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人生没什么不可放下》读后感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0-08-23 10:23:31归属于读书笔记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人生没什么不可放下》读后感

买这本书时,记得是买其他书时无意中看到这本书名的,“人生没什么不可放下”几个字深深的促动着我,吸引着我。
这本书,文中字里行间无不充满人生的智慧,是一本绝对值得广大朋友阅读的智慧书。

先来给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这位智慧过人的法师,让大家有一个简单的了解吧。

弘一法师简介:

李叔同(1880—1942),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谱名文涛,幼名成蹊,学名广侯,字息霜,别号漱筒。是著名音乐、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从日本留学归国后,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后被人尊称为弘一法师。1913年受聘为浙江两级师范学校音乐、图画教师。1915年起又兼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音乐、图画教师。南京大学历史上第一首校歌就是由他谱曲的。


弘一法师杰出贡献:

 在中国近百年文化发展史中,弘一大师李叔同是学术界公认的通才和奇才,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他最早将西方油画、钢琴、话剧等引入国内,且以擅书法、工诗词、通丹青、达音律、精金石、善演艺而驰名于世。

  中国僧俗两界闻名于世弘一法师, 在近代文艺领域里无不涉足,诗词歌赋音律、金石篆刻书艺、丹青文学戏剧皆早具才名。而他在皈依佛门之后,一洗铅华,笃志苦行,成为世人景仰的一代佛教宗师。他被佛教弟子奉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他传奇的一生为我国近代文化、艺术、教育、宗教领域里贡献了十三个第一,堪称卓越的文艺先驱,他爱国的抱负和义举更贯穿于一生。大师的懿行在当代清晰可寻,天津、上海、嘉兴平湖、泉州、厦门、成都、温州、漳州、惠安、安海、青岛、台北等全国许多市区、寺庙建有李叔同弘一法师纪念馆堂、设立大师塑像,成为城市名片、旅游景点,供人们祭奠瞻仰、参观学习。

1918年,弘一法师38岁出家,1942年62岁圆寂于福建泉州开元寺。依据有关他的大量史料和传记,吾认真地进行了有据可考的总结,弘一法师可成就中国近代历史第一的则有十三个之巨...............................(在此就不依次列举了)

想起一个小故事,从前有一个苦者对智者说:“我放不下一些

事,一些人。”智者说:“没有什么是放不下的。”苦者说:“可我偏偏就放不下。”智者让苦者拿着一个茶杯,然后往里面倒热水,一直倒到水溢出。苦者被烫到松开了手。智者说:“这个世上没有什么是放不下的,痛了,自然就会放下。”


可是,当面对人生抉择时,会发现,即使伤了痛了,可仍然对很多事物执着着,我们常说忍辱负重,没有忍辱,就不能负重,没有忍耐就做不成事。为什么要忍呢?因为忍可以避免我们受到无谓的困扰和伤害,在我们还没有强大的时候,就需要学会忍耐,这是一种生存的智慧,小不忍则乱大谋。在我们变得很强大时,也要学会忍,这是一种人生的气度和涵养。一位西方学者曾经说过:“忍耐和坚持是痛苦的,但它会逐渐给你带来好处”忍耐并非软弱可欺,恰恰相反,忍耐是心灵强大者的一种自然反应。忍耐是一种君子风度,十一个人胸襟博大的表现,能忍耐的人,往往可以在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为,一个缺少忍耐的人,很容易就被摧折,而有强大忍耐力的人,则会在风雨中无惧而行,成为笑到最后的人。

  宽恕别人就是善待自己,其实,宽容不仅是对别人的一种谅解,也是对自我的一种解脱。生活中,我们往往在小事上,对自己造成的伤害不大的事情上,比较容易原谅,但对已经给自己造成巨大伤害的人,却很难做到一笑泯恩仇。其实,无论是大事还是小事,我们都应该做到原谅。因为原谅别人的目的,还是为了自己好过。

西方有句谚语说:“怀着爱心吃菜,也要比怀着怨恨吃牛肉好得多。”解决仇恨的办法不是报复,而是原谅。

佛经云:“若有人因无知的恨而害我,我将用无私的爱来度他”。宽恕一个人,比爱一个人更难,它需要付出更大的勇气,但唯有宽恕才是解脱心灵的唯一方法。所以如果有人曾经欺骗了你的感情,伤害了你的亲人或朋友,不要一辈子记恨他,试着去忘记那些伤痛,原谅你的“仇人”。失去的永远都失去了,再怎么怨恨对方也不可能让一切回到原点,怀着仇恨生活,折磨的只是你自己的内心。要幸福,要快乐,就要放下仇恨,释放了仇恨,才能释放心灵的痛苦,才能以微笑的面容面对生活

