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范文精选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2-03-19 08:58:54归属于读后感范文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范文精选

寒假期间,同学们阅读了科幻名著《海底两万里》,书中情节设置古怪离奇,既有充满神秘色彩的海底世界,也有惊心动魄的战斗情节,还有着奇思妙想的科学幻想。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同学们对于《海底两万里》的精彩读后感。

王梓霖


《海底两万里》,法国著名作家儒勒凡尔纳笔下的“海洋三部曲”之一,一部经典的科幻小说。海底的世界是令人神往的,在凡尔纳笔下,我们被带到了神秘的海底世界。

一切的起因,是在1886年,人们在海上发现了一只类似独角鲸的大怪物,到处袭击船只。在各种舆论的压迫下,阿龙纳斯教授和他的仆人康赛尔收拾行李,随着亚佰拉罕林肯号一起捕杀这头独角鲸。

然而不幸的是,在捕鲸过程中,主仆二人与捕鲸手内德兰德落入水中,意外地站到了那头巨大的独角鲸上。他们发现所谓的怪物并非独角鲸,而是一艘先进的潜水艇。它的主人是一位不知国籍的尼摩船长。

尼摩船长邀请他们一起在大海中旅行、他们经历了种种险情,最后,潜艇到达挪威海岸,他们也不辞而别回到了家乡。这本书情节生动,构思巧妙,令人回味无穷。

书中介绍了海流、鱼类、珊瑚类、贝壳类……各种海底生物,实是让人大开眼界,每每读到这些有趣的生物时,都会沉浸其中,对大海充满了神往之情。

书里描写了许多他们遇险的情形,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海底采珠场救采珠人的故事。尼摩船长一行人从大珠母洞中出来后,看见一鲨鱼,向采珠人袭去,尼摩船长奋不顾身地与鲨鱼搏斗,最后内德用捕鲸叉杀掉鲨鱼,上岸给了采珠人一包珍珠。看到这个情节时,我看出了尼摩船长对压迫人民的关心与同情。

读完本书之后,我还在网上查阅资料。原来尼摩船长是一个带有人文主义和民主思想的典型人物形象,他渴望的不是金钱和财富,而是自由。文章人物形象鲜明:热情,和善的尼摩船长,知识渊博的阿龙纳斯教授,生性沉稳的康塞尔……种种人物在脑海中忘不了。

这是科学与幻想巧妙结合的一本书。看的时候,时而让人感到精彩,时而让人难忘,时而让人大开眼界……学习中、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许多困难,我认为书中也告诉了我们只要怀着一颗认真的心,坚强克服困难,那么就会收获很多。

邓雅天


这个寒假中,我阅读了一本名著《海底两万里》。这本书主要讲述了在1866年,海上发现了一头“海怪”,并且有许多船只遭到攻击。法国生物学家阿罗纳克斯教授及仆人孔塞伊受邀追捕。结果战舰反被“海怪”袭击,教授和同伴落水,被“海怪”——“鹦鹉螺”号所救,开始探寻海底的无限奥秘,历尽艰辛和磨难,最后,大家设法逃走,重回陆地,而神秘的“鹦鹉螺”号也消失在海中,不知去向。

这本书的第二部分第三章——“一颗价值千万的珍珠”,给我留下了最深的印象。在这一章中阿罗纳克斯教授和他的同伴跟随尼摩艇长到马纳尔岛去参观采珠场,他们见到了数以万计珍贵的珠母。几个人走进一个洞里,发现一个宽两米的巨型珠母,里面有一颗大如椰子的珍珠,晶莹剔透。众人出洞后,遇到一个采珠人被一条凶猛的鲨鱼攻击,在紧要关头,尼摩艇长举着匕首与鲨鱼展开顽强的搏斗,最后内德·兰德用捕鲸叉刺死鲨鱼,让尼摩船长脱离了危险。尼摩船长救起了采珠人,还送给他一袋珍珠,众人回到船上。

在素未谋面的采珠人遇到危险时,尼摩艇长毫不犹豫,奋不顾身地冲向鲨鱼,与它展开殊死搏斗。他在救人时义无反顾的勃发英姿令我十分震惊,因为尼摩艇长一惯沉着冷静,而且面对危险仍然镇定自若,毫不畏惧。他铤而走险时的勇猛也使人惊叹。尼摩船长那舍己为人的精神和面对强大势力绝不低头认输的勇气与智慧是最值得我们钦佩和学习的。他对被压迫国家人民的同情与支持也使他无私奉献的精神更加强大。

