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读白马《世之奇女:三毛》有感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1-05-06 07:11:45归属于读书笔记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最贴近三毛内心的一本评传

——读白马《世之奇女:三毛》有感

我好奇,这个世界上已有了一百多部关于三毛的传记,白马先生还要起笔写三毛,他将如何杀出一条“血路”,会写出怎样的一个三毛来?当五年等待后白马的新作《世之奇女:三毛》放在桌前时,我摁挪不住一份急切的心。

“奇女子”,“天下女子,才女有很多,奇女子则不多。”白马把三毛定位为奇女子,他笔下的三毛又奇在哪里呢?

“传”从三毛的红尘岁月开始, 在三毛的红尘岁月里,作者把三毛一生的履历用她的作品来穿针引线。按时间、按地理位置、按故事情节,相当于用它们进行了三维排序,那些本来熟悉的情节经这么一排,三毛的48年生命便从黄角桠哇哇坠地一刻起,到丰满又挫折的人生,内容处理得经纬分明,神奇便一目了然。幼儿时能做出与别的孩子不同的三毛,“三毛本名陈懋平,懋,是家谱上属于三毛这一代的排行,三毛长到三四岁时,学习写名字,总也写不好笔划复杂的懋字。小孩子图省事,就把懋字跳过去。“从此便有了三毛原名叫陈平。尤其是大姐陈田心的回忆里那个极有个性、很特别的妹妹三毛,一个“荡完了秋千,还要跑去坟墓上跳一跳,然后蹲下看,一个人死了为什么要埋在泥土下面呢?”六岁时三毛具有常人没有的奇异,从1948年跟随父母到台湾后,有一回三毛与父亲去机场接客人,第一眼看见客人的她居然偷偷告诉父亲说,“这位客人家里刚刚死了人”,父亲攥紧女儿的手,为了不让女儿乱说造成尴尬,没想到客人到家坐定后,主动说出家中刚死了儿子的事,这下其父吃惊了,领教了6岁三毛的奇特。另外还有三毛奇特的拾荒癖好等等。尤其是三毛在人生最关键的少年时期曾受到过严重的心灵挫伤,为她以后人生的不快乐打下了伏笔。三毛在家休学七年后,遇见了让她感念一辈子的美术老师顾福生,是他发现了她的文学天才,帮助了她,给了她人生第一道光亮,从此把她引上了写作之路,并重塑成一个走出自卑成为向上的、自信的三毛。从此世上有了一个用作品为这个世界播种美好、为这个世界的人们传递正能量的三毛。

再写三毛的文学世界,情感世界,三毛的乡情亲情大陆深情,三毛的万水千山,直写到三毛的离世之谜。作者用他手中的笔努力走进一个真实的三毛,努力告诉着他理解的三个三毛:一个是文学中的三毛,一个是生活中的三毛,还有一个是内心世界里的三毛。

文学世界里的三毛,万水千山走遍的三毛,情感世界的三毛,三毛谜般的离世。请相信这些章节的魅力,从这几节内容来看,作者是真正读懂了三毛的人。如作者所说的,写作是三毛一生的执着,“这个世界上本就没有天才的作家,三毛留给读者宝贵的文学作品正是她心血的凝结,也因此,我们说尽管三毛一直说自己是‘游于艺‘,而事实上却是‘痴于艺’的。”他客观地分析了文学世界里的三毛是乐观的、浪漫的、自由的,是一个三毛自己希望成为的三毛。生活中的另一个三毛却是身体疾病、内心忧郁,这个三毛苦苦活着,努力生活,努力创作,该称得上英雄。

他几近涉猎了三毛的所有文字,除了文章还有许多鲜为人知的书信,三毛已有的音像资料,等等。他看过各种版本的三毛传记80多本,他以一个诗人一个三毛研究者,从三毛祖居出发,沿着三毛成长的脚印,直追寻到万水千山走遍的身影。更何况作家本人参加了筹备并负责举办了两年一度的“三毛散文奖”的具体工作,作为有心人,自然掌握了三毛有关材料的先机;他接触得到三毛的家人、朋友、文友,从他们的叙述中更多了解到生活中三毛的样子;当然还有那么多来自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毛粉”们,从他们身上又延展了解到的三毛及三毛作品中的一些人和事。比如就有毛粉来自西班牙、德国的,他们带来了三毛故事中的当事人今日的现场讲述,讲述她或他记忆里的三毛姐姐三毛阿姨。这一切无疑对作者着笔客观、内容丰满起到了独一无二的作用。

