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良马对》读后感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2-05-09 09:10:32归属于读书笔记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良马对》读后感

如此想来,开始二字,何尝不可以简简单单地意味着一个普通的时间节点?不必要恢弘,也不必要有仪式感,只是在金风玉露一相逢般的瞬间,或是晨露跳离小草般的瞬间,就这样很自然也很偶然地发生了。仿佛被什么推动了一般,说不清是命运使然或是自我驱动,也说不清这一瞬间想表达什么,或者这一瞬间我是何种心境。就这样,模糊又淡然地开始吧。

最近恰巧读到这篇文章,有感而发。

01 原文与释义

岳武穆入见,帝从容问曰:“卿得良马不?”

武穆答曰:“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

臣有二马,故常奇之。日噉刍豆至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宁饿死不受。介胄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馀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值复襄阳,平杨么,不幸相继以死。

今所乘者不然,日所受不过数升,而秣不择粟,饮不择泉。揽辔未安,踊跃疾驱,甫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毙然。此其为马,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钝之材也。”

帝称善。

    岳飞入朝觐见,皇帝从容地问道:“爱卿是否有得到好马?”

   岳飞回答说:“称好马叫做骥,并不是称赞它的气力,而是称赞它的品德。

    我曾有这样的两匹马,所以常常对它们的表现感到奇怪。它每天吃豆类达几斗,喝泉水一斛,然而不是精细清洁的饲料和饮水,宁肯饿死也不食饮。给它披挂奔驰,开始速度好像不怎么快,等到行到百余里,就开始竖起马鬣长鸣,快速奔驰,显示出骏马的特点来,从中午到傍晚,还可以行二百里。卸下鞍甲后既不喘粗气,也不流汗,就像没事一样。这样的马,饮食多而且不随便食用,力量充沛而不逞能,是能长途行走的良马啊。适逢收复襄阳,平定杨么,不幸相继而死。

    现在所乘坐的马不是这样。每天的饮食不超过几升,而且吃不选择饲料,喝不选择泉水,拉住缰绳还未坐稳,就跳跃起来迅速奔跑,刚刚跑了一百里,就力气用尽流汗喘息,像死了一样。这样的马,需求不多,容易满足,喜欢逞能,又容易耗尽气力,是低下的劣马啊。”

    皇帝说:好。

02 名家点评

清·林云铭《古文析义》:

“得良马与未得,一言可尽。武穆乃将马之所以为良,所以为不良处,细细分别出来,全为国家用人说法。妙在含蓄不露,若添一语相士,便索然无味。玩‘不幸相继以死’,‘今所乘者’两句,骂尽举朝无人,皆属驽钝,尤感慨之极也。

高宗称善,而不悟其意,国事可知。其行文竟可作一篇《国策》读。

03 浅析"从容"与“善”

   林云铭讲,“高宗称善,而不悟其意。”这点我是持异议的。

   高宗是一位什么样的皇帝呢?在此由于篇幅原因,先按下不表。下篇继续补充。

    先说结论:我认为高宗并非他不明白岳飞在暗示什么,因为他有足够的才智、经验以及思辨能力,同时,他也了解此次对话的背景。

    可以肯定的是,岳飞的这番话,非在论马而在论人。又假设前面我所说的成立,也就是说,高宗明白岳飞在表达什么。

   那么此时就有一个问题,为什么高宗只说了一个“善”字?

   

   让我们来换位思考一下:

   首先,大将功成归来,战功赫赫,皇帝自然是非常高兴的。

   这篇文章发生的背景是:高宗诏岳飞“从容与谈用兵之要”。这里,有一个从容。回到原文,也有一个从容

    ↓↓↓

    “帝从容问曰:卿得良马不?”

    那我们可以这样推断,此时,第一,皇帝心情不错;第二,皇帝对于要谈什么事情,心里是有准备的,他不是即兴的。

    从常识判断,如果皇帝此时心情不错,而岳飞应对得当的话,此后的一些对话应该是你来我往,畅意快谈。那么在之后的篇幅中,应该是有两人的对话才是。

    而我们从篇幅看,岳飞就高宗的一句问话,给了洋洋洒洒十几行的回复,高宗只说了一句:“善”。

    那我们是否可以做出这样一种合理的推测,那就是,高宗也许是这么想的:“岳飞您老人家的话也太多了,但是又挺有道理,所以我也没法说什么,那就点个赞吧。”于是,高宗以这样的心情,曰“善”。

   而这个“善”到底是处于无奈呢,还是真心佩服的呢?

    那我们就要分析另一个问题:岳飞这段话,是不是高宗想听到的?

   皇帝作为九五之尊,他的一切都代表着天,代表着神,他的意志一直都被当做众人的意志。在这样环境下成长起来的高宗,自然有着非常强烈的自我。而从古至今,无论是侍从还是大臣,必修的一门功课就是“揣测上意”。

    所以我们接下来从背景文本来分析,岳飞这次有没有揣摩对。或者说,还有一种可能,岳飞就根本没有去揣测高宗问他这句话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