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大师与玛格丽特读后感1000字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2-10-15 10:41:15归属于读后感1000字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大师与玛格丽特读后感

两天后,我终于快速读完了这一本内涵极其丰富的名著,时间紧任务重,为了防止消化不良,写了一大堆笔记……

刚开始的几章读起来是有点难的,不仅有大量关于神话与社会的巧思被藏在字里行间,更关键的是,俄罗斯的名字真的都很长啊喂(误)!不过读到后面就顺利多了,而且画面感也变得越来越强,越来越通畅。

这本书给我一种废弃游乐场的既视感,让我想起2013年的时候去旧金山,渔人码头旁边破旧的橱窗里的已经有点掉漆的小丑雕塑(后来才知道那原来是一个机械博物馆),让人有点没由来的毛骨悚然,读书读出了一种恐怖谷效应,但又发觉正是因为与真实相近,才会有这种效应嘛!

讲到真实,其实书里自己也有cue到啦,

“让人伤心的到并非这些话本身,

而是这些话里包含着真相。”

去查了作者的背景故事,才发现这几乎就是他本身的处境,39岁的布尔加科夫就有了这种预感,“水正渐渐漫过他的船”,因为真实被阻挠,但他还是无处不提到这些真实。

虽然书名是《大师与玛格丽特》,但第一步给我最深思考的还是沃兰德,书里给他安排的角色是撒旦,可读起来他似乎更像一个“生命说书人”,他不只是撒旦本身,他也是事件的创作者,是凌驾于世界层面更上一层的时间层面,所以他的存在给读者了另一种视角,有一种解释和记录的功能。

所以那些幻象与指引到底是撒旦还是人们的命运本身?

我发现这是一座与命运有关的钢铁围城。

确实,时间是看不见的,我们这些普通人只能用钟表、四季或者时令食物来做一些具象的感知,就像书里所有“正常人”都在否认这些魔法的存在,因为实在没法切身体会到,不得不说,那伊万确实是个天选之子了,这种相遇也说明了他注定与命运和社会认知对抗,在周围步调一致的环境中孤身对抗的是很难的,于是他被社会判定为精神分裂。这种情境是会让人恐惧与自我怀疑的,而恐惧与痛苦会让人轻易看到自己体内有关死亡的念头,那么恐惧与痛苦是否与死神相连?它们与撒旦又有什么关系呢?

就像伊万一样,每一个遇到撒旦的人都会被这场“机械化”的精神瘟疫传染,成为“疯子”,这是作为时间意义存在的,也是时间创作者沃兰德造成的。这些概念让我想到《时间杀人事件》,

“每个幸存者寡言又疯癫。”

伊万经历了一番自我革新与争辩的过程,他独立思考,终于冲破了人类自己制造的文明的牢笼,可能是自由,也可能是持久性的疯狂。

如果你喜欢神话、宗教、真实与禁忌的矛盾或者其他神秘的话题,那这本书很值得研究。这本书到了第二部分就彻底进入了怪诞的盛会,大师被困在人间,而玛格丽特开始扮演女王,烧不毁的手稿则是戏中戏般的存在。

或许玛格丽特才是真正大智若愚的人吧,她清楚自己痛苦的根源,她能欣赏大师的作品,书里随着她的出现让神话故事的意味变得更强,或许因为她才是真正的阅读者。与她相比,其他人的悲剧或许单纯来自撒旦,每个人都有不可否认的罪过,可每个人也都死有余辜,真正的错误其实是那些既定规则。

所以,“他不配得到光明,他只配得到安宁。”

这本书的结尾相比前文就幽默许多了,世间人们依旧在匆匆寻找魔法师、夹鼻眼镜与抱着汽油炉的猫……

人们终究没逃出这座钢铁围城啊!