当看到尼摩船长与鲨鱼僵持不下时,内德·兰德十分勇敢,挺身而出,手持捕鲸叉,用闪电般的速度冲向鲨鱼,凭借着自己多年来的专业捕鲸经验,眼疾手快,一叉就刺中了鲨鱼的要害,使它丧命,也帮助艇长与采珠人脱离了危险。虽然内德·兰德平时暴脾气,但在关键的时刻还是显现出了英雄本色,冷静应对,令人佩服。所以在与人交往时要从多方面去了解他人,不能妄下定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我们要学会去发现他人的优点,并去学习才能够不断进步。

肖紫函


这个寒假,我读了一本书,叫作《海底两万里》。起初,我没有丝毫兴趣可言,渐渐地,我被那引人入胜的内容、跌宕起伏的情节所深深吸引。一片汹涌澎湃的大海仿佛正展现在我眼前,而我仿佛也坐着鹦鹉螺号,同尼摩船长走进海洋,观赏奇景。

在这本书中有许多扣人心弦的章节,而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还要数第四十章。这一章主要讲述了:潜艇四周都围着厚厚的冰墙,艇长镇定自若地指挥着大家轮流开凿冰墙,同时喷射开水阻止再次结冰。艇内的氧气越来越少,但大家仍秩序井然。最后,在众人的共同努力下,潜艇终于冲出冰原,大家再次呼吸到新鲜的空气,危机终于解除了。

我之所以喜欢这一章节,是因为我十分佩服尼摩船长的沉着、冷静、临危不惧。在那样危急的重要关头,艇舱的氧气越来越稀薄,大家随时会因为缺氧最终葬身海底!那是多么厚的冰层啊!要想使鹦鹉螺号全部通过这恐怖的冰山,可要挖650立方米的冰层!更不要说就算大家离开了这座牢笼,仍有可能还在冰山下,不能及时浮出海面呼吸空气......然而尼摩船长并没有坐以待毙,而是冷静地做出了一个决定,那就是一边凿冰墙一边喷射开水,终于成功地带领众人脱离了险境。这样沉稳的尼摩船长怎能使我不为之赞叹呢?

想到尼摩船长的沉着机智,再看看我呢?记得那一次,班里有同学打碎了花瓶,场面那叫一个惨不忍睹:玻璃瓶碎了一地,有的小玻璃渣飞出去老远;原本洁白无瑕的百合花,现如今被溅上了星星点点泥渍,散落在玻璃碎片中;花瓶里的水自然也洒了一地,聚成了一个小水洼,蜿蜒地向着四周扩散;溅起的水还打湿了我的裤角。我被吓得心怦怦跳,同学看见闯了祸,嘴里不停念叨:“完了,这可怎么办,怎么办?”我俩双双愣在原地。最后,还是路过的班长镇定地帮我们收拾了残局,还向老师解释了前因后果。现在想来我还是有些太稚嫩了,遇到一点小事情就蒙了,没有思考能力,一点也没有那遇事不惊的沉着冷静!尼摩船长身上的这些好品质真的值得我好好学习啊!

《海底两万里》这本书作为凡尔纳的一部经典名著,不仅将科学与文学美结合,把尼摩船长冷静坚毅的形象也刻画地栩栩如生,哪怕已经过去了快两个世纪,它的光彩仍熠熠生辉!

王宏天


《海底两万里》是一本神秘奇妙、想象丰富的科幻小说,为我们呈现出了海底狩猎的欢快、安葬船员的悲痛、勇斗鲨鱼的刺激以及穿越冰山的惊险等等令人大为惊叹的画面。

令我印象最深、最有感触的,却是没什么科幻元素的第二部分第二十一章——“大屠杀”。看过了这一章,我发现《海底两万里》不仅仅是一本科幻小说,还夹杂着作者现实中的浓厚情感。

