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斯通纳》读后感2000字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0-09-14 08:00:47归属于读书笔记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斯通纳》读后感
 

刚刚结束完高抬腿3min+帕梅拉腹部臀部腿部训练的我,关掉bilibili,扫码登录公号开启这篇日记。就在健身前,我的泪滴答滴答湿了床单,因为斯通纳的死——除了做饭吃、喝水、上厕所,我这个周末都在看《斯通纳》。


在看它之前,我就在菜宝的推荐语里得知这本书可能致郁(现在已全然不记得其他推荐语了,等会写完我的感受再去《槽边往事》翻翻),所以我看得很小心,不想被里面悲伤的(我以为是惨绝人寰的)剧情牵引。看书时,我有个习惯边看边记录觉得有“味”的段落,比如在书的第一页写着:

如果偶尔有学生碰巧看到这个名字,也许会纳闷威廉·斯通纳是谁,但促使他探究的好奇心,顶多止于提个漫不经心的问题

当时记下这句话,最多是让我觉得死后(离去后),别人的关心不会超过“提个漫不经心的问题”,甚至比这更淡,工作中离职的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此刻再回看这一段,想为自己好好活着的想法更强烈。

斯通纳是个在乡下帮爸妈做农活长大的娃娃,高中毕业他爸让他去哥伦比亚密苏里大学农学院读书,他还不情愿。后来边给亲戚当“奴仆”边读完了大学。然而他不是以农学院的身份毕业的,在大二时,他换了文学专业:

只用了一年的时间,他就学会了希腊文和拉丁文,好的足以阅读简单的文献;他的眼睛因为紧张和缺少睡眠总是红红的,灼热疼痛。有时,他回想自己几年前的样子,被那个陌生人物的记忆搞得惊诧不已,那个人像土地般发黄,逆来顺受,而那个人就是从土地中冒出的。他还会想起父母,他们差不多跟自己养的这个孩子一样陌生了;感觉对他们有种复杂的同情和遥远的爱意
《斯通纳》


看到“遥远的爱意”,忍不住跟妈妈视频,自从毕业后,就倔强地待在离家千里的城市,因为这里“空气好,工作好,素质普遍比较高……”

斯通纳起初好好活着——决定着自己的人生——他不想再回到辛勤劳作的田间转而从事文学,后又在密苏里大学任教40多年;可在读者看来(我相信应该是大多数读者),他除了跟女儿在书房各自研学,或在办公室研学,或40岁的时候跟20多岁的女学生偷情之外,他每一天都过得极度压抑,那种压迫感让现代的我们,难以理解——尽管我相信现实生活中还是会存在这种被生活禁锢、寸步难行的压抑。


(斯通纳和女儿在书房的静谧幸福时光)
我也曾幻想过在书房里,一家三口,各忙各的
偶尔从书本里、手工活里抬起头
看着世界上最关爱自己的人就在身边
独立又幸福


为何压抑?

因为他娶了一个老婆,

一个沟通不在同一频道上的老婆,

美艳、冷漠、专横:

不喜欢做爱,就用冷漠待他;

他各种热情尝试,迎面而来的是她的冷漠

结婚3年后想要孩子,就裸在床上一整天,等他一回来就要,一旦发现自己怀孕就回到之前的冷漠;

三年来从没换过尿布、照顾婴孩,只是漫无目的,也找不到生活的意义;

去娘家几个月发现自己30岁有皱纹了,剪了短发开始化妆换穿搭风格,再回自己家发现孩子跟丈夫很亲近就硬生生把孩子吼出书房;

看丈夫待在书房怡然自得,就把他东西都搬出去,理由是想要做艺术创作需要工作室,书房光线正好,而丈夫的新“书房+卧室”是别墅角落,冬冷夏热;

不断施展“母爱”,不问孩子的想法,逼她参加聚会,大声笑;

“教”孩子练钢琴,专挑丈夫需要静心研学的时候,于是他大段大段的时间都待在大学办公室里;……

这样的压抑,在现实生活中真的存在吗?

