先生眼中的笨小孩,曾国藩却硬是靠着自己的拙劲,通过读书考取了功名,改变了自己的人生。“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读。今年不精,明年再读。” 写给弟弟的家书中,曾国藩经常劝告弟弟们,读书用功要专而透,今日读着史记,就不要再读其他书本。什么都读,一定是什么都浮于表面,难以深入。看似笨拙,实则最有效果。靠着积小胜为大胜的耐心和毅力,曾国藩每读一句,就理解一句,每看一本书,就读透一本书,日积月累,他的学识也与日俱增。正是靠着这种精神,他在7次考试失败后,在22岁那年,考上了秀才,接着中举人,28岁又考取进士。之后,曾国藩的仕途更是平步青云,十年之内连升七品,任朝廷二品大官。至此,曾国藩真正实现了一个普通人的人生逆袭之路。纵观曾国藩一生,做事一步一脚印,持之以恒,锲而不舍,不断进步。正应了这句话:“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二、 胸有大志、腹有学识、保持恒心
“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人的能力能发挥到多大程度,与对自我的要求设定是密切相关的。换句话说,一个人确立的目标是什么,直接决定着身体潜能的发挥程度。曾国藩以“完人”为人生目标,确实称得上是立志高远。这一志向,不仅驱动曾国藩一生不断奋进向前,不在小诱惑、小目标面前止步,而且也促使着曾国藩在多大的困难面前,也不惧怕,也不退缩。“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 像曾国藩一生中其他事情一样,一旦下定决心,他就没退让过一步。在践行自己的志向上,曾国藩也是如此,以始为终。

三、 凡人以克己成,以纵己败
曾国藩认为世上只有两种人,一是圣贤,一是禽兽,没有中间道路可言。要六点起床,就得六点起床,若六点半起床,那就是禽兽。曾国藩不允许自己有任何有违圣贤的言行,一经发现,就要立即改正,否则就是禽兽不如。在他的一生中,有两个习惯:写日记和读史书。写日记,是为了自我反省和自我精进,这是从内部磨练自己的心性和德行。读史书,是为了开阔视野和见识,从前人的经历吸取教训,这是通过外部学习,增长自己的智慧。这一内一外长久的自我修炼,让曾国藩在成圣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一年两年,或是看不出差距,但长时间来看,在高远的目标驱使下,曾国藩从不懈怠、严于律己,最终成就他的伟大一生。
很喜欢曾国藩的一句格言:"莫问收获,但问耕耘"。人生的任何一份收获,都是无法苛求的,要把追求精致的过程,放在与期盼理想的结果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有了艰辛跋涉的历程、心血智慧的付出、日积月累的积淀,便一定会有希望来临、光芒普照的那一天。


读后感2——作者:刘雨松

读完《曾国藩家训》一书,通过曾国藩与孩子的书信,在一点一滴中学习到了曾国藩身上许多优秀的品质。简单讲一讲我印象深刻的几个方面。

首先,曾国藩很重视子女的教育。在学业教育上,并不要求子女走仕途之路,而是希望子女成为“读书明理之君子”。“银钱、田产,最易长娇气逸气。我家中断不可积钱,断不可买田。尔等兄弟努力读书,绝不怕没饭吃。”官宦名利场,位极人臣,难免会遇到各种利益诱惑,在面对名利,面对荣华富贵时,应做到“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切不可贪爱奢华,不可惯习懒惰”,教育子女衣着须简朴,饭菜不宜太丰盛,出门要轻车从简,生活从勤俭入手。人在“清贫”的环境中亦可成大器,方能懂得福份的来之不易,珍惜现下所拥有的,靠自己的双手获得劳动成果才是能力,而不是坐享其成。平常曾国藩对子女的教育指导也是无微不至,可谓用心良苦,“读书之法,看、读、写、作四者,缺一不可”,教导子女早晨要早起,读书写字不可间断,不可懒惰,须养成良好的习性家风,功名利禄只是人生的物质层面,读书明理才是人生的至要灵魂。

时常自省是很重要的。面对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浮躁的社会环境,身处其中的我们也应该自省,在追求物质的同时不能丢弃内在的、实质的精神传承,多读书、读好书,学习书中人的智慧与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精读经典,吃透经典,毕竟经典是经过时间检验的,是智慧和思想的凝聚。“人之气质,由于天生,很难改变,唯读书则可以变其气质”,读书在增长知识的同时还能涵养心灵,提升人的精神境界。

在家风建设方面,曾国藩秉承一贯的“勤俭”作风。除此之外,还注重为人处事的教育,教育子女要“谦虚谨慎”,遇事不可大张旗鼓,避免惊动官长,“烦人应酬”,毕竟身处官宦之家,人情世故不可避免,不得因其身处位极,轻视近邻,傲慢不以礼待客。曾国藩还教育子女“举止端庄,言不可妄发”,自古“人必自重而后人重之,人必自辱而后人辱之”,只有尊重他人,别人才能同样尊敬自己,遇事要临危不乱,平常要说话做事要有约束,言多必失,面对互联网迅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更应如此,无心的一句话、一个举动可能会带来很大的影响,当下我们更应该谨言慎行,自我约束,不可狂妄自大,目中无人。