“大屠杀”前一章,“鹦鹉螺”号特意在海底凭吊了在七十四年前英勇抵抗英国舰队而被击沉的法国战舰“复仇者”号。尼摩船长称“复仇者”号是一个多么响亮的名字,让书中的教授以及作为读者的我,隐约感受到了尼摩船长心中时间无法磨灭的畸形或是崇高的深仇大恨。在这种充满仇恨的气氛的烘托下,第二十一章大屠杀正式开始了。

“鹦鹉螺”号在凭吊“复仇者”号后遭遇到了一艘军舰,军舰知道所谓的“海怪”是一艘潜艇并妄想击败它,军舰的大炮猛烈袭击“鹦鹉螺”号,一连几炮都打在了水里并开始追击。尼摩船长并没有直接反击或利用“鹦鹉螺”号的超凡性能隐匿逃脱,他之所以忍受攻击与追逐将它引走,是因为他不想让那艘军舰的遗体葬在这片海域中,玷污“复仇者”号的残骸。这样一个举动,为我呈现了一位反压迫、反对殖民主义的尼摩船长,以及他对“复仇者”这艘爱国的光荣战舰的敬意。也反映出作者凡尔纳先生有意无意透露出来的爱国情怀,以及对爱国者的敬意。

但作者可能认为此刻的敬意不足以表达内心的感受。最终,尼摩船长还是爆发了,他大喊着:“我就是法律!我就是正义!我是个被压迫者,而眼前的就是压迫者!”他代表着自己心中的正义发起了复仇,敌方军舰被瞬间消灭。我看到了尼摩船长的冷酷,作为伸张正义者,或者说是“地地道道的复仇天使”,他冷静地看着代表压迫、代表殖民的敌方军舰慢慢沉没、解体;也看到了尼摩船长在复仇后的温柔,他面对自己家人的照片,跪倒在地、泣不成声。看到这里我不禁大呼过瘾,我想作者既是给尼摩船长带来了一次酣畅淋漓的胜利复仇,也是为作者自己对于殖民者、侵略者、压迫者深深憎恶的一个释放。

第二十一章“大屠杀”可以说是教授海底两万里奇幻经历的尾声。“鹦鹉螺”号在海底世界中遨游时,为我带来了一幅充满科幻色彩的海底世界图画。但这章的存在让我想到那句经典的“文学和艺术是不分国界的,但是文学家和艺术家是有国籍的”。我想,也正是作者内心中充满着的爱国情怀和反压迫精神,才能让他的笔下诞生出尼摩船长这个反殖民主义的理想主义斗士,这可能也正是这部书魅力的根本源泉。

蒋乐言


海底探险,环游世界,这无疑是许多人所向往的生活和所羡慕的旅行。在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所著的《海底两万里》中,就描写了这样一次的旅程。

在书中,1866年,一位名叫阿罗纳克斯的法国博物学家,参与了对当时人们议论纷纷的“怪物”的追捕,却不幸与他的两位伙伴——孔塞伊和内德·兰德一同被“怪物”所捕获。后来,他们发现,所谓“怪物”其实是人为制造的一艘潜水艇“鹦鹉螺”号,并由此与“鹦鹉螺”号一同开始了一段奇妙的海底旅途。在海底行驶了大约两万法里,遨游了大约十个月后,由于受不了在船上的受人约束的生活,当潜艇到达挪威海岸时,阿罗纳克斯教授等人便不辞而别,逃离了潜艇,向世人公布了所知道的有关海底的一切秘密。

在书中,作者细致描写了许多 “鹦鹉螺”号遇到困难、遇到危险、遇到麻烦时,人们一致、相互帮助、共同努力的场景和画面,体现出了团结协作和信任他人的重要性。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第十七章中,当“鹦鹉螺”号在南极洲的水下被翻倒的冰山挡住去路时,尼摩船长先是向阿罗纳克斯教授说明了情况,随后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他——先将“鹦鹉螺”号潜到下部冰层,然后让船员们穿上潜水服,从冰最薄的地方开始凿冰山,并竭力在四十八小时内将围住他们的冰墙凿开。内德·兰德主动提出帮助船员们一起到船外去凿冰,后来,在他工作了两小时,疲惫不堪地回来后,孔塞伊和阿罗纳克斯教授也加入了。在“鹦鹉螺”号大副的指导下,他们同船员们一起忍受着海水的冰冷,挥动着镐开始了工作。后来,虽然凿冰的进度并不快,潜艇内的氧气也有些不足,但困难得到了逐步缓解,尼摩船长也想到了新的方法来应对“鹦鹉螺”号可能被冰冻住的麻烦——使用开水来融化潜艇周围的冰。最终,他们在缺氧的情况下,成功凿开了厚重的冰面,化解了困难。

