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读余秋雨先生《千年一叹》有感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17-12-29 09:27:24归属于读书笔记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读余秋雨先生《千年一叹》有感

与《千年一叹》的首次接触,是在N年前,当时是只闻其名未见其貌,主观臆断为某文人古色古香的矫情。由于学习态度明显不端正,当然就没有附庸风雅。第二次接触,是某朋友谈起《文化苦旅》,谈起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我貌似赧颜地意识到了自己的无知,急急地来了一顿“千年快餐”,嗦嗦咪嗦嗦,OK,简介和目录尽在掌握。第三次接触,是在今年,看到香港中文大学推荐书单50本,《千年一叹》赫然出现在第6位,我决定要看看,看看它到底会带给我怎样的惊喜。
读过之后,我开始认真地称余秋雨为先生。
书中,余秋雨先生以一个中国文化人的身份,用三个月的时间,踏上一个充满惊险的古文明旅程:从希腊出发,南下埃及,再穿过中东的以色列、巴勒斯坦、约旦、伊拉克、伊朗,再走访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等十个国家,探索“人类文明的经络系统”。我跟着先生走过太阳神庙,走过金字塔,走过所罗门石柱,走过底格里斯河,……十个国家一一走过来,他的震惊伤感表露无遗:“人类文明的巨构崩坍得如此凄凉!”“衰草瓦砾,承载着一个从古到今的灾难,一切摧残都是具体的,一切委屈都是难以表述的!”
由希腊而入,忧伤的情怀已起幕。远古的爱琴海依旧在,公园前5世纪的遗迹——石柱只剩下后来者的铭刻,迈锡尼的海伦早已随战争而消逝,空留一个三千三百年前的王城遗址,可惜曾经的千古气势已成追忆,幸而,还有一个奥林匹亚,宙斯神殿和希拉神殿依然有圣火的气息……
埃及,埃及文明是疑问最多的文明,是最难以解读的文明,因为难以解读,所以便难以传承。所以,作者说“当法老们把自己的遗体做成木乃伊的时候,埃及的历史也成了木乃伊”,庆幸,中国有个秦始皇,他让中国的历史活了下来。
以色列——怨气聚集的国家。命运对犹太民族尤为不公,那么多的灾难接二连三地降落在他们头上,多舛的命运已造就了他们坚强的的生存文化,但无论多么坚强,耶路撒冷永远都是他们内心的痛,一面哭墙见证了他们多难的历史。
伊拉克——敏感的国家,因为有了全人类文明的母亲河——底格里斯河而令人向往,虽然铁丝网重重。原想由此探寻巴比伦文明的痕迹,然而,在巴格达博物馆里,作者只看见了一屋的空缺,文物早已大量进入了欧洲的博物馆,连巴比伦遗迹也被糟践成一个低劣的现代模型,太新,也太粗糙。伊拉克遭受着国际惩罚,可是当我读到孩童因禁运而没有课本,不免一阵心酸。国际惩罚理由或许是正义的,但真正被惩罚的总是那群最无辜的人。
伊朗,居鲁士陵墓成为作者了解伊朗史的开端。历史上的伊朗不断地遭遇到侵略,但是,最后居然在重重的灾难中成了伊斯兰文化的一个重镇,以独特而缓慢的步伐,走进了现代。
巴基斯坦,“赤脚密如森林”,这个国家呈现在作者面前的是不可掩饰的惊人的整体性贫困。这是另一个意义上的文明沦落。
印度,向往以久的“恒河晨浴”,通过余秋雨先生的笔,我却彻底知道了那与美丽无关,却是一场人类的悲剧。极端的贫困、极端的混乱、极端的肮脏让作者早早告别阿育王与菩提树,逃离了。
尼伯尔,这里村落稀疏、房舍土朴、环境洁净、空气新鲜。这里的人们虽然贫困,但很干净。总之这里的一切更贴近自然,一种未被太多污染的自然。在这儿,作者得以静静地反思万里历程,为此番的文化考察画下一个大大的感叹号。
余秋雨先生这次非、欧、亚三洲之旅,所见到的几大文明发祥地(希腊文明、埃及文明、希伯来文明、巴比伦文明、波斯文明、印度河文明--恒河文明)无一例外的都已衰落。从作者的这些经历中,我们可以看出创造文明的是人类,毁灭文明的也是人类。其实,甚至在人类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在很多地方,人们正在毁灭自己创造的文明。
“法老的陵墓,巴比伦的墙,希腊海滨夜潮起,耶路撒冷秋风凉。我是废墟的泪,我是隔代的伤,恒河边的梵钟在何方?”
读《千年一叹》,除了对这些远去的文明唏嘘不已、扼腕叹息觉得遗憾外,更多的是看到一种宏大,文明的宏大,还有庆幸,同样是文明古国,同样辉煌过,但是在“同伴”衰落的同时,我们中国却奇迹般的存活了下来,并且比较完整的保存了我们的文明。经过多次的文化碰撞,最后归于统一。
当然,庆幸的同时也有一些反思——在我们高速发展经济让世界重新刮目相看的同时,我们是不是也在一点点的失去。是不是有时候我们也要停下来等一等已被自己远远甩在后面的灵魂。我们的祖宗们相对完整地将中华文明传承到了我们手中,而我们这一代人能否将其保存并且发扬光大继续传承下去呢?
祝愿我最美最神圣的祖国母亲,繁荣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