不抱怨,心中无嗔便是净土。书中弘一法师认为,“一念嗔心,能开百万障门”,人一旦有了嗔心,就会失去理智,失去正确的判断力。因此弘一法师认为嗔心是要不得的,一旦养成嗔习就很难戒除,所以,我们要时刻警惕自己,不可让嗔心来破坏我们的情绪和心智。嗔念会让我们心境不平和,伤身伤神,对我们没有一点好处。所以,一旦出现嗔念之心,我们就要赶紧想办法戒除。有位智者曾经说过:不要在生气的时候做任何决定。

放下,莫过如此:有一天,当你再次面对你过往的难堪、你憎恨恼怒的人,心如止水,不再起心动念,坦然面对,一笑了之。即便别人在你面前,复述你过往种种不幸时,你仿佛是在听别人的故事,心里一丝涟漪都没有。

要走的感情,不强求,远去的朋友,不强留,昔日的失败,当磨练,得到的教训,放心间。不执着,不嫌弃,不攀比,不虚荣,让心活在一份淡然宁静里。与其烦恼的生活,不如顺其自然的过下去,你要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人生,就是一场断舍离,没有什么放不下,没有什么舍不得。索达吉堪布说:所谓放不下,只是这世界的错觉。所谓舍不得,只是你心中的幻象。

总有人幸福白头,总有人哭着分手。无论相遇还是不相遇,都是岁月沧桑的回响。

很多时候,你那些义无反顾的执着,

那些让你遍体鳞伤的坚持,最终都将成为浮云。

很喜欢书里的这句话: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临事须替别人想,论人先将自己思。

放下,才能得到;放下,才能长久;放下,才能承担;放下,才能拥有;放下,就是幸福。

始终怀着敬畏的心读完整本书,不似很多哲学那样晦涩难懂,反而可以让人透过通俗的言语看到字面之外,内容之深处的道理。仿若大师亲临,读者与作者畅通无阻的交流感悟一般,让身处闹市的我们静下心来学会思考。在读书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自己,认识自己,从而勇于面对真实的自己。

并褒之优,省之过。

弘一法师语录:

  无心者公,无我者明。

  自古仁人志士,以儒济世、以道修身、以佛治心,可谓是智慧通达。

  事不可做尽,言不可道尽。

  学一分退让,讨一分便宜;增一分享用,减一分福泽。

  恩怕先益后损,威怕先松后紧。

  涵容以待人,恬淡以处世。

  必有容,德乃大;必有忍,事乃济。

  以虚养心,以德养身,以仁义养天下万物,以道养天下万世。

  不为外物所动之谓静,不为外物所实之谓虚。刘念台云:“涵养,全得一缓字,凡言语、动作皆是。”

  应事接物,常觉得心中有从容闲暇时,才见涵养。

  逆境顺境看襟度,临喜临怒看涵养。

  人生最不幸处,是偶一失言,而祸不及;偶一失谋,而事幸成;偶一恣行,而获小利。后乃视为故常,而恬不为意。则莫大之患,由此生矣。

  于作事,必克己谨严,要做到极致。于生活,应戒绝奢华,一切从简。

  不自重者取辱,不自畏者招祸。

  事当快意处须转,言到快意处须住。

  物忌全胜,事忌全美,人忌全盛。

  以冰霜之操自励,则品日清高;以穹窿之量容人,则德日广大;以切磋之谊取友,则学问日精;以慎重之行利生,则道风日远。

  以淡字交友,以聋字止谤;以刻字责己,以弱字御侮。

  人当变故之来,只宜静守,不宜躁动。即使万无解救,而志正守确,虽事不可为,而心终可白。否则必致身败,而名亦不保,非所以处变之道。

  安莫安于知足,危莫危于多言。

  心思要缜密,不可琐屑。操守要严明,不可激烈。

  以情恕人,以理律己。

  识不足则多虑,威不足则多怒,信不足则多言。

  缓字可以免悔,退字可以免祸。

  处难处之事愈宜宽,处难处之人愈宜厚,处至急之事愈宜缓。

  强不知以为知,此乃大愚。本无事而生事,是谓薄福。

  无事时,戒一偷字。有事时,戒一乱字。

  论人当节取其长,曲谅其短。做事必先审其害,后计其利。

  穷天下之辩者,不在辩而在讷。

  伏天下之勇者,不在勇而在怯。

  何以息谤?曰:无辩。

  何以止怨?曰:不争。

  处事须留余地,责善切戒尽言。

  喜闻人过,不如喜闻己过。

  乐道己善,何如乐道人善。

  论人之非,当原其心,不可徒泥其迹。

  取人之善,当据其迹,不必深究其心。

  修己以清心为要,涉世以慎言为先。

  恶莫大于纵己之欲,祸莫大于言人之非。

  人褊急,我受之以宽宏。

  人险仄,我待之以坦荡。

  德胜者,其心平和,见人皆可取,故口中所许可者多。

  德薄者,其心刻傲,见人皆可憎,故目中所鄙弃者众。

  欲论人者先自论,欲知人者先自知。

  知足常足,终身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

  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而求,咫尺千里。问余何适,廓尔忘言。华枝春满,天心月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