在我看来,“鹦鹉螺”号成功获救,是由于尼摩船长的临危不乱、聪明机智、善于组织,更是因为船上的人们相互信任、服从安排、团结一心、众志成城。

就像在我们如今的生活中,小至在学校里课堂上与小组成员共同合作,成功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大到在疫情面前人们在政府的指导下团结一心抗击疫情,疫情得到逐步缓解,无处不体现出团结的重要,无处不体现信任他人的重要。

所以,当我们遇到困难时,一定要团结在一起,信任集体内的每一个人,接受合理的方法,不要为了个人利益而忘记集体甚至背叛集体。

信任与团结,或许是通往成功的路上最重要的两块垫脚石。

这便是我读完《海底两万里》后最深刻的感受。

李米多


我第一次被这本书吸引到的章节是海底森林,这章描写很多的海底生物,为我们展示了神秘的海洋世界。

开头阿罗纳克斯和孔塞伊跟随内莫艇长来到属于内莫艇长的海底森林。其实海底森林的想法十分的梦幻,有许许多多不认识的新奇生物,他们还会以奇怪的方式排列,孔雀团扇藻,猩红色的扇贝,片形贝,细而弯曲的古铜藻,一丛丛水草……数目如此巨大的生物不仅令阿罗纳克斯和孔塞伊惊奇,更让我们这些读者长了见识。怪不得有句话叫大自然将自己最美好的事物都留给了海洋,地球上的最后一片净土可能是海底吧。

短暂休息后继续打猎,接连获得了海癞、飞鸟,在最后他们遇见了火鲛。内莫艇长和他的助手及时补救下了阿罗纳克斯和孔塞伊,好在是有惊无险平安度过。我认为这可能也算是海洋给予这群人的警告。

海洋确实是地球上的最后一片净土。但是我们可以想想现在,核废水被排入海中,垃圾污染着海底。按生物老师所教的食物链,那些鱼儿所食的废物和有毒物质终会沿食物链传递,最终进入人类的腹中。人类最后只是变向的食用垃圾,饮用核废水,不过是自食苦果,危及的还是人类自己。

前文有提“海洋的年是地核的世纪,世纪就是地核的千年,那么,为什么海洋不能在自己的怀抱里保留最后几种大得异乎寻常的物种呢?”地球只有一个,陆地早已归属于人类,为什么还要如此自私的将海洋的领域也收入呢?海洋是大自然最后的底限,人们如果继续下去,也会得到惩罚。在海洋深处可以看到发光的巨大水母四处游荡,小银鱼成群结队地在海底畅游,珊瑚和藻类又成为微小鱼类的庇护所。在海底,他们活在属于自己的小世界里,静谧又美好,像一个永远不会苏醒的美梦。可是人类现在势必要打破他们的美梦。谁知他们会不会也在不断进化中萌生思想,最终与人类为敌?环保节约,从我做起。

刘楚桥


《海底两万里》是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的科幻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二部。

这本书讲述了阿龙纳斯教授和他的仆人,以及捕鲸手尼德·兰在潜水艇中海底航行的故事,这三个人本来是在战舰上去捉捕当时举世闻名的“海怪”的,在遇上“海怪”时,战舰攻击了“海怪”,但它却毫发无伤,反而向战舰撞去。这三个人都掉下了船,他们游到“海怪”的背上,才发现这是一艘潜艇。他们进入了潜艇,于是,他们开启了漫长的海底之旅。但捕鲸手很想逃离这艘舰艇,于是一天晚上,他们一起逃向了陆地。

这本书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情节是“鹦鹉螺号的船员和巨型章鱼搏斗的情景。他们遭受了巨型章鱼的袭击。船上的所有人都开始与章鱼搏斗,但是有一名船员被章鱼卷走了,船长想救他,可是被墨汁糊了眼睛,章鱼逃之夭夭了,本来一向冷酷的船长也流下了眼泪。从中可以看出船员们的团结,以及船长对船员的关心。

