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话剧《大地之光》观后感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5-10-16 08:40:10归属于观后感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话剧《大地之光》观后感

十月十日晚七点,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新能源学院全体本科生与辅导员韦意,于弘毅堂共同观看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专场演出——地大原创话剧《大地之光》。

同学们观看完后心潮澎湃,纷纷提笔写下感受。


Part 01


剧目简介

作为入选中国科协发起的“共和国的脊梁--科学大师名校宣传工程”的剧目之一,话剧《大地之光》以李四光“爱国、求是、担当、奉献”的价值追求为灵魂和主线,用倒叙手法,从李四光晚年与学生的对话入手,选取具有典型意义和矛盾冲突的故事场景,来展现李四光先生胸怀祖国、 献身科学、淡泊名利、敬业奉献、坚持真理、勇于担当的一生!让以李四光为代表的中国科技工作者为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鞠躬尽瘁的崇高品格及光辉形象鲜活了起来。


观后感

251252张泽睿
随着学长学姐们的谢幕,这部演绎共和国脊梁——李四光先生的话剧——《大地之光》便结束了。话剧围绕“爱国、求是、担当、奉献”展开。李四光先生放弃国外优厚待遇回国,舍小家为大家,将自己的爱国情怀书写在祖国的大地上,为我国地质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当李四光先生面对雅坤质疑自己的第四纪冰川科学的论文时,他并没有责怪他,而是说:“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并且认真聆听了他的观点。他说只有实事求是才是追求科学的真谛。

邢台地震时,在面对个人声誉和家国责任间,他毅然选择后者,不顾家人和学生的劝阻,告诉周总理北京不会震,那是一份独属于科学家们的担当。

而奉献则贯穿整部剧,从李四光先生的一生报国,到广生用生命换来研究样本,再到楚芸为工作愿意将孩子寄养在幼儿园……千千万万的地质工作者用青春与生命践行着"为祖国寻找富饶矿藏"的誓言。

李四光先生是一面旗帜,指引着每一位后来者勇敢投身地质勘探工作。希望在未来,我们也向着这面旗帜,传承李四光先生和无数地质工作者的精神,将论文书写在祖国大地上,成为照亮祖国前进的一束光。

251251马艺杰


当舞台灯光暗下又亮起,《大地之光》便将一位科学巨匠的生命故事与精神内核娓娓道来,带来了一场穿透时空的心灵洗礼。

这部剧目用一个个真实的片段让“爱国、求是、担当、奉献”的灵魂愈发清晰。看到学生因第四纪冰川问题与他争论时,他那句“真理越辩越明”的欣慰回应,我读懂了真正的学术品格从来不是权威的独断,而是对真理的共同追寻;当舞台再现他带领队员在恶劣环境中为原子弹事业寻铀矿的场景,那些踏遍山野的足迹里,藏着老一辈科学家“为国找矿”的赤诚担当。

剧中最戳动人心的,是伟大背后的鲜活与悲壮。广生为保护矿石标本牺牲时,楚芸那声凄厉的哭喊振聋发聩,这种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不禁让我想起了在疫情期间无数背井离乡的医护人员,他们都是为了国家舍弃了自己的生命,这抹牺牲的底色让“奉献”二字不再抽象,而是具象为生命的重量,更让我清楚的认识到,在国家的发展历程中,有这么一群爱国人士牺牲了自己的青春乃至生命铺就了祖国发展的台阶。

走出剧场,那句“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仍在耳畔回响。《大地之光》不仅是在讲述一群科研工作者的故事,更是在歌颂一种扎根大地、无私奉献的精神。这种精神,就像一粒种子,在我们的心里生根发芽,让我们明白,无论身处哪个岗位,只要像话剧中的科研人员那样,怀揣热爱、坚守初心,就能在自己的领域里,成为一束照亮他人的光。而这片被无数微光滋养的大地,也终将在时代的浪潮中,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251252项蕾萌


坐在剧场里,当舞台灯光亮起,李四光先生的故事在眼前铺展时,我从未想过一场话剧能带来如此强烈的心灵冲击——它不像是遥远的历史叙事,更像一束滚烫的光,直直照进了我作为地大学子的身份认同里。

