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霍乱时期的爱情》和《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1-01-08 15:09:57归属于名著读后感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霍乱时期的爱情》和《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

这两本书其实早就已经加到书架上了,在2020年最后一个月终于把这两本书看完。

也是因为之前看理财财经类的书看多了,想看点文学类的书调剂一下,没想到这两本书带来的冲击一点也不亚于硬知识类的书籍。

为什么这两本书放到一起说?

我觉得两本书带来的震撼程度相似,但是又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题材和角度。一个是说爱情,一个是对人生的思考。

先说《霍乱时期的爱情》。

本书是以乱序的方式来写的,读的过程中还是有点麻烦,等整本书读完之后,又有一种融会贯通的感觉。

主要是三个角色,地位显赫的医生、医生的夫人、穷酸小子。

相信剧本你大概已经猜到了,是一个穷酸小子追女主,被高富帅吊打,最后逆袭的故事。就是这么一个烂俗的故事,哪里有什么震撼的地方呢?往往就是穷小子逆袭的过程。一般逆袭也是有套路,就像欧美和日本动漫一样。开始得意洋洋-->遭遇挫折-->一蹶不振-->遇到导师贵人-->习得新技能-->磨炼新技能-->挑战boss-->英雄归来。这次有点不一样,这个穷小子没有遇到贵人,没有习得新技能,没有挑战boss,而是把boss给等死了。

在女神嫁给地位显赫的医生后,穷酸小子很有自知之明,根本没有任何东西能成为他反击的武器,甚至连爱情也没有站在他这边。他只有单相思,属于自己一个人的,甚至有点“变态”的爱情。等了30多年后,医生在一次意外中丧生,才给了穷小子一点点机会。

在成为老人之后,穷小子还是对女神的爱丝毫没有减退,甚至机会来了之后,更是战略性的一步一步把女神占有。

在等待的30年间,穷小子也可以说并没有洁身自爱。有过情人、爱人、一夜情等等各种风流事,在我心里,我并没有很赞成他,看完整本书后,我第一感觉是医生真可怜,死后老婆就被别人拐跑了,虽然人死了,什么都不知道了,但是医生的社会地位,在死后肯定会受到损害。

看完后也在想,为什么这样一本描写一个穷小子穷困潦倒、到处乱搞的故事会变成经典呢?忘了是从哪里看到的一句话给了我答案,大意是:小说就是塑造现实和故事之间的冲突。这个冲突可能不可思议,但是富有逻辑,就是一个好作品。

从这个方面去想的话,这个作品确实塑造了无数的冲突:年轻与衰老的冲突、地位高低的冲突、出轨与忠贞的冲突、自由与传统的冲突、理性与感性的冲突、自我与世人的冲突、生存与死亡的冲突、公序良俗和伤风败俗的冲突,足以让读者内心产生波澜,不管是鄙夷也好,激动也好。

再说《月亮与六便士》。

相信看到这本书的书名,都会有点好奇,这书名是什么意思?前言里面有介绍,大致意思是月亮象征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珍贵事物,而六便士是象征比较低贱,随手可得的东西。也是形成一种对比和冲突吧。

书里的人物原型为大画家高更,基本上是虚拟高更的一个人物传记。

描写了个40岁左右的中年男人,抛家弃子,一路颠簸,到了一个小岛上,后半生都生活在这个小岛上,并画了半辈子的画。

这个人物的一生有多精彩倒是其次,主要是书中作者以第一人称视角,与书中各种人物间的对话,产生的思考,是比较有意思的。


布吕诺船长是布列塔尼人,年轻时曾在法国海军服役。结婚后他退了役,在坎佩尔附近置了一小份产业,准备安享生活。但,替他料理事务的经纪人突然失手,让他一夜之间一贫如洗。他和妻子思来想去,都觉得不能这么穷下去。早年在海军时,他曾巡游到南太平洋岛,所以就决定再到那里去碰碰运气。他先在帕皮提待了几个月,谋划将来,积累经验。之后,他向法国一个朋友借了笔钱,在包莫图斯群岛买下了一个小岛。这是个环形岛屿,中间是幽深的潟湖,岛上荒无人烟,长满了灌木和野石榴。他和一位勇敢的女人,就是他的妻子,还有几个土著登上了小岛。凭着两只手,他们盖房子,清理灌木,种植椰子。这是二十年前的事,过去贫瘠的小岛,现在已是一座美丽花园。

刚开始很艰苦,也很焦虑。我们两个人拼命干活儿。每天天一亮我就起床,除草,种树,盖房子,到了晚上瘫倒在床上,就像死狗一样一觉睡到天亮。我妻子也像我一样卖力工作。后来,我们有了两个孩子,先是儿子,再是女儿。我们教他们读书识字,他们的知识都是我们教的。我们从法国运来一台钢琴,她教孩子们弹琴、说英语,我教他们拉丁文和数学,一起给他们读历史。他们还学会了划船,和当地人一样会游泳。
岛上的事情他们无所不知。我们的椰子树长得郁郁葱葱,那里的珊瑚礁也盛产贝壳。我这次来塔希提是为买一艘双桅帆船。我可以驾船打捞到足够多的贝壳,把买船的钱赚回来。谁知道呢?说不定还能捞到珍珠。一切都是白手起家。我也在创造美。哦,你不知道,当我看着那些高大、挺拔的椰子树,想着它们都是我一棵一棵亲手种下的,是怎样的心情啊!


看这本书一个是感受到文字的美,一个是感受到作者的思考深度,总能给人带来新的冲击。

故事本身给我带来最大的一个感受还是世俗与自由的对抗,那种挣扎感。但是从主人公自己的角度来说,并没有多么痛苦,因为他在追求自己的使命。40多岁了,突然一天像是受到了神的感召一样,要去画画,抛开一切,不管死活的要去画画。之前没有过学画经验,也没有对艺术有多大的喜爱,就是像被闪电击中了一样,突然这个念头就在脑子里挥之不去了。

你可以说故事是假的,也可以说主人公脑子不正常,但是作为一个“正常人”,是不是也偶尔会有这样的闪念,然后被作为”正常人“的”理智“给消灭地无影无踪。

这两本书看完,起码有3个星期,脑子里都是这两个故事,像幻灯片一样重复播放,闪现里面的故事情节。后来反问自己,为什么一直在想这两本书?现在算是有点头绪吧。

书中故事都是平凡人,做出了某个不平凡的决定,然后贯彻一生。反观自己,一辈子活到现在,好像也没做出什么不平凡的决定,走上一个普通但不平凡的道路。反观所有人,又有几个人能在某个人生路口做出不平凡的决定?大部分人还是沦为了普通人,螺丝钉。

从两个角度来看“普通人”,一个是积极的,人能普普通通的活着已是不易,平平淡淡才是幸福,每个普通人的背后也有着不平凡的故事,只是那些故事不被大家所知晓罢了。一个是消极的,大部分人命中注定就是螺丝钉,是精英们的生产力而已,人力资源而已,英雄只有那小部分人才能做得了的,逆天改命这种事是万分之一的概率。

我觉得这两种看法都正常,也没有谁高谁低,积极的看,就过得轻松一些,压力小一些,消极的看,没准激发自己的潜力,往更高的地方前进,脱离“平凡”。现在最火的流量不就是这两个极端么,积极类:休闲娱乐真人秀、吃播等,反正是表现平淡的快乐,都有很多人喜欢。消极类:竞赛节目、选秀节目等,丛林法则,适者生存,冠军的诞生,看一个普通人怎么走上英雄之路。

看完这两本书,好像更能理解文学所带来的美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