除了注重知识教育的培养,曾国藩所推崇的“养生之道”也值得我们学习,“养生以少恼怒为本”,遵守“尽其在我,听其在天”之道,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当今社会,各种压力剧增,我们不能改变大环境,唯有适应,改变自己,开阔心胸,方能心旷神怡,为自己在繁杂的环境中增加一点情趣,奋斗的同时不要忘记充盈自己,为生活添加生机,不要过度焦虑,除了生死,这事上本无大事,只要活着就有希望,过好当下才是最重要。

最后,《日课四条》里的内容细细揣摩,也颇有蕴意。“慎独则心安”, “慎独”的关键在于养心,讲究个人道德水平的修养,看重个人品行的操守,一个人越贪婪,越无法心安,无法慎独,所以不要过分在乎自己的得失,克制自身的欲望,不要被利益所诱惑,做一个问心无愧的人。“主敬则身强”, “主敬”是一个人的精神状态的好坏,这直接决定了他事业的成败与否,如果做到了“主敬”,不仅尊重自己的长辈和领导,尊重身边每一个普通人,则上下恭敬,“地自安本位,万物自己化育”风调雨顺,各种祥瑞都会出现,人的身体自然就强壮。

读完整本书,最深刻的感受就是先做人再做事,拥有优秀的品质才能做出卓越的成绩,否则必不能长久。要先从自身出发,从内心出发,重视道德品质的提升,增强自我约束力,做一个诚实正直的人。同时加强学习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多读多看多思考,看到自身不足的地方,多向领导、同事请教,虚心接受大家的指正批评,最后借用一句话共同勉励,“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读后感3——作者:陈旭霞

《曾国藩家训》是由成晓军,唐兆梅整理所得。这本书主要从为人处世等几个方面介绍了曾氏家训和家书等内容,是一本非常有史学价值的书,也是一本非常有教育价值的书籍。本书根据曾国藩的家训、家书等史料编辑加工而成,从为人处世、从政治军、谨守家风、保养身心几个方面分类,并进行了详细的注释、翻译、评析。

曾国藩作为一代晚清名臣,历史上对他的评价也是毁誉参半,但他的家训,作为他大半生官场政治智慧的结晶,依然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并且被很多人作为铭言。曾国藩并没有显赫的家世。嘉庆十六年十月十一日(公元1811年11月26日),曾国藩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荷叶塘白杨坪(今湖南娄底双峰县荷叶镇大坪村)的一个普通耕读家庭。兄妹九人,曾国藩为长子,祖辈以务农为主,生活较为宽裕。道光十八年(1838年),曾国藩再次参加会试的时候终于成功登第,殿试位列三甲第四十二名,赐同进士出身。他便踏上了漫长坎坷的仕途之路。因机缘巧合,他成为军机大臣穆彰阿的得意门生,从此以后他在官场如鱼得水,一路升迁,在京十多年时间就迁升到了正二品的官位。真正让他在历史上名声大噪的还是组建湘军,镇压太平天国战争,号称同治中兴第一名臣。有人说他是圣人,其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有人说他是魔鬼,在九江,安庆和南京都制造了大屠杀,对洋人卑躬屈膝,维护的是腐朽落寞的封建王朝。不可否认的是,曾国藩的教育是成功的,他的子女中,有教育家,外交家,数学家,都是为国家做出了不俗贡献的人。《曾国藩家训》就是对他思想的总结,是他智慧的结晶。

曾国藩非常注重子女的教育,从他的家书中可以看出,他鼓励孩子们勤奋自立。勤字功夫,第一贵早起,第二贵有恒。凡将相无种,圣贤豪杰无种,只要人肯立志,都可以做得到。他认为人只要靠自己勤奋努力持之以恒,便能成为国之栋梁。主要心中想要发奋自立,便是嘈杂的环境也能读书,如果心中不想,则就算是清净的神仙之地也读不进书,所以读书不用择选地方,想读便能读。还有就是曾国藩会在书中中提点孩子们为人处世的道理,比如关于置办女儿出嫁的嫁妆,曾国藩书信中提到要同前三个女儿出嫁的嫁妆一样,不可多不可少,避免引起矛盾。也提倡长子多教弟弟们读书学习通理,一个家族的繁荣不是一个人优秀,而是家里所有人都能自立。

曾国藩曾留下十六字箴言: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则俭,永不贫贱。除了督促孩子勤俭持家,为人处世,曾国藩非常关心子女的健康,从他的家书中可以看出,他非常提倡养生。节老节欲节饮食,时时当作养病。健康的身体对一个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是,除了能免于病痛生活舒心,一个健康的身体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能去自己想去的地方。一个人要健康,生活方式的因素占60% 我们要珍惜自己的身体,改掉不良的生活习惯,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才能使我们拥有健康的身体。现在年轻人经常暴饮暴食,多食油腻辛辣之物,熬夜看剧打游戏等不良习惯天天都要戒掉。国家也多次出手,视游戏为精神鸦片。可见我们不仅要注重身体健康,更要注重心理健康。

通读这本书,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生于内忧外患中的旧中国知识分子是如何为人处事的,他所应对的情况,在我们当今的日常生活中也会遇到。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我们不只是阅读他的话,更要学习他的思想,然后灵活的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就是这本书能带给我们的最大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