真的有男人/女人被压抑,还一步步退让吗?又或者书中是故意刻画得这么极端否则故事不好看?(本书1965年出版)

回想起自己曾有过的那段压抑的时光(对方也很压抑),我想,压抑是存在的。因为某些说不清道不明的理由,或压根没有理由就是不愿割舍,而彼此撕扯、剥削、冷战,总想着某天毅然决然。

所以在看这本书我总忍不住想,如果这本书是他美艳老婆的视角呢,追求她的时候答应带她周游欧洲,结果一年多了都没有行动……

他已经无法从他们一起的生活以及婚姻中为她找到任何意义。因此,对她来说去追寻在那些与他毫无关系的领域里自己能找到的意义,并且走上他无法追随的道路,就是合情合理的了。

在被老婆一步步逼到长时间待在办公室的男人,很自然而然地遇到心仪的女人。而且,这个女人知性,智慧,柔美,跟他有聊不完的文学探讨,最重要的是,喜欢跟他做爱,还不要他负责

你最初爱的那个人并不是你最终爱的那个人,爱不是最终目标而是一个过程,借助这个过程,一个人想去了解另一个人。

(斯通纳和情人的幸福时刻)
这种心灵相吸的状态
几乎成了出轨桥段的教科书
试问为何不能跟旧人拥有这种恬静自然?
如沈复和芸娘一般

自然的好日子,定然不会长,倒不是妻子过来控诉(妻子本人从一开始就发现了,然而,冷漠地看待这段关系,因为她的“家教”“观念”绝不答应离婚),而是工作上的死对头要对付他的心上人。

后来的剧情就比较俗套了,他们处了近一年,还偷偷相约去某村落度假,因大反派而难分难舍,后还是分开了,心上人主动离开这座大学,他仿佛老了10岁,更加醉心于工作;由于没有过多干涉妻子对女儿的影响,导致女儿步入他的后尘,才12岁就像失去了活着的乐趣的娃娃,上大学故意419怀孕仓促结婚离开这家,而女儿的老公应征入伍(二战),在第二年死在了日本。

无情地像杯子般圈住手,保护着自己最后一根可怜的火柴发出的昏暗的光。

(女儿)她虽然很绝望,但却算得上幸福开心了。她可以安安静静地过日子。少喝点酒,年复一年,自我麻痹,来对抗自己那已经变得虚无的生活。至少他很高兴女儿能够这样。他很欣慰,女儿还能喝酒。

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对妻子的不满,而又不曾反抗、沟通。

或者,无法沟通。

人生的后几十年几乎没有活过,除了有一次买了他情人写的书:

突然想起一句话:“有些人25岁就死了,只不过等到75岁才埋”。

斯通纳差不多就是这种状态吧。


岁月在疾驰,而他几乎意识不到它们的流逝


他死了,我哭什么呢?

是像认识了多年的老朋友,

除了疯狂工作,没过过几天舒服的日子而哭吗?

也许可能是,我看完了他的一生吧。

他想当一名教师,他成了教师。但他知道,他永远知道,人生的大部分时候他都是一个冷漠的人。他曾梦想过某种正直,某种绝对的纯洁。他寻找过妥协和无关紧要的攻击性消遣。他曾想象过智慧,在漫长岁月的尽头,他找到了无知。还有什么呢? 他想,还有什么呢?

他还期望什么呢?他问自己。

花了两个半小时记录到现在,大多是摘取我感兴趣的段落,引申到我的生活中。更多对整本书的感悟,也许会在某天遇到某些事的时候,内心有个声音传来:【我,才不要像书中的人物那样过一生】,那或许就是看完这本书对我最大的启发吧。

除了【活着】这条线,《斯通纳》其实还有两段写得很妙,一个是对待战争的看法:

但我看到了后来发生的一切,一场战争不仅仅屠杀掉几千或者几万年轻人,它还屠戮掉一个民族心中的某种东西,这种东西永远不会失而复得……

因为屠戮,胜利者只会变成动物。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一个电视剧《新闻编辑室》的片段,围绕《为什么美国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开始讨论。

B站链接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76101628

我们过去的确辉煌过。 我们会为正义而拼,为道德而战。 因合乎道德而立良法,因违背道德而废恶法。 我们为穷人而战,而并非讨伐穷人。 甘愿牺牲,关心邻里。 勤劳踏实而不是空口说大话。 我们有过伟大的发明,有过逆天的科学。 创造探索太空,治愈疾病。 还出过世界上最出色的艺术家,有过世界上最棒的经济体制。 追求知识,不轻视,知识不会让我们觉得低人一等。 不会以上届选举的投票选择来给自己定性左右派 我们也...我们也不会轻易畏惧。 之所以曾做到过这些,是因为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因为有那些受人尊敬的伟大人物。 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是要认清症节 美国再也不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了。

第二段我觉得很妙的地方,是戳中迷茫者的心——“你不会跟这个世界拼搏,你会任由这个世界吃掉你,再把你吐出来,你还躺在这里纳闷,到底做错了什么?”

写完以上所有,最后翻阅和菜头的推荐语,才发觉自己看得是那么表面,而又隐隐约约感受到作者想传达着什么(“一战二战”、三段截然不同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