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读《原生家庭》有感1200字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1-11-21 08:45:05归属于读后感1000字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允许的力量

—— 读《原生家庭》有感

作者:两只小鹿

早些年,陪着儿子读绘本,有一本立体书叫《我的情绪小怪兽》,讲的是一个头长尖角的小怪兽身上涂满了各种色彩,既委屈又无助。他不开心,可是他自己都不知道怎么了。这时一个小姑娘告诉他,可以把他身上的颜色放进不同的瓶子里,黄色的快乐,蓝色的忧伤,红色的愤怒,黑色的害怕,灰色的孤单。当它们被一一装进不同瓶子的时候,小怪兽嘴角微微上扬,放松而平静,他此时身上只留下一种颜色,代表爱的粉色。

那时候读这本绘本,觉得是写给小孩子看的书,但最近读完了《原生家庭》这本书,才理解到了这个绘本故事的深刻。我不就是那个身上涂满各种色彩,混乱茫然的小怪兽吗?生活中被各种情绪裹挟着、纠缠着,把那些不明所以的情绪变成一把把利剑刺向自己或他人。

《原生家庭》的作者苏珊开篇写到:

“你的所有感受都是有道理的,尤其是那些灰暗的感受。”

“你那些灰暗的、一直以来难以被别人和自己所理解接纳、似乎根本无处安放的感受,其实就是来自你的家庭,而且主要来自你与父母的关系。”

在中国这个“百善孝为先”的社会里,乍看到这样的字眼,内心就会隐约浮动着不安和疑惑,似乎这是一种离经叛道,是对父母口诛笔伐的“战争”,对最亲最爱的人的一种控诉。

反刍那些陈年旧事有何意义?我是在种种质疑中开始《原生家庭》的共读的。在读书会持续了七周的学习后,才发现这确实是一场“战争”或“对决”,凶险艰难。“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这是一个发现自己和寻找自我的探险,是一场勇敢者的游戏,更是一场精神的洗礼。

《原生家庭》的作者苏珊说:“没有归还的,便会转移。”

你的父母应该为自己做过的事情负责,我们要为自己成年后的生活负责,但是成年后的生活很大程度是由不可控的幼年经历形成的。

在养育儿子的过程中,我总会莫名的焦虑,随着《原生家庭》的学习,我慢慢找到了源头。我从小就不独立,依赖性很强。爸爸沉默寡言,和我的互动很少,妈妈对我的爱充满了宠溺,她很多时候都处于对我的担心状态,“你长大后怎么活呀!”“你总是傻乎乎的,长大谁照顾你哦!”“你这么懒,以后饿死怎么办?”妈妈用爱的名义折断了我的翅膀,又担心我不会飞翔,长大后我成为了一个生活能力很差的人。未做妈妈前,还勉强可以自我照顾,当了妈妈之后,对养育孩子充满了焦虑。事情还没做,会先给自己贴上“你一定做不好”的标签,内心没有力量,操持孩子的衣食起居倍感吃力。

有几次和妈妈聊到这个话题,我明确告诉她:“我不懒,我很能干,我可以搞定我自己,我能搞定我的一切,收回你的担心,担心就是诅咒,请你祝福我,我已经长大了!”

当我把这些内容微信发给妈妈的那一刻,有悲伤,有难过,也有释放,还有一些愤怒。我突然发现自己带着“你不行”的咒语生活了太多年,从那一刻,我决定自己掌控自己的生活。一种解脱的力量慢慢的从心底滋生。当我发现、看清和允许这些情绪和感受的时候,我对妈妈反而生起了更多的理解。她从小没有享受到母爱,姥姥对她非打即骂,她不想我像他的童年那样,给了我她能给的所有的溺爱。所以,这种真正的和解,一定是从释放愤怒开始的。

现在面对自己的孩子,还会焦虑、不满,甚至愤怒,但我清醒地意识到这些情绪和我的孩子无关,那是一个小女孩在长大,我会拥抱那些“负面情绪”,给那个未长大的女孩更多的包容和允许。这是成长的必经路,在孩子身上投映出了我的匮乏不安脆弱,而这些裂缝,不正是阳光照进来的地方吗?我慢慢学着放手,儿子有他自己的人生,过多的干涉反而是伤害。就像我的人生应该由我自己负责一样。这样,人生才有可能趋向完整。

我很感谢文中所讲的:“不要让愤怒加深你心中消极的自我形象,你没有因生气而变得卑劣。”

曾经我认为愤怒的情绪是羞耻和不堪的,现在知道,不要因为自己的怒火而心生愧疚,允许自己愤怒,不要压抑自己的感受,并学着把愤怒转化为自我定义的动力源泉。不去为改变任何人而徒劳斗争,把“我很愤怒,因为爸妈没有给我爱”变成“我不会允许任何人控制我、贬低我。”拿回属于自己的力量,才有能力照顾好自己和你爱的人。

《原生家庭》为我提供了安放各种情绪的瓶子,让它们各归其位。亲爱的“小怪兽们”,希望你们也可以读一读这本书,相信当我们褪去身上混乱驳杂的色彩时,那个温暖平静的我们一定会如约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