文本用“奇”字来贯穿,行文上也很讨“巧”。他把写三毛的出发点定位在故乡定海,这对于读者是新鲜的。树有根,水有源,人更是,这样定位的三毛就如一棵树有了鲜活的根,鲜活的根滋养出鲜活的生命。作者从舟山的地貌历史人文说起,从三毛祖上说起,从爷爷的经历、做事与为人说起,材料有来自四方邻里的口口相传,有《(永春堂)陈氏宗谱》的翻阅研读。证据里有爷爷足迹曾到过红海,与三毛情系撒哈拉恰好是个巧合。作者提示,这算不算三毛骨子里就有的流浪情结?三毛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来过祖地,认祖寻亲,祭拜祖宗,哭拜爷爷的坟,这一程的亲情互动都有详实纪录,有录像有录音有三毛留下的墨宝。亲情是那么的自然流露,这又算不算是一种生命密码的泄露?文中自然有了闻所未闻的许多故事细节。

这样的三毛让人读来是活生生迎面走来的,是从祖辈根脉里可以找到善良基因的,是从大海沙滩边找得到小沙女儿浪漫、热情、奔放滋养元素的,是一个多情又善良的三毛。

在写作方式上也有新突破:传中有评,评中带传,边传边评,专卷特评。

白马在作品中的评述也藏着“奇”,读来便知,奇有奇法,奇有渊源,奇有因果。读这样的评传,读者始终会有文本内容推进的参与感,与作者思想昭会的知遇感。

白马不但是一个藏书达人,更是一个读书达人,他猎书之广、阅读量之多到令人吃惊的地步,作者的文学涵养及知识素养对于创作犹如卫星的助推器,都说“巧妇难为无米炊”,而白马恰恰为他的作品囤备了丰足的食材,难怪作品读来让人感觉“有料儿”。

加上作品中有那么多从未示人的初始材料,这样的作品读来自有了一品新鲜的魅力,有意外的惊喜。

白马是部队转业到舟山的,千里马终遇伯乐,他从检察部门被调至舟山定海文联担任领导职务,以他的才华与对工作的满腔热忱,为定海的文化与文学进步做成了很多事,其中就有参与建议并策划的“舟山名人馆”的建成。走一走“舟山名人馆”,你会有“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处”的感觉,那么多耳熟能详的名人,政经商学兵各路精英竟都与舟山有着渊源。惊讶于展厅的一角站着文化名人—三毛。才知道三毛祖居是在定海,一个叫小沙的地方。于是乎,他又参与了“三毛散文奖”的提议与策划执行。如今,“三毛散文奖”已成功举办了两届,本人有幸亲历第二届“三毛散文奖”的其中几项活动并观摩了颁奖晚会,在这过程中就有机会亲眼目睹白马先生的敬业精神和工作效率。看到他对三毛家人的尊重关心及三毛家人对他的感激信任,看到了他对来宾的真诚与友善,也看到了他对那么多痴迷于三毛、热爱三毛的“毛粉”们的情谊与厚爱。很自然地我会想到,这些都必将成为白马笔下三毛生命细胞中的组成元素:它们有些来自三毛亲人身上自带的可以想象的与三毛生命共通的基因,比如三毛姐弟身上传承的来自伟大父母影响下的教养与气质;来自众多粉丝看待三毛遗物展的目光以及她们看见三毛亲人时流下的真诚泪水,这自然是三毛文学种下的因所收得的果;更来自白马手中掌握了那么多有关三毛的第一手材料,比如来自三毛与倪竹青叔叔及其他友人之间往来的亲笔信件。

作品也相通于菜品,吃货都知道,菜品好差的第一要素取决于原材料,然后才是好厨艺。这一次,白马都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