这本书中刻画了许多人物,主要有平时冷酷而内心复杂的尼摩艇长、既勇敢又倔强的捕鲸手、忠诚又舍己为人的仆人康塞尔和知识丰富、勇于探索的阿罗纳斯教授。本书全程以阿龙纳斯教授的第一人称描写,通过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来刻画人物的。在描写一些事件时人物的感情真挚,引起读者共鸣。

我认为并不是每一本科幻小说都像《海底两万里》一样富有强烈的可读性,它作为一本不是凭空捏造而是远见加博学累积成的小说不但为对海底知识了解不详尽的读者解读了他们的旅程,更让后人看到了古人的智慧与文明。

康雨琪


鹦鹉螺号在海中穿梭,一路上瑰丽的景色无数。在这片海域,尼摩艇长邀请艇上几人参与海底漫步活动。

潜水之前,尼摩让艇员为阿龙纳斯三人穿上潜水服并准备好猎枪。我从装备中看到了浓浓的科技感,可抗重压的护甲、可连发的水中猎枪、可轻捷行动的靴子……功能的描写不禁让我心潮澎湃、几欲一试,作者的精妙构思令我佩服与赞叹。

很快,一行人在艇长的带领下进入海洋,到达海底平原。细沙在地上平铺,折射出七彩的阳光,将海水照得光明透亮。四散的光折射变形,各种色彩组合交错,画面透过文字映射在我眼中,让我仿佛看到这幅海中奇景。

你以为这就是全部?更美的还在后面!

踏过银沙,大部队到达的这次小探险的高潮部分——海底森林,无数奇妙的生物从海洋中游过,高大的乔木、丛生的灌木,令人目不暇接。连阿龙纳斯教授都说:“我不自觉地把动植物之间的界限给混淆了,但又有谁能不弄错呢?”可见这片森林的品种之多。这片多姿多彩的小天地,被作者大胆新奇地想象出来,又以生动逼真的描写呈现出来。我仿佛置身其中,感受自然的无尽魅力;同时又被景色深深吸引,不可自拔,心醉神迷。

正当我沉湎于迷人的景观,一场意外使我的心猛地提起——是一只海蜘蛛!我随主角的“浑身一颤”代入进了紧张的情绪,还好它很快被射杀,有惊无险。

旅程结束,开始返回。我看到艇长射中一只海獭,气氛轻松。然而没过多久,几人又遇上一种角鲨,只是它们并没有发现人,很快离去了。

看完这次探险,我深刻记下了它。故事赏心悦目,又惊心动魄。短短一章,被作者生动的想象力和巧妙的构思能力塑造得趣味盎然又险象迭出。它不仅满足了我心底对新鲜和刺激的追求,也丰富了我的内心世界,看到海底更美的一面。

王祎贺


我呼吸着墨香翻卷的芬芳指腹悄无声息的轻轻掠过那一个个溢满灵动的文字。

《海底两万里》是我最喜欢的名著了,茶前饭后亦或他日闲暇之时,静静的打开它,它总会给我带来无限的遐想与好奇。我极其佩服这位作者凡尔纳。他有着让我膛目结舌的想象力。他在小说中竟然预料到了未来世界,一个有潜水艇、有电灯的世界。我不禁认为他是外星人,一个懂科学,懂科技的外星博士作家。他的书是大大的磁场,我就像一块磁铁被他牢牢地吸住。

书中的主人公尼摩船长的形象最生动,同时也让人难以理解。他性格古怪,却又有时善良仁爱,他英勇果敢,但却又是那么残忍……他痛恨陆地上的一切,但他又时不时去帮助穷人或弱者。当他决定救人时,甚至可以不顾自己的生命,而他决定向人类复仇时,可以至人的生死于外。他对待船员如亲人一般,但当他愤怒时,根本听不进旁人的劝说,一意孤行。他为了躲避敌人的追击而隐居海底,但他又经常为自己孤独的生活感到悲伤。