当听到“吾爱我师,但吾更爱真理”的台词时,我不由得攥紧了手心。当学姐学长们用眼神里的坚定、语气里的铿锵说出这句话时,我突然懂了:这种“纯粹”不是刻意的崇高,而是面对地质勘探的艰难、面对学术争议的压力时,依然选择忠于科学的勇气。尤其看到他们演绎李四光先生与学生们在野外跋山涉水,在危险中找寻矿藏——原来“求真务实”的校训,从来不是挂在墙上的标语,而是要像先辈那样,把每一步路踩实、把每一个数据算准的较真。

最让我泪目的,是话剧结尾向李四光先生影像鞠躬的时刻。舞台上的“李四光”缓缓转身,台下的我们不约而同地屏住呼吸,仿佛连空气都在为这场“跨时空会面”静止。那一刻,我忽然清晰地感受到一种“传承”的重量:学姐学长们用质朴的演出,把先生的精神从历史里拉到了我们面前;而我们,又该如何把这份精神接过来、传下去?我想起自己加入“子非鱼”剧社的初衷,最初只是单纯喜欢舞台,可此刻突然有了更坚定的念头:如果有一天能站上这个舞台,我想把李四光先生和万千地质人的信念,用自己的方式讲给学弟学妹听——不是生硬的宣讲,而是像此刻打动我的那样,用真诚的表演,让他们也能摸到这份精神的温度。

走出剧场时,我觉得心里燃着一团火。从前总在想“我的理想是什么”,总觉得“个人”和“国家伟业”之间隔着遥远的距离,可《大地之光》让我明白:被祖国需要的幸福,从来不在宏大的口号里,而在我们选择的每一条路里。

251252杨子晨
10月10号晚7点,我在西区弘毅堂观看了地大特色话剧《大地之光》,在观看之初,我是不理解的,并不相信话剧能有巨大的魅力。可话剧刚刚开演之后,我便被话剧的深深的吸引,演员们的演技使我为之震惊,而偶尔幽默却又处处充满思想的情节使我有了看下去的欲望。

当看到李四光了解到他的学生田雅坤质疑他的理论,而何广生等其他的学生仍以老师为高山时,李四光先生急切又充满关怀地教导学生,应该敢于质疑,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只有不断碰撞才能产生真理。

随着剧情的进展,李四光一行人进入山中进行铀矿寻找与开采标本,在第二天清晨大雨过后,田雅坤担心发生泥石流等危害会导致铀矿寻找更加困难,不听劝阻只身一人打算去异常点寻找铀矿,而何广生担心田雅坤安危与其一同前往,但不幸的事情还是发生了,一块大石松动冲向他们,何广生迅速推开田雅坤而自己光荣牺牲,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宝贵的矿石标本,看到这一幕时我不禁思考,我是否有这种勇气为了科学奉献自己的生命,答案是否定的,并不是说我贪生怕死,而且我无法像广生那样放下自己的家人、爱人、朋友,这让我不禁感叹科研工作者的伟大,他们有的像广生那样献出生命,有的背井离乡、隐姓埋名从事科研工作,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佩。

随着话剧的不断推进,李四光与楚芸劝说失意的田雅坤,最终田雅坤一改颓废之态,与李四光共同讨论北京是否会受到牵连发生地震,经过他们讨论得出北京有很大概率不会震,但李四光的家人以怕影响他的声誉为由,劝他有百分之百把握后再去上报,李四光语重心长的对他们说,科学没有百分之百的事情,任何事情都可能发生,国家也很纠结,我必须要给出一个明确的答复。

最终李四光为周总理提供了北京不会震这一确定的回答。看到此处我内心为之触动,我感受到了科学家的担当与责任,临危受命去帮助国家解决难题。

看完这部戏剧,我思考了很多,无论是李四光与田雅坤饱含热情的学术讨论,还是广生的英勇献身,以及李四光的挺身而出,这都让我更加深刻的理解了科学的内涵。

科学是饱含热情的探索,敢于挑战权威,承担责任,不以金钱地位为目的,眼里永远怀揣着对科学真理的渴望,为国家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