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人生护城河》读后感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2-05-16 08:20:08归属于读书笔记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人生护城河》读后感

前段时间朋友推荐了一本书,放在桌面很久,今天有空看看。看后觉得特别符合最近自己的心境。人到中年经常会有瓶颈期的思考,要是再年轻些看到这本书,可能会更好地过好人生,but it's never too late to start. 看完第一章,里面的一些道理其实很多我们都耳熟能详,比如长远目标,比如扬长,比如,差异化,但是当作者以其自身经历和自身对社会的思考为引子娓娓道来的时候,更感慨作者的确对自己的人生有更深刻的感悟。总结起来,过好的人生和经营一家人生公司一个道理,没有长期的公司愿景和目光,没有合适的定位,没有自身的优势,没有明确自身的需求,是很难在人生需要做决定的时候有潇洒和悠然的姿态。以上分享给大家一些自己的感想。

今天继续读第二章,主要讲的是工作的态度,说实话更适合年轻人的就业启蒙篇。摘录几点印象比较深刻的分享给大家:

1 当忙碌变成了炫耀的资本,甚至希望所有人都忙碌起来,忙碌本身可能有些许变味了。相比忙碌,闲暇更需要勇气和自律;

2 当人学会做除法去计算成本,可能会更有危机感而诱发更大的动力;

3 职场中每个人都想不可代替,但是往往可以被代替才是本质,只有金钱永不眠。以雇主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往往心态会更加平和。

今天接着第三章,逻辑上的确是接着第二章,从出茅庐的二十岁到职场到思考中年危机的四十岁。里面提到一个数据让我印象比较深刻,我们人的一生,平均也就三万多天,看到这个数据发现其实人生何其短暂。曾经我听说猫狗的寿命也不过十几年而惊叹生命之白驹过隙,感慨生而为人的幸运。人又何尝不是上天的一粒尘埃,有着自己的定数。当以居高临下或者说上帝视角去看猫狗的生命的态度来看自己人生,会发现自己的人生会更加清晰。猫生狗生实现了什么,人生又将实现什么?
生命的意义在哪里?人的一生应该追求什么?里面谈到了重要不紧急事件,谈到了我们健康的体魄,我们良好的生活习惯,我们用以怡情的兴趣爱好,无一不是在做重要不紧急事件。正是因为这些重要不紧急事件,我们才能够一件一件解决我们的重要紧急事件:上学的年纪汲取必要的科学知识,上班的时候谋得一份适意而赖以生存的工作,在人生中各个节点做自己人生中想达到的目标。而也是因为这些重要不紧急事件的积累,让我们在四十岁的年纪而知天命,也解释了为什么总有“大器晚成”之人。相比起重要紧急的事情,重要不紧急的事情能让我们在长远的未来更加从容而不是疲于奔命。因为自己从事的是教育行业,不禁理解为什么西方教育体制下,对综合素质的提倡。相比于中国的应试教育,西方教育体制更注重的是“何以为人”的答案,我想这才是真正教育的意义,也解释了为什么我们国家对综合素质教育也日益重视。只可惜,在教育资源还不是特别均衡且发达的国情下,目前应试教育仍然是相比综合素质更公平的考核方式。简言之,当普遍的温饱问题解决了,才有想法来追求精神自由。
我曾经在二十多岁的年纪看到身边的同事和自己一样年纪,常常会思考一个问题,那些三十岁的人去哪里工作了。而今在三十多岁的年纪,常常思考去当自己四十岁的时候我会在哪里?想终究是因为没有找到自己人生的锚,这种不安定感也正是焦虑的来源。路漫漫其修远兮!

今天接着读第四章。可能是年龄和作者有了代沟,开始会觉得读者有说教的嫌疑。但是也不得不服一些浅显的道理他能用一章节来讲。慢慢在讲述作者经历的过程中,发现平平无奇的人(但实际上他却有着过人之处,从作者的工作经历描述可见一斑)之所以有所成就,和他的韬光养晦有莫大的关系。这一章节中可以很明显感觉到:文学的尽头是哲学,就像科学的尽头是玄学。

突然觉得现在的家长都在拼命让孩子学些理工科专业,想借此来赚取更好的生活,这种想法某种程度上剥夺了孩子作为健全人格的选择。也很理解为什么西方社会精英家庭非常注重文学艺术等等趣味性的专业。从我的理解,学习这些“无用之物”他们在生活的黑暗时刻,可以找到自我疗伤的工具,但是同时我们必须意识到的是,他们已经没有任何经济压力了。所以,也无需单方面去效仿。毕竟,解决精神需求的基础是经济基础。有多少的经济自由,就有多大的精神自由。
摘取几句:
1 任何事物都有裂缝,那是光照进的地方;
2 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3 think out of the box,我们的生活放在更宽广的角度,其实都是在盒子内活动,是受限的;
4 灵感总是在不经意间,但是这些不经意的灵感能够真正落地的不多,这是人与人的差距;
5 高频少量优于低频大量。少吃多餐才不胖一个道理;
6 没有成行的事情,多半是没有目标的驱动。当我很想变美,我就一定会注重外表。当我很想长寿,就一定会多运动。如果打扮和运动都不重要,是因为我们认为形象和身体健康不是那么重要。

最后一章非常短,就今天结束这本书吧。
说实话,看到最后一章很不是滋味。突然发现文学这东西挺无力的,有诗情画意,有金屋藏娇,有星辰大海等等各种各样多维的人世间,但是当我不是和作者一样已经实现了财务自由,我不是和作者碰到一样的人以及一样有着多姿多彩的可选择的人生,这一切对于普普通通的个人,比如农民、快递员、山里的孩子等等等等是多么大的奢望。当一个月薪3000的大学毕业生去学习一个月薪30000的人的生活方式,这注定是一个悲剧。但是从积极的方面想,这种愿望和憧憬恰巧是我们活着的希望。
似乎作者也意识到了一点,本书最后的结尾告诉我们的恰巧是好好过好每一天是我们实现人生价值和自由的最基础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以后的阅历增加,可能看这本书又会有不同的感想。以后再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