书中包含了很多科学知识,地理,文化,地质学。如此之多的知识这本书里都有。作者通过知识渊博的阿龙纳斯教授、爱给动物分类的康塞尔、勇猛果断的孔塞伊,告诉我们海洋的知识与海洋里的奥妙。比如红海一种名叫三棱藻的微小生物,它分泌出的粘液是制造红海的颜色像血一样的红的原因,还有许多许多我们不知道的知识通过这本书我都知道了。

想象很美好,现实很残酷,这是人们常说,但凡尔纳用这小说告诉我们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只有当时具备一定的科学背景,才可能有来源于现实或高于现实的想象,否则不是科幻只是空想。而如果连想象都没有,没有目的,没有方向,更不可能有科学的进步。

我们要学习尼摩船长英勇果断的善良,仁爱,善于探索并能帮助他人的一面,要正确利用身边的高科技去造福社会,而不是作为武器。

尹健坤


《海底两万里》是一部不朽的著作,“科学幻想之父”儒勒·凡尔纳用他丰富的想象力为我们揭开了大海神秘的面纱。

故事的主人公尼摩艇长和他的同伴们秘密建造了一艘性能极佳的潜水艇:鹦鹉螺号,从此与世隔绝,在大海中航行。后来人们发现了它,以为是个大怪物,要除掉它,没有成功。随船一起参加清除行动的法国博物学家阿罗纳克斯、仆人孔塞伊和捕鲸手内德被甩到了艇上,成为艇长的俘虏,随艇领略了两万里奇妙壮观的海底世界,最后逃出潜艇,回到陆地。

在这本书中,我深深感受到了自然的力量。从太平洋下感叹海底世界繁花似锦,到海底漫步感受大海的纯净空灵;从采珠场里惊叹独一无二的巨大珠母,到大冰盖下敬畏数不尽的暗礁、浮冰……大自然可以造出几十英尺长的巨型章鱼,可以让亚特兰蒂斯大陆一夜间成为海底废墟,它把手指尖的灰尘翻过来,就能把鹦鹉螺号封进冰隧道!

的确,大自然实在是值得敬畏的,就像书里说的那样:“在大自然所划定的极限处,不管你是谁,也不管你愿意与否,你都得停下你的脚步来。”

我们人类的各种必需品都要从自然中获取,因此我们要敬畏自然,顺应自然,甚至像尼摩艇长一样融入到自然里去。他的吃、穿、用来自大海,但他绝不滥用。在南极附近遇到长须鲸,内德想要捕杀时他曾说:“为捕杀而捕杀是人类的一种特权,但我不允许这种残酷的消遣。”足见他热爱自然。指挥着他的艇,他也不懈地探索自然:到南极去!下到最深的海底去!他是用勇敢的心与充满科学智慧的头脑去了解自然。热爱自然,了解自然也就融入了自然。

现今社会,各种环境问题在涌来:水资源紧张、生物多样性破坏、极端天气、全球气候变暖……让我们重新问一问自己,是不是为一时之利逐渐淡漠了对自然的敬畏,把无休无止的索取看作理所应当了呢?让我们向尼摩艇长学习吧,保持科学理智的头脑,为保护自然贡献力量吧!

大海是包容的,是拥有无限的美的,自然更是如此。但它也许也需要我们的理解和关怀《海底两万里》诉出了它的心声。

张天一


《海底两万里》是由儒勒·凡尔纳编写的长篇小说,故事曲折离奇,引人入胜,情节紧凑密集却不会使人感到重复和乏味,是我最喜欢的科幻小说之一。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关于鹦鹉螺号潜艇的故事,大概讲的是近期有许多船在海上遇难,一时间关于海怪的事情流言四起,因此“我”——阿龙纳斯教授和仆人康塞尔来到一艘船上去捕猎海怪,结识了尼德·兰。三人不幸遇难却被人救起,这才知道传说中的海怪根本就是一艘潜艇,从此跟着这艘不简单的潜艇“鹦鹉螺号”踏上旅途,在去了诸多地方后,最终成功逃回了家乡的故事。

在这本书中,作者把自己对海洋的幻想发挥到了极致,表现了同人类认识和驾驭海洋的信心,又展示了人类意志的坚韧和勇敢。其笔下的大海十分令人向往,通过“鹦鹉螺号”展现出了大海的种种可能:衣服可以用贝壳类的足丝织成,香水则是由海洋植物提取出来,床可以用柔和的大藻叶来铺,就连笔都是鲸须做成的。当然海底也有着美丽的海底森林,令人为之惊叹的采珠场,更是几番描写将当时仅存于人们口中的亚特兰蒂斯描绘成了一幅破败却又不失辉煌的壮观场面,构造出了一个奇特,未曾设想过的海底世界。

如果要说这本书里性格特点最突出的人,那一定非尼德·兰莫属。他是一个鱼叉手,向往自由,性格豪爽又带着暴躁,无时无刻都想着离开鹦鹉螺号。文中多次描写他与别人破口大骂,并且总是计划离开这艘潜艇,也是他推动了最后逃离事件的发生。

在我眼里,这本书中性格特点最复杂的人还当属尼摩船长,他善良,正直,可以将攻击他潜艇的遇难人救起,但他也执着,不愿让三人离开。文中许多部分都可以看出他的知识渊博,更是用了不少的笔墨勾勒出了一个对民族压迫和殖民主义极端痛恨,向往民主与自由的尼摩船长。这是个最适合用来体现人们并不是非善既恶的例子,人物形象有着自我矛盾与冲突,算是真正将这个角色写“活”了。

总的来说,《海底两万里》确实是一本值得去精读的小说,不管是人物还是情节,在经过细细推敲后,总能发现一些新的小惊喜,再仔细想想,在当时那种落后的时代,潜水艇只能通过想象存在于作者笔下,现在竟也是被发明了出来,甚至和现实中的潜艇相差无几,这足以能够看出作者其知识之渊博,也不愧有着“科学时代的预言家”这样高的美誉了。

张祎然


《海底两万里》是法国十九世纪著名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的代表作“海洋三部曲”的第二部。小说从捕捉“海怪”写起,写了尼摩船长带着阿罗纳克斯教授三个“俘虏”在十个月、两万里的旅途中,乘鹦鹉螺号行遍七大洲四大洋的故事。其中我最喜欢第二部分第十六章《缺氧》。

这一章讲了鹦鹉螺号来到没人去过的南极点,被困在大冰盖下。船上的氧气只够用两天,船员们在尼摩船长的带领下用铁镐开凿海冰,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成功破冰,脱离了险境。

鹦鹉螺号在大冰盖下十分危险。“‘四十八小时之后,我们储备的空气就将用完了。’”、“这么下去,要彻底完成这一工作,必须得用四天五夜的时间。”、“两侧的冰墙在往船体渐渐合拢过来,因为人的劳动和工具不能使海水恒温,所以出现了结冰现象。”这就意味着鹦鹉螺号要面对缺氧,在短时间内花费大量体力完成浩大的工程。这是在和死神赛跑,只有快速和坚持才能取胜。

为了生存,船员们都以坚韧不拔、不知疲倦的精神拼命凿冰。“这一次内德出乎意料的参与了”、“一时间,铁镐飞舞,大块大块的冰被凿了下来。”、“这一天,活儿干得比平常更加来劲儿。”在危难中,所有船员(甚至始终不愿出舱的内德)都十分积极地投入到了凿冰行动中。虽然累得“都快散架了”,他们还是坚持不懈地挖着,终于在氧气即将耗尽之时挖掉了九米。

氧气是人类生存的必需品,面对氧气越来越少的情况,船员们毫无自私之心。“虽然凿冰时可以呼吸新鲜空气,但是没有一个人故意延长在水下的工作时间,干完自己的活儿,便立刻把维持生命的储气罐交给喘不上气来的同伴。”、“他们不顾自身安危,把储气罐里仅剩的一点点空气留给了我。”船员们明白别人和自己一样非常需要氧气,他们不仅一点不占小便宜,还舍己为人,救了生命垂危的阿罗纳克斯教授。

最后,在全体船员的共同努力下,鹦鹉螺号撞破冰层,浮出水面,成功脱险。

读完这一章,我感到十分震撼和感动。鹦鹉螺号船员面对看似走投无路的困境,不放弃,不懈怠,在冷静思考和坚持劳动后,竟成功地化解了危机。这启示我们遇到多艰难的困难,都要保持冷静,用积极的心态面对困难,还要付出全部的努力,就有很大可能解决问题。坚持仅比不坚持多了一次而已,既然有一线希望,那